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8 08: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8:31
中国名楼系列电视片“谢朓楼”解说词
宣州作为历史文化深厚的城市,几千年来,一大批文人*客在此吟诗作词。这其中,谢朓无疑是骄骄者之一。为缅怀谢朓,唐初宣州人建立一座北楼,后来又称谢公楼、谢朓楼。诗因景生、楼以诗传,谢朓北楼从此扬名天下。
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今河南太康附近人。他出身贵族,最初做过南齐诸王幕下的参军、功曹、文学等官职,得到随王萧子隆、竟陵王萧子良的赏识。公元495年,31岁的谢朓出任宣城太守,后来回朝任吏部郎,因事受到牵连,下狱而死。
谢朓现存的诗歌,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作品是在任宣城太守的两年中写成的。他的名作《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就写于赴任途中。其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两句,写天边疏淡的归帆远树,表现了诗人平静和谐的心境。
谢朓任太守时候的宣城是江南大郡,经济发达,又有敬亭、双溪等名胜。因此,他在宣城所写的山水诗,脍炙人口的佳句也特别多。如“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馀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这些诗句,很象一幅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平淡而又富有思致。
谢朓任宣城太守期间,醉心宛陵山水,筑室陵阳,称作高斋。而且吟啸自若,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当时,人们称他为谢宣城。唐初宣州人为缅怀谢朓,在高斋旧址新建此楼,这就是今天的谢朓楼。
北楼建好后,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咏之作数不胜数。这其中,尤其以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最为著名。
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了安徽宣城。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他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在宣城期间,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他写了大量这类诗歌。更重要的是李白特别推崇谢朓清新秀逸的文风,将谢朓引为千古知己。清人王渔洋曾说,李白一生只佩服谢朓。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在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李白借送别以赞对方,叹惜自己一生不称世。开首两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风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接下来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朓清发自喻,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末四句描写感慨,理想和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散发弄扁舟”中去寻求依托。此诗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雨水夹有镜,双桥墩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这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描写风光大气而又清新,也表达了李白对谢朓深深地敬仰和怀念之情。
谢朓楼建好后,几经修葺重建。1937年,此楼惨遭日本飞机炸毁,千年古迹夷为瓦砾。1997年,宣州市*重建谢朓楼,再现古楼风采。
登上雄踞陵阳山巅的谢朓楼,凭栏远眺,青山绿水尽收眼底,古诗意境,历历在目。把酒临风,敬亭烟云心头起,谢李诗魂入梦来。览如画江山,抒怀古幽情,闲愁似水,壮思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