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深层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30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0:01

原文

  孟子曰:“天时(1)不如地利,地利(2)不如人和(3)。”
  三里之城(4),七里之郭(5),环(6)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21)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⑽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⑾民不以封疆⑿之界,固⒀国不以山溪⒁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⒂者多助,失道⒃者寡助;寡助之至⒄,亲戚畔⒅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⒆君子有⒇不战,战必胜矣。”
编辑本段
注释

  ⑴天时: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⑵地利:指适宜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
  ⑷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三里,外城七里
  ⑸郭:外城
  ⑹环:包围
  ⑺池:即护城河 
  ⑻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委:放弃
  ⑽去:离开 
  ⑾域:这里用作动词,是*的意思
  ⑿封:划定的边疆界线 
  ⒀固:巩固
  ⒁山溪:地势
  ⒂得道: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失道: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⒄至:极点
  ⒅畔:通“叛”,背叛 
  ⒆故:所以
  ⒇有:或,要么 (21)然而:既然这样,那么
编辑本段
译文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周围三里的城,七里高的城墙,(敌人)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敌人既然)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的条件;但是还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守城的)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锐利,装备盔甲不是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抛弃城池离开了它,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百姓的流动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河流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坚固锐利。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达到极点,(连)族内族外(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达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凭借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被族内族外背叛的人。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去打仗就罢了,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编辑本段
出处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家,被尊称为“亚圣”。他提出要“与民同乐”,要“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编辑本段
简析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二三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到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编辑本段
解析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战必胜矣”的主要原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编辑本段
整体把握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很有说服力。比如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双重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又如在阐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时,作者也是先用了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然后又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编辑本段
史实和现代事例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4.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5.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6.国共内战中,*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扩展阅读:
1
《孟子·公孙丑下》共有十四章
开放分类:
文学,古文,国学,历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0:01

  1.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上下团结。
  2.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三 者到底谁最重要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如我们在注释中所引, 荀子曾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论述过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但 他并没有区分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 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时”又次之。这是与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贯思想分 军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实际 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住的, 国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闭关锁国是没有出 路的。要改革,要开放,要提高自己的国力,让老百姓安居炙业。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极点,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会顺从归服。那就必然会出现孔子所说的那种情况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各国人士 都来申请留学,申请经商,甚至携带妻子儿女前来申请移民定居 哪里还用得着“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赶也赶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这样成了名言,以至于我们为 现在还常常用它来评价国际关系,谴责霸权主义者。 当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样是名言,而且, 还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商业竞争、体育比赛尤其是足球比赛的狂热 之中。这充分说明它所蕴含的哲理是丰富、深刻而具广阔的延展 性的。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谁说“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财 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0:02

别听他胡咧咧,这是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上下团结,这个标题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时孟子推行仁政,就接这个事实来让各国战乱的君主(有点乱)施行仁政,这样各国的人都会来你这里,而不施行仁政的君主连父母都背叛他,写出施行仁政的君主可以统治天下(没这么*),他写这个在当时其实就是为了让君主施行仁政,可现代人给它赋予了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说要搞好人际关系,有人缘战胜一切

参考资料:我的智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0:02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什么是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 (NLM)的缩 ... 医学工作者的因特网内容简介 2002年的一篇文章英文摘要被《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否... 医学器具medline啥意思 民国市与县的关系是怎样的,市与县分别又是什么? 历代兵制中国民国兵制 冰箱运行时有水流声怎么回事? ud牛郎眼影真假判断 爆闪/没有平替❌ 牛郎眼影真假鉴别方法 鉴别❗️衰败城市牛郎眼影真假,粉质肉眼差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事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什么意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到底哪个重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出处与含义分别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什么意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什么意思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什么意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什么意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民言出自哪部经典?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什么意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什么意思 山寨sonyQ10平板刷错固件,开不了机,连不电脑USB.........怎么破跪求!!急 索尼电视机《kLv-40b》为何只有待机开关 没有电源开关??? 索尼的平板电脑可以用无线网上网,但是在设置里也有关于流量统计的,请问怎么样才可以设置流量,??或是 SONY17寸液晶显示器在保修期内维修站不给维修拜托了各位 谢谢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利什么意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翻译是什么? 小米手机怎么设置在桌面上那个时间和日期的格式? 银行贷款利息怎么计算的? 银行贷款的利息怎么计算的? 银行贷款利息(短期借款)如何计算?公式? pixiv网页版怎么保存原图 pixiv电脑网页版打不开 该怎么解决?求助大佬们 网页版的p站怎么下载高清图,我点开之后感觉没什么变化啊,一样都是标清 电脑上怎么上pixiv? pixiv网页部分图片显示不出 电脑要怎么上p站? p站如何用电脑上? pixiv怎么上? pixiv(P站)安卓打不开要更新网站进不去 p站非公开图片是啥意思? 手机上可以登录,网页pixiv显示邮箱地址没有注册? 世界三大浏览器都是什么 世界上三大浏览器 你最常用的三款浏览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