浸会大学的传理到底怎样啊?可不可以辅修其它课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3 22: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17:09
【研究生的学习】
1.Msc/MA
在香港高校,各院系对修读全日制和兼读制的MA/MSc学生要求都是一样的,都要求他们达到同等的学术水平,所以,所有全日制和兼读制的MA/ MSc都是混合授课的,不会像内地那样可以分别出来。只是全日制课程的修读年限短,为1年,兼读制为2年。仅此区别。
MPHIL的学生很多时候也会和MA/MSc学生修读同样的课程,只是MPHIL要求修课的学时和学分很少,毕竟人家是研究式研究生嘛。换言之,在一个课堂上,往往是由全日制和兼读的MA/MSc, 以及MPHIL组成。而MPHIL很多时候是该授课老师的TA。
同一学科,往往有不同的SECTION,由不同的老师任教,而不同的老师又有不同的授课重点,所以,每个学期刚开学的两周是选课期,为的就是给学生一个试听的机会。你觉得这个老师OK,你就选择他。不行,你就马上退,然后选择其他SECTION的老师。由于每个老师授课风格迥异,对学生考核的要求也不一,因此,这两周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在讨论每个老师的授课方式,争取选到自己心仪的老师而且时间安排适宜的SECTION。因为浸大对于课堂的师生比有严格的控制,一般,一班最大也就20-30人,学校一般不会因为这个SECTION很HOT,就随便增加名额,所以,那两周很多同学都会猫在电脑旁,时刻盯着自己心仪的SECTION是否有人DROP,然后好让自己ADD进去。
2. 考试
香港的高校,在授课时,除了聘用本校教师外,还会聘用或者邀请业界著名的人士前来与学生分享业界最新动态和工作经验。有时候一门课程,前半段会是校内的教授上理论课,后半段是由业界人士负责传授应用性知识与经验;有时候一门课程,主要有教授主持,每隔一两周就邀请不同的业界人士分享相关主题经验等等。
所以,课程的考核方式各异。校内老师一般注重你基本的学习与理论研究能力,喜欢开卷或者闭卷考试;校外老师一般注重你的实际研究能力,比较注重平常的参与或QUIZ。两种老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注重TEAM WORK 和PRESENTATION.
3. 关于讲座和活动情况
每个学系都会举办所属学科的讲座,邀请的都是业界的大腕。基本上每两个星期左右吧,会有一次专业的讲座。
比如,传理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年度杰出传理人”的评奖及颁奖活动,“普立兹工作坊”邀请获得普立兹奖项的名记者与同学一起分享心得与经验,还有下半学期的传播学者工作坊等等,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方面,有一个“驻校总领事计划”及“国际作家工作坊”,学校会邀请不同国家的驻港总领事及作家莅临大学主持研讨会和工作坊,将世界引进校园。
由于BU是香港首推“全人教育“的高校,所以BU人文素质计划办得很有特色,个人感觉很棒哦。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大约10-15种不同的“第二课堂”,范围涵盖法律、看报纸学经济、时事、话剧、百年香港、看电影分析哲学与人生、心理课程等等,学校通常会邀请业界的名人,例如汇丰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务员,中原地产集团*施永青先生,香港著名作词人林夕先生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课外活动,研究生也可以参加。
关于BU的学习图片,可以浏览以下网址: http://photo.163.com/photo/bu_live2/?u=bu_live2#m=0&;p=1&n=24
【本科生的学习】
BU的学习方式:
一般都是Professor..以power Point 形式讲课,而学生们就需要自己事先预备handouts。Professor主动派发handouts的情况很少。而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数量的print quota。
有些本科的学生就会有tutorial 的课。TUTOR一般都是校内的硏究生,当然也有professor授课.。在tutorial 的课是为了补充平日课堂的不足,或是安排学科功课,也有是presentation 和discussion。而professor 的课比 tutorial课少互动。
很多professor的课是不计算出席率的,所以走堂(就是逃课)的情况都很普遍的。走堂的损失很大的呢。不是全部的professor堂不计出席率,要留意呢。若你超过缺席率的quota,可能当你不完成课程,要再一次修读。而一般的tutorial课.,都会计出席率,要求是8成的出席率,是相当严谨的。
