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30 00: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06:20
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描写我们的节日的作文,我们来看看。
春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日,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每到这时人们都要忙忙活活的包饺子,小孩们则放着鞭炮,在楼下自娱自乐。哦,对了,关于春节,还有一个名称叫“过大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每到春节,人们都要在屋子里躲起来,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有一只叫“xx”的怪物会出来杀人、搞破坏。后来,人们发现“xx”的弱点:“xx”特别怕红色和巨大的响声。于是人们想到了对付“xx”的方法。“xx”又来了时,家家户户的窗户、门口等都挂起了鞭炮与灯笼,贴上了春联。噼噼啪啪声让“xx”收到了惊吓,春联和灯笼让年感到害怕。于是,“xx”便逃走了。
后来,这个过春节的习惯就被人们的祖祖辈辈延续了下来。自然,我们家也不例外,除夕夜可忙坏了我和妈妈,贴春联、贴门神。对了!今年是羊年,妈妈还特地买了几个羊年的贴画和窗花。然后爷爷陪我下楼放了几个烟花,上楼之后我开始学奶奶包饺子:揉面、擀皮、包馅子。由于我是第一次包饺子,所以我的饺子都是圆的,于是我给它起了个名字:“自制元宵”。
晚上,我陪奶奶看了《春节联欢晚会》————这也是我们过春节的一顿“年夜大餐”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喊”醒,然后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扑腾”一声跳了起来,然后飞快的穿好衣,冲出屋子,对全家*喊一声:“祝大家新年快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笑了,纷纷往我手里递红包。我们吃了在饭后就去给楼上楼下的长辈们拜年去了。
春节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盼啊,盼啊,盼!最后盼到了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节。到了春节这一天,人们要贴春联,贴“福”字。
过年的前一天,我和爸爸一齐贴“福”字。贴“福”字可有讲究了。“倒福”务必要坐南朝北贴在门厅的正前方,这叫做“福入厅堂”,但一家只能贴一个,如果贴多了,叫做“重蹈覆辙”不吉利;正福一家也只能贴一个,须座东面西,象征“福如东海”。爸爸还告诉我,福字倒过来贴,就是“福到”了。听说这还有一个传说呢。“福”字之所以倒贴,传说起于清代恭亲王府。那年春节前夕,大管家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王府的大门上。有个家丁目不识丁,竟将“福”字头朝下贴上。恭亲王福晋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可这大管家是个能言善辩之人,慌忙跪倒陈述:“奴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喜庆之兆。”恭亲王一听觉得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没学问的奴才,还真想不到有这种招式呢!”遂赏管家和家丁各五十两银子,这可真是因祸得福!
我每年都很期盼春节的到来,因为这一天人们总是最开心最幸福的。
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春节了。
说起春节,我想起了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头叫“xx”的怪兽,长居深海中。每到除夕,它就会上岸,去旁边的村庄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所以除夕时,人们要上山躲避“xx”的伤害。有一年,人们正要上山时,一个老人饿倒在路边,一位老奶奶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劝他上山躲避“xx”。“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打败‘年’!”老者说道。可人们还是半信半疑。除夕之夜,“xx”又来了,它听到村里有鞭炮的声音,浑身战栗。那位老人竟身披红袍站在“xx”面前。“xx”吓得仓皇而逃。从此以后,我们过年贴春联,放鞭炮,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每年的大年初一走亲访友。这些美好的传统一直流传到现在,并且越来越隆重。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数包饺子了。这饺子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我从超市买了点饺子皮,然后就跟妈妈包起来了:先在周边涂水,然后在中间放上馅(不要放太多),最后沿着涂水的边对折。忽然,妈妈提议:我们在一个饺子里放一枚硬币,谁吃到了这个饺子,谁在一年中就最幸运!”我自告奋勇:“这个饺子我来包吧!”我找来一枚一元的硬币放进馅里,并把那个饺子包成小猪形状,这可是我自己做的记号呢。开始煮了,我在锅旁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如同一条条小白鱼在欢快地玩耍,心里美滋滋的。不一会儿,饺子们就结束了“江中嬉戏”。饺子上桌后,我一把夹起小猪饺子塞进嘴里。“崩嚓”一声,牙齿咬到了硬币,我高兴得叫了起来:“我中奖了!我是幸运使者哦!”全家的笑声在屋子里久久回荡。
春节真是丰富多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