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2 21: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07:50
有人还记得小黄车吗?
三年多过去了,押金退到手了没?
回想几年前, 「共享经济」 如火如荼,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纸巾……一时间,似乎万物皆可共享。
然而,回头再看,其中却夹杂着太多的资本*。
事实上不止中国有过这股浪潮。
国外有个更猛的代表——
WeWork。
这家公司主打的是「共享办公」。
9年时间,成为美国市场价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估值最高达 470亿美元 。
之后,在6周之内跌成零头。
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最近新出的一部剧,就试图再现这家公司的兴衰。
《初创玩家》
WeCrashed
本剧两位主演。
一位是 杰瑞德·莱托 。
一位是 安妮·海瑟薇 。
不仅颜值极高,演技也是帝后级别。
两人在剧中饰演一对情侣,对应的正是现实中的WeWork创始人 亚当·诺依曼 和妻子 丽贝卡 。
关于亚当的创业过程,有一个经典的故事。
2017年,WeWork发展一度陷入瓶颈。
关键时刻,亚当争取到了软银总裁 孙正义 来公司参观。
但,时间只有12分钟。
亚当用极快的速度,带孙浏览了一遍公司,时间很快就到了。
他又抓了一个iPad,坐到了孙的私家车上,陪着对方一起去下一个目的地。
路上,孙问了他一个问题:
「一场战斗中,谁会赢?聪明的那个,还是疯狂的那个?」
亚当回答:
「那个疯子」
孙告诉他:
「你说得对,但你还不够疯狂。
你一定要成为一个疯子,要有10倍的雄心」
接下来,亚当开始讲述自己将把WeWork推向全球的宏伟计划。
完了,孙正义给了他一张支票: 40亿美元 。
「去疯狂吧」
亚当,就是一个疯子。
疯狂,是他最大的才能。
故事一开始,他跟许多年轻人一样,渴望着创业。
但他不是为了简单生存。
而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
亚当最初的创业项目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找不到一家投资,甚至还被人白眼嘲笑。
直到遇到真爱丽贝卡,为他点拨了迷津。丽贝卡严肃地告诉他,这样下去是成功不了的。
因为,不走心。
作为一个创业者,他必须为产品注入某种强烈的 情感 。
只有当自己坚信这个产品能成功,它才可能成功。
当女友问自己,什么时候最开心的时候。
他说出了一个词: 基布兹 。
亚当是一名以色列移民。
在以色列,有一种集体社区的组织形式,被称为基布兹。
社区里没有工资,没有私人财产,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全部免费,所有资源完全共享,很像咱们过去的人民公社。
基布兹至今在以色列依然存在,被大量运用在许多工业、种植业的生产上。
亚当回忆,他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基布兹的生活。
于是,他试图将这种 团结、共享的归属感 ,注入到自己的创业产品中。
正如他的产品名称,后来也被命名为「WE」(我们)。
除了WeWork,还有WeGrow、WeLive等多个衍生项目。
早前,亚当曾经提出过一种共享式的生活公寓项目。
但当时,他在推销时强调的是「便捷」「经济」。
结果遭到了嘲讽。
现场听众立刻抓住了它没有那么「便捷」的点——
还得轮流打扫集体厕所,我可不干
经女友点拨后,亚当将项目的构想,从「生活共享」转变为「 办公共享 」。
一词之差,在受众中引起的反响是巨大的。
对于生活,人们的需求各有不同,而且强调私密性。
但对于工作,人们的目标却是相似的。
特别是年轻人。比如,更加自由化的办公时间。
不要求上下班打卡,自己安排工作时间。
更加松弛、有趣的办公氛围。
咖啡吧,酒吧,零食台, 娱乐 空间……应有尽有。
更加充满活力、振奋人心的办公环境。
所有相似的创业者聚在一起,相互勉励与支持。
以及,体验更加友好的社交功能。
使得人们不需要独自面临工作的难题。
「共享办公」的概念,其实并非亚当最早提出。
而且这种方案实现起来,也很简单。
简而言之,他就像是一个「二房东」。
先整租下一个毛坯大平层,将其改造成一个共享式的办公空间。
然后按照工位为单位,零散地出租给初创公司或个人。
跟国内的大多租房平台,都是一样的原理。
但亚当精准地找出了产品的核心价值。
他们卖的不是房子,不是工位,不是办公桌……
他们卖的是一种体验。
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社区理念。
所以,亚当总是坚称WeWork不是个一家地产公司,而是定位于 科技 公司。
它是用互联网的理念, 科技 的思维,将人们连接在一起。
不得不说,这个大胆的创业想法,非常符合过去十多年来的时代趋势。
在互联网掀起的创业潮下,大规模、大*的大公司,不再是年轻人向往的唯一选择。
更多的年轻人,想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世界。
简单的几个人、十几个人,就能启动一个企业,去实现一个想法。
这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个体企业家时代。
因此,亚当的想法击中了很多年轻人的心。
以一种办公空间的变革,改变人们对于工作的概念。
让人们感受到,自己不是在谋生,而是「创造生活」。
「WeWork不仅仅是一家公司,它是一场运动」
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为他的想法感到兴奋了呢?
恭喜!
