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黄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30 12: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22:49
醉情山水 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文/黄卿
文本类型:诵读+主题型文本
授课学生:邢邑初级中学九三班全体学生
课堂特色:顺应学情,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的完成教学目标。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语用知识的的体悟以及主题思想的把握有机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图片
教材分析:
《醉翁亭记》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文言文。这篇课文的作者欧阳修当时因为支持范仲淹等人推行新政而被贬安徽滁州。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欧阳修把*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
《尚书》有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本文用了21个“也”字,“而”“者”频繁使用,使语言富有抑扬抗坠,铿锵悦耳,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单元提示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我在这节课中中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朗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在诵读中感受虚词的妙处,感受文中的“乐”,感受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并能从中汲取精神的营养。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读出意境
2.品味语言,体会理解“乐”的含义。培养赏读文言文的能力
3.触摸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的人生理想,并从中受到精神的感染。
4、通过诵读比较,体会虚词“而”“也”“者”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品味词语,全面深入感受“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分析力。
教学难点:太守为何而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大量运用片偶句,加强了韵律美;虚词“而”“者”“也”的运用,加强了咏叹意味。反复诵读才能体会文章文质之美,在诵读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山水之美,山水之乐,积累语感,加深理解。
2、讨论法:将课堂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高效展开。
3、点拨引导法:学生的讨论要在老师恰如其分的及时引导下有方向的进行,使课堂形散而神不散。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导入学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让我们看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情怀。今天我们要学习和范仲淹有着相同遭遇和处境的欧阳修所写的《醉翁亭记》,看看他在文中展示了怎样的人生追求。
【PPT展示】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当时因为支持范仲淹等人推行新政而被贬到安徽滁州担任太守。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
【设计意图】复习《岳阳楼记》名句,并将范仲淹与欧阳修形成比较。相同的遭遇,相同的处境,相同的志向,是否具有相同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同时在阅读中自觉与范仲淹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要有关联意识。
图片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自由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解决阅读障碍。边读边思考,然后提出疑问。
期间教师在教室内巡回指导,倾听学生的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
这篇游记散文语言以骈偶句为主,多断句,所以恰当停顿不是难题,可以交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感来读。一般的教学会由教师展示强调重点难点字词的读音。而我选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随便说说。
第一环节:学生有提出有关字词的问题的,例如
滁;林壑尤美的“壑”;
琅琊也,“琅琊”;
水声潺潺, “潺”;
饮少辄醉,“辄”;
云归而岩穴暝,“暝”;
伛偻提携,“伛偻”;
泉香而酒洌,“冽”;
山肴野蔌,“蔌”;
觥筹交错,“觥筹”;
颓然,“颓”
树林阴翳,“翳”
这一环节,学生找出生僻字,教师或引导学生自己根据课下注释认识读音,同时弄清字义。或者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疑难。同时提示学生圈划,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在学生中解决。充分调动所有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参与意识。
第二环节:学生自主发现这篇课文里藏着很多成语。学生在书中勾画,然后说出。
水落石出 峰回路转 朝往暮归 前呼后应
风霜高洁 其乐无穷 络绎不绝 觥筹交错
教师相机提问:成语简洁明了,为什么欧阳修不用成语呢?
