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3 04:0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1:05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也是中国乃至人类行政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它萌芽 于南北朝,始于隋而成于唐,终止于清末新政时期,历时1300余年。作为中国古代*制度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一直伴随着众多的纷纷毁誉,诅咒者有之,沤歌者有之 。前者低其为万恶之源,千古罪孽;后者誉之为现代文官制度的渊源,理性行政的鼻祖①。对于科 举制的研究,历来是中国*制度史、教育史、文化史中的显学,中外几代学人在这个园地里深耕 熟耘,成果累累,几乎题无剩义。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我们用现代 行政文化的分析框架来对科举制度进行审视,研究其对中国古代行政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两方 面的影响,仍然面临着很多难题。本文尝试把科举制度放在行政文化的视野中进行分析,探讨它与 中国古代的行政参与、行政道德、行政效率、行政成本之间的关系,论述其在中国古代行政中的地 位。一、科举制度与行政参与现代行政学意义上的行政参与或参与行政,是指社会成员通过各种合 法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政决策,监督其权力行使的过程②。中国古代的行政参与当然不 等于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参与,其内容比现代的行政参与要少很多,它仅仅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都 可能通过考试这种途径,成为国家行政*,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这个层面上看,科举制 度有利于扩大行政参与。在科举制产生以前,中国先后出现过世卿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几种 选拔行政人员的方法。世卿制是一种贵族*,在这种*下,行政参与只是贵族阶层才具备的资 格,因为这一时期受宗法*的支配,实行亲贵合一的国家组织原则,宗法与*等级、国家结构 、国家组织直接联系在一起,凡是与国王血缘关系亲近的,行政参与的机会就较多,*等级越高 ,官职越显赫。家国相通,亲贵合一的宗法*制度使能够参与行政活动的人仅限于诸侯、贵族和 卿大夫家族的范围,一般人是没有行政参与的机会和可能的。春秋末年,随着社会的大变动,中国 出了一个“士”——知识分子的阶层。战国时期,士阶层多为卿大夫所养,为其所用,称为“家臣 ’”,也就是“门客”,其中不少人当了区域性的国家政权的吏。实力强大的诸侯和卿大夫毫无顾 忌地冲破西周以来的世卿制,他们率先选用一些不是贵族,但才华出众的人担任要职,为他们战胜 旧势力,打开新的活动天地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因为它打破了完全依赖血统的 世袭制,从而使一般士人行政参与的机会和可能性增多了。可惜,这种行政参与机会的增多并未形 成一系列制度化规定,而只是在周天子“共主”地位下降,*行政权威流失,诸侯势力迅速发展 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昙花一现的短命篇。汉兴,出现了长期的安定局面,国家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 内选拔官吏。汉代主要是通过察举和征辟两条途径任官。这两种任官的方法都要通过郡县官吏办理 ,由于察举制以举荐为中心环节,举主有很大的选官权力,因此,贿选之风泛滥,封建地主阶级在 选拔官吏时强凋德才,具体用人上却逐渐走上唯亲、唯财、唯势的自我封闭环境,出现大量的“以 名取人”“以族取人”的选官*现象,普通知识分子被排斥于行政机构的大门之外,行政参与是 比较困难的。东汉末年,广〕阀兴起,魏文帝时所立九品中正制虽有选贤用意,但由于被门阀左右 ,以致后来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它极大地*了下层知识分子参与行政的可 能,因而在中国官吏选拔制度史上,还没有哪一种方法象九品中正制一样,自产生之日起就遭到时 人和后人的口诛笔伐。从科举制产生以前的几种选官制度来看,中国人的行政参与受到很多*, 特别是出身、财产、地位、名望等多种条件的*。在西方,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和教会共同把持 的政教合一的行政*中,几乎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文职*。I一五世纪以前,英国的全部“* ”就是贵族与教士,在一十六世纪以前的法国,十七世纪以前的德国,管理国家的仍然是割据一方 的诸侯。日本也与此差不多,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天皇只有虚名,实际统治者是各个封 建领主——大名,其下属官吏主要是世袭性的武士。可见在欧洲中世纪和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 贵族总是贵族,平民总是平民”。下层社会的人几乎没有合法的脐身官僚队伍的途径。行政参与的 大门对一般民众丝毫不开,下层人民不可能参与国家的行政活动。严格意义上的以考试为主的科举 制度始于隋而成于唐,到北宋,弥封、誉录、回避等科举立法全面完善,清除了荐举制残余,一切 以考试为准,科举制度成熟定型,而文官管理国家的行政*正是在北宋彻底地、稳固地建立起来 ,贵族*、武人*从此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国的历史舞台,中国行政史由此翻开新的一页。科 举制度从法律原则上说,是超阶级的,一经考取就无可争议地升人统治阶级(当然实际上最大多数 的下层民众由于无法受教育而不可能享受应试权利),历代封建帝王为防范贵族官僚窃取权力,也 常常认真地维护科举制度的超阶级性。从唐代开始就有了打击科场舞弊的记录,清代的科场案更是 血淋淋的。