另外,一些学科会有外访或field trip课程,如社会学系,会访问一些性工作者,
或是地理系的学生会到香港,国内或海外进行考察。然后,就要写一个report。出去走走,会看更多的东西,而很多学科也在学年内提供很多实习的机会给学生,各年级都可申请。
很多时候课程的notes是不足够的,因为notes 多数是浓缩版,不能涵盖课程所需,所以要完全掌握课程知识是一定读相关的课外书。你可以自己购买或是到图书馆借,或向同学copy,不一定买书。.因为买了回不一定看得完,这样会很浪费金钱。一般来说,在图书馆借reference book,在临近考试前是特别抢手的,所以想借的话,就可能要早一点借,或是网上预约。
而课堂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不少同学都会在下课后,找professor问一下。如果时间不够,你也可以向professor 约时间再请教一下。
不过你会看到很有趣的现象,临近考试的时候图书馆的人数会突然上升的,(平日是很少人去),大家都会在图书馆埋头苦干一番。
选修课
所有选修科目的程序都在网上进行。开学前,你需要选择未来一个学期的课程,每个学生在网上take course的时间是大致上分三个时段,而不同年级take course的日子也是不一样的。当中,那会有不同的course 可以让你选。就是说, 除了核心课程(主修课), 你需要take 不同的courses。每个学生都会尽量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且时间都安排得很妥当。尽量减少天地堂的现象,就是说,课与课之间的相隔在三小时以上,例如有些课程会在上午9点上课,但第二科上课的时间可能是下午3点或4 点。这其中的间隔和等待会比较浪费时间。
另外,每个学期所修的学分一般都由院系安排。如果要另外加学分的话是需要向校方申请,他们会参考你上一个学期的GPA。申请不一定批准的,不过也要看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应得到。
考试
不同的学系,不同的课程的考核方式都不同的。但它们都以课堂的表现,积极程度(占分不多),写论文,做presentation,中期测验及考试,而评分比重是各有不同的,有些科可能没有中期测验,有些presentation 会占的分很高。一个学期做两三个projects.,已经占整体分约4 成了,有些是个人,有的是分组。找一个好的,尽责的组员是份外重要的,若果遇到不负责任的 组,那你就要多做很多事情了。那当然考试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都占5成-6成,所以都要多给一点努力。
讲座及活动情况
BU提供的program 就丰富多彩,例如就业中心所辨的实习计划,到不同公司机构工作,累积工作经验,本地,其他国家..如:美国,英国,澳洲…(大都会计划)。也有一些是联校性质,与其他大学举办的,这些计划通常就会安排机票和住宿…食,交通费的都是自理,在这些地方工作真的很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你要靠自己去找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地方,认识一伙同事,而且你可以了解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工作气氛跟环境。
另外,还有一些summer program ,就是到一些国家,就住在当地的家庭里,如欧美地区。到当地的学校学习英语,上一些英文course,这些programs 可能会比较便宜,食住都会包括的。还有好多programs..会去日本,Korea ,Malaysia等等
BU有个很特别的制度。三年的大学生活中,规定学生们参加8次的讲座,或工作坊,为u-life=university life…体验浸会大学的生活的一种。 每星期都有很多很多的讲座,如:校长!你好。中乐欣赏,邀请一些名人演讲。你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讲座。不过u-life 是采用网上登记先到先得的制度,有时竞争都会很剧烈的,在晚上十二点一刻,很多人都会坐在计算机前争着登记。大家都希望尽量在一年级的时候上完8次的u-life。不过未完成,也可留待二年级或三年级继续上。
学校也有师友计划,就是找一些商人或者是有名的社会人士来当同学的MENTOR,他们定期就会见面一次或者是吃饭,互相交流。他们的意见是十分宝贵,这个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大家要好好把握。
有关我个人申请研究生的经历,请查看香港浸会大学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hkbu_cn 或者 http://cn.hkbu.e.hk/club/forumdisplay.php?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