我们来比较读一读,体会两种表达的区别。
【PPT展示】
朝而往,暮而归 朝往暮归
前者呼,后者应, 前呼后应
水落而石出者 水落石出
往来而不绝者 络绎不绝
而乐亦无穷也 其乐无穷
教师范读,学生根据听到的感受说出原文和成语哪一个感觉更胜一筹。
读一遍,学生或许不能充分体会原句的妙处。
个别学生仿照老师的语气语调有感情的朗读。
再说说读后的感受
生还可以自由朗读感受。
总结起来就是原文好在:
更舒缓,
读起来有一种舒适的感觉
更有韵律感,更有美感
更能读出快乐的感觉
读起来更有愉快感
师:引导学生对比。原句和成语的差别在于使用了“而”“者”“也”这些字,这些字在文言文中叫做虚词。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大量这样的虚词,就为了实现同学们所感受的效果。现在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把文中使用此类虚词的句子集中诵读,感受虚词穿针引线、摇曳多姿的妙用。
【设计意图】通过比读,感受虚词的妙处。解决虚词这个语用知识点。诵读、体会、诵读、体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感受表达,而不是不顾绕过学生的体验由老师去解说。这样的方式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图片
第三部分:咬文嚼字,感受快乐
(一)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所营造的快乐情境之中。读完之后,问:同学们,听完老师的朗读,你们感受到这篇散文洋溢着什么情感?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学生很容易会回答出 “快乐”
(二)接着教师引领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这里有人的快乐,还有———(生:鸟的快乐)。人有三类,有————(游人的快乐,宾客的快乐,醉翁的快乐)
板书:
图片
(三)咀嚼快乐
(1)教师先引导学生感受鸟儿的快乐。齐读“已而夕阳在山———”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描绘鸟儿们欢乐的情形。提示学生抓住鸟儿的数量、动作、神态、心理,并且选择恰当的修辞方法来生动的描绘。
【PPT示范】
鸟儿们有的边展翅飞翔,边快乐的鸣叫。
有的依偎在妈妈身旁,伸着它们尖尖的小嘴你亲亲我,我亲亲你。
学生参照示例想象描绘。
再次齐读“已而夕阳在山———”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表达小练习,既形象直观的感受到鸟儿的欢乐,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2)品味感受游人的快乐。
生齐读“至于负者………滁人游也”
要求学生要咬文嚼字,依据课文中的句子,从字里行间咀嚼感受游人的快乐。
【PPT示例】
“行者休于树”走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会儿。想走就走,想歇就歇,自在随意。这才叫游山玩水。很自在随意。
学生参照示例赏析。
当学生全面分析游人的快乐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思考快乐的原因。学生的回答也许会停留在浅表,比如回答“游山玩水,心情愉快。”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问“仅仅因为山水而快乐吗。祥子有心情游山玩水吗?我们要学会推测揣摩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意。人们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心情游山玩水?”
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之后得出游人的快乐还在于(生活的快乐)
再继续引导请学生勾连回顾《岳阳楼记》,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来形容滁州人的生活状态。
继续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回答出滁州人的安乐生活应该归功于(欧阳修)
然后请学生齐读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再联系滁州人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思考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PPT展示】
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四字词语概括形容。
学生思考后概括回答。
最后齐读“至于负者歌于途……”要求以轻松欢快的语调读出快乐之感。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学会抓住文本咀嚼言语的表现力
②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将游人之乐与太守之乐关联在一起,为③下文分析醉翁之醉,和太守之乐做铺垫。
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使其思考注意已学和未学的勾连,文章字面含义和言外之意的推敲,文本前后的关照,阅读提示与文本内容的联系。
(3)感受宾客的快乐。
学生齐读“临溪而渔……众宾欢也”
教师提问,宾客的欢乐源于什么?
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快乐的源泉。
钓鱼的快乐,美味佳肴的快乐,
下棋的快乐,投壶的快乐
休闲的快乐。
无拘无束的快乐。
和朋友聚会的快乐。
欣赏山水的快乐。
放松身心的快乐。
师总结提问:宾客快乐源于谁呢?
生:欧阳修
最后学生个别朗读“临溪而渔……众宾欢也”要求读出闲适惬意的欢畅之感。
【设计意图】咬文嚼字,挖掘文本,并启示学生阅读文本时要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多角度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4)醉翁的快乐。
齐读“苍颜白发……太守醉也”
师提问:太守之醉仅仅是因为喝酒而醉吗?学生应该对此不难理解,回答出:陶醉于山水,百姓的快乐,宾客的快乐。与前文“醉翁之意不在酒”相呼应。最后将太守的快乐总结为八个字———
山水之乐,与民同乐。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解决“醉”的内涵,基于前面几个环节的层层铺垫,这个环节的解决就水到渠成了。“山水之乐,与民同乐”这个主题思想也就显而易见了。让学生感受到“酒不醉人人自醉”领悟“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内涵。
图片
第四部分:领会主旨,触摸心灵
请同学们在最后一段中找到主旨句。
醉能同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
师总结:乐其乐,同其乐。都是与民同乐。欧阳修在这两句话中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处世态度。请同学们用下边的排比句式来表达出来。
【PPT展示】
我想做一个 的人,
一个 的人,
一个 的人。
学生自由回答,完成练习。
教师总结:寄情山水,与民同乐,随遇而安,乐观豁达,这就是《醉翁亭记》展示给我们的欧阳修。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一个语言表达训练来完成对欧阳修人生追求的的探究,既把触摸了人物心灵,又做了一个语言表达训练,同时也对学生的精神进行了一次洗礼。文章的千古魅力不仅仅在言,还在于精神的光芒。
第五部分:写作练习,对话先贤
布置作业:请你根据学习本课后的感悟,给欧阳修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欧阳修的敬仰之情。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课后巩固,通过写作练习加深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认识
https://mp.weixin.qq.com/s/5P6bfhGm57Ug3cpWBbER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