因此应当承认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 封建国家引进行政管理人员的社会层面,在历史上确实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人国家 各级行政机构。科举考试的被录取者当然不可能出自贫苦百姓,但有可能出自拥有一定地产的地主 家庭。地主子弟即使家财万贯,若科举考试不合格也只能滞留在“土豪劣绅”的社会地位上,不能 成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成员。相反,即使家资单薄的地主子弟,凭科举考试的优异成绩也可能成为高 级行政*。这条靠考试开辟的用人之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使行政机构可能由统治阶级中的 干才组成,有效地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到了宋代,科举应试者的范围更是有所扩大。在此之 前,“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宋代冲破了这种*,应试者“家不尚谱 碟,身不重乡贯”。③不讲门第身份。工商杂类自可应试。到北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应试,只要有 奇才异行便可录取,科举应试者范围的扩大,无疑对扩大行政参与,选拔相对高质量的行政管理人 员是有作用的。行政参与扩大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保证国家的统一。在封建社会里,国家统一的 最大阻力来自那些以各自地域、家族为背景的世袭贵族阶级,而平等考试的科举制度则天然地否定 着贵族*,从而使最高皇权越过世袭贵族而伸人中下层社会的“寒土”,给了这些寒土以脐身行 政机构的机会,他们参与行政管理活动的可能和希望远比在贵族*和武人*下的下层知识分子 更多更大,因此,他们对*政权总是保持着一种归顺的心态,皇权通过科举制度提供行政参与的 机会而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两千多年来中国统一与*局面的演变更替,跟行政参与制度自身的 演变是同步的。两汉时期建立的察举制度,改变了只有贵族才能参与行政活动的世卿世禄制,抑制 了军功贵族集团的膨胀,弥补了任子一类制度的弊端,发挥7相当积极的作用,行政参与的扩大是 两汉成为中国第一个持续稳定的大一统王朝的原因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行政参与上实行有利 于世族门阀的“九品中正制”,造成的结果是“高门华阅,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o大批出身寒微的士人,虽怀司抱器,有治官理事的才干,却被世庶的壁垒所阻隔,无法参与国 家行政事务的管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这一时期是中国到建社会最长久的*时期。在繁 荣统一的唐朝,科举制正式诞生,而“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朝廷鉴于军阀割据势力的猖撅 ,努力发展文官*,扩大科举取士,科举士人开始在*中占优势,到北宋,科举制的充分成熟 使世袭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级在中国历史上基本消失(即“世族”与“庶族”的界限消失。至于元 朝蒙古贵族和清朝八旗贵族,则属于民族斗争情况下的例外)。北宋以后,封建政权内部的*对 峙局面(这在前期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也基本消失了。从不同时期中国人的行政参与途径比较 来看,以招考与投考为中心环节的科举制度,具有更多的理性与法治的意味。自由报名考试,消除 了察举制下举主眼界狭窄,识鉴低下等弊端,至少在应举环节上可以做到“野无遗贤;”而具体的 、严格的文化考试,又建立了可以直接检验,明确把握,并且是划一的衡量与录用标准。这种考核 限定于几种知识的检验,所以它体现了规范化与非人格化的精神,保证了一般知识分子的行政参与 建立在高度制度化、非人格化的法律程序与制度的基础之上。由于科举制度在行政参与上具有相当 大的开放性和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公开报考,择优取土,“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等规定 上。这些规定,原则上都适用于娼、优、隶、皂、罪户子弟以外的一切人;一个一般的老百姓,只 要他努力学习文化,就会有考中的希望,希望会鼓舞他碰碰运气,这就产生了行政参与上的竞争。 封建*制度本来是禁止竞争的;但中国古代有一个强大的统一的*集权,象个别地主破产,个 别农民上升为地主不但无损于整个地主阶级反而给它带来活力一样,在参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问 题上,实行开放*,允许一定程度的竞争,不但不会动摇君主*政权,反而会加强它,不断给 它带来生机。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国家行政运作过程中卓有成效的各级管理者,很少不是通过科 举途径实现行政参与的;而同一时期对国家管理活动有负面影响的行政*,也很少不是同一道路 上的过来人。二、科举制度与行政道德一般说来,行政道德是为’f实现和维护一定的行政理想与 行政秩序,在行政实践中形成的有关行政活动的合理、适宜的系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从政者道 德品质的总和。从科举制度与行政道德两者的关系来看,科举制既有助于封建王朝的行政主体—一官吏的道德教育,对造成清廉的吏治有一定作用;同时,科举制度把读书——一应考一做官——发财连在一起,它本身对从政者的灵魂不能不说是一种腐蚀,科举产生的行政*中,既有大量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勤政廉政之辈,也有不少的“做大官发大财,做小官发小财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1:05
有本系列丛书一本专门讲科举的叫《槐花黄,举子忙》可以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