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2 17: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8:45
常万达确立目标是一场艰辛的创业,是一场充满辛劳和智慧的博击。
为保证出品质量,讲究质量信誉,常家在晋商中首先采取了茶叶收购加工,贩运“一条龙”方式。即:自行在福建武夷山购买茶山,组织茶叶生产,并在福建省崇安县的下梅镇设庄,精选,收购茶叶。同时,自行创立茶坊、茶库,将散茶精制加工成红茶、砖茶,妥为收藏。每年茶期,雇佣当地工匠达千人。
然后陆地用车马运输至河口(今江西省铅山县),再用船帮,由水路运经信江、鄱阳湖、长江至汉口,沿汉水运至襄樊,转唐河,北上至河南社旗镇(今社旗县,当时,晋商称之为十里店。)而后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太行山,经晋城、长治,出祁县子洪口,再于鲁村换畜力大车北上,经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伦、恰克图。全程近七千余里。
由于骆驼运输比马驮大车安全,快速、便宜,每驼可驼四百余斤,所以,常家很快就备起了自己的骆驼队,兴盛时多达万余峰,骆驼也由于过去的从张家口到恰克图,延长到了从黄河入晋,到*莫斯科等地,并由此而使沿途的特种行业“骆驼店”应运而生。
这条茶叶运输的线路,就成了后人称之为与“丝绸之路”齐名的“茶叶之路”,由于这种路的运输工具以骆驼为特征,故又称为“驼路”。
在驼运中他们也摸索出不少成功的运作方式:他们将八十匹骆驼分为一帮,五驼为一行,共十六行,一人管一行,一帮十八人由一帮首带队,一蒙人向导,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不迷路,可以找到水源及宿营之地。每一帮中,还要另配备一、二名通药理医道的人,带必用药物,以保证人畜的平安,当时俄蒙一带,马匪猖獗,这马匪人彪马快,呼啸而来,人不离马,冲至驼旁,俯身即可将商人驼鞍上的银器掠去转眼就渺无踪影,商家纵有武装保卫,并雇用保镖,也无可奈何,针对这种情况,常家将*进口的大量粗制银器,在买卖城熔化后铸成银锭,再行运回国内。常家从恰克图向内地运送的自铸银锭,每块重达1000两合六十四斤,制作专用马车运输,马匪来抢,无法俯鞭掠取,只好弃之而去大家都叫这种大银锭为“没奈何”,后来,各商家都学常家的方法,铸起了“没奈何”,马匪面对“没奈何”也就不得不较前有所收敛了。
正因为常氏在对俄贸易中极具远见和谋略,又极为注重信义,很快就取得了俄商及**的重视,不久便将生意做到恰克图以北的*境内,在*境内的莫斯科、多木斯克、耶尔古特斯克、赤塔克拉*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巴尔讷乌、巴尔古今、比西、上乌金斯克、聂尔庆斯克乃至欧洲的其它国家都有了他们的茶庄分号,使茶叶之道增长到一万三千多里。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常家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原先“大德玉”的基础上,道光六年(1826)新建大升玉,道光二十年(1841)增设大泉玉,同治五年(1867)增设大美玉,光绪五年(1880)增设独慎玉,形成常氏一门五联号进*的格局。同时,常氏还在各号增设帐局,而且把帐局也分设于*各地。
正是由于以常家为代表的外贸晋商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中国的对俄贸易额由雍正六年的一万余卢布发展到乾隆二十年的83万卢布。二十五年猛增到135万卢布。而到嘉庆初年常万达去世,怀玗、怀玠、怀佩三子及众多的孙辈子承父业主持常氏对俄贸易时,中俄恰克图贸易额己经高达八百余万卢布,道光二十一年达到一千二百四十万两,八十年增加了千余倍。常氏即为茶商的中坚,确实功不可设。
(陈列:万里茶路图、武夷山图、驼队图、中俄恰克图贸易增长图、俄罗斯银器“没奈何”、银锭、大德玉砖茶、驼鞍、马鞍、船浆、大清银行票、卢布、元宝、银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