你已经被成功*。
要注意一点,亚当起初什么也没有。
没钱没车没地产,没身份没地位,也没有成功经验。
加上老婆和一个学建筑的合作伙伴,一共三人。
他如何让别人乖乖地为自己投资呢?
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能够很好地说明亚当的策略。
有一回,亚当穷到身无分文,连饭都没钱买。
他在电梯间遇见一个素不相识的邻居,看他买了很多吃的。
简单闲聊两句,就邀请对方上楼喝酒。
邻居真的来了。
但亚当却对着空冰箱说,啤酒怎么没了。
邻居自告奋勇,说他家里有,可以上楼拿。
就这样,亚当不花一分钱,喝了别人的酒,吃了别人的晚饭。
究其原因,是亚当在劝说时提供了一个暗示。
他不经意地提了一下自己的妹妹,是个超模 。
邻居慷慨分享食物和酒,正是因为这个暗示,产生了某种幻想。
从而被亚当玩了一出漂亮的 「空手套白狼」 。
事实上,亚当对于创业的核心技术也并不具备任何能力。
他既不是一个出色的程序员,也不是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所有具体的工作,其实都是交给了合作伙伴去完成。
做方案,写PPT,刷墙,装修,挑选家具……
所以,我们换一种说法。
亚当要卖给人们的到底是什么?
一种幻想 。
这也是互联网创业公司,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越是什么都没有,越让你感觉好像什么都有了。
比如, 什么方案也没有,就开始找房东求租 。
眼看对方犹豫不决,亚当二话不说就要走。
同时暗示还有一大堆知名投资人等着见他。
什么装修也没有,就开始邀请租户参观 。
告诉他这里将有什么,那里将有什么。
因为一切为零,所以可以顺着顾客的喜好说下去。
在找投资人的时候,同样是这一招。
没有具体的实物,只有幻想的意象。
亚当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让每个人都仿佛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画面。
在说出投资额的时候,更是狮子大开口——
4500万。
合作伙伴觉得他疯了。
但他说:
「我们有成百上千栋楼,只是还没得到它们」
在招聘员工时,亚当同样又是玩这一套。
天花乱坠画大饼。
高薪,给不了。
但能给的是梦想,未来,改变世界的机会……
对方说,想回去考虑考虑。
亚当立马来了一把饥饿营销:
现在就决定,不然没机会了。
亚当将自己包装成了特立独行、别具风格的年轻创业者。
同时又以极具亲和力的外形和极具感染力的演讲,准确击中了年轻一代不愿循规蹈矩的心。
成功在大众心中确立了「WeWork」的基本形象——
用一个共享空间,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拉近彼此的距离。
不可否认,亚当成功了。
一时间,「WeWork」风光无两。
在全世界100个城市里,建造了425个共享办公室,拥有超过四十万会员。
市值与日俱增,最高达到了 470亿美元 ,成了美国近十年来最成功的创业公司之一。
2019年,亚当位列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478位。
可随着「WeWork」越做越大,有一个矛盾始终无法解决——
不赚钱 。
WeWork几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曾有机构做过调查:
2016年至2018年,WeWork净亏损从4.3亿美元飙涨到19.27亿美元。
这其中暴露出公司的很多问题。
首先,WeWork 缺乏核心技术 。
亚当总是宣传自己是IT企业,但其实说到底只是个房地产商。
与谷歌、*等公司相比,在IT方面并不具备任何竞争力。
其次,WeWork 缺乏核心资产 。
共享办公最赖以生存的是房产,但房产几乎都是租来的。
有人做过统计,截止到2019年6月, WeWork还有470亿美元的租金承诺,需要在5到10年内支付。
最后,WeWork 运营模式太容易被复制 。
亚当的口才与个人魅力,在初期募资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但进入稳步发展期时,他已经变得毫无作用。
这时候,作为一个已经470亿估价的企业,如何还能再向大众画大饼呢?
更夸张的是, 亚当个人其实购买了很多房地产 。
然后再将这些房地产,出租给WeWork。
据统计,他个人以这种方式从公司获得了至少 7亿美元 的收入。
自己赚大钱,让公司背债,然后再去向大家融资。
真·空手套白狼。
直到这时,人们才看穿了亚当这个人。
他其实并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改变自己。
用一种贩卖幻想的方式,让自己成为亿万富翁。
于是,公司估值大跌,他也被董事会踢出了公司。
「共享经济」这股浪*向国内后,大家亲眼目睹了这股疯狂景象。
无数新生企业如雨后春笋,在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支持下,就开始通过疯狂烧钱占领市场。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比如曾经盛极一时的共享单车代表之一—— ofo小黄车 。
自2015年以来,ofo共经历大小十多轮融资。
单2016年下半年,短短三个月就完成五轮融资。
当烧钱无以为继,ofo从行业独角兽迅速变*人喊打的对象。
烧钱大战,逐渐变成困兽之斗。
时至今日,还有无数人眼巴巴等着它退押金。
上帝欲其死亡,必先令其疯狂。
浮躁的人心,和不理性的资本,加速了共享经济的死亡。
以致很多人根本没来得及理解共享经济的善良初衷。
极具讽刺的是,他们好像又实实在在地获得了成功。
企业家们一个个翻身成为亿万富翁。
社会 也留下了各种共享经济的影子。
一切正如那天亚当与孙正义的那次谈话——
获得战斗胜利的,永远是疯子,而不是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