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1 00: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23:20
(图)紫禁城
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开始了明朝最后17年的统治。
新皇即位,紧张的除了男主角崇祯,还剩下第一配角魏忠贤。在两个月不动声色的斗争中,魏忠贤落败,随后上吊自杀,明朝最嚣张的太监终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魏忠贤得势时,权势只手遮天,爪牙遍布大江南北,大臣噤若寒蝉,俨然一副天下唯我独尊的派头,时人称为“九千岁”、“立皇帝”。熹宗一朝,魏忠贤为患7年之久。
(图)明熹宗朱由校
但是仅仅两个月,魏忠贤连同身后庞大的阉党集团就被崇祯连根拔起,再无翻身之力。熹宗驾崩之时,魏忠贤是有干预皇位继承的能力的,如果他和对食客氏扶植傀儡上位,他的未来或许将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但是最终这种情况没有发生,魏忠贤最终落得身首异处。
汉唐是宦官干政的典型朝代,唐朝中后期宦官更是直接废立皇帝。那么,为什么权势如此嚣张,明朝还是没有出现废立皇帝的事?
(图)魏忠贤剧照
1、得位不正,为对抗文官而生!
明朝宦官的崛起,是皇帝一手提拔的结果。
鉴于元朝太监干政祸乱朝纲导致元朝速亡,朱元璋吸取教训,立下皇明祖训并刻在铁碑上,严禁宦官干政。但是很快这种局面就被打破了。
“靖难之役”中,郑和等大量宦官立下汗马功劳,坐上皇位后,宦官成为朱棣的得力干将。郑和下西洋,亦失哈巡视奴儿干等,宦官成为国家治理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郑和下西洋
此时,文官势力扩大,已经开始威胁皇权。特别是朱元璋撤销丞相设置内阁以来,内阁权力迅速膨胀,皇帝虽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一人之力已经力不从心了。这时,身边的宦官开始引起皇帝的主意。
宣德年间,宣宗设置内书堂,将聪明颖悟的小宦官被召入其中进行教育。从此,太监不再是文盲和大老粗,而是具备了科学文化知识的文化人。有了知识,整体实力就有了质的提升,逐渐具备了和文官集团对抗的实力。
(图)明宣宗朱瞻基
相对于热衷于分权夺权的文官集团,身边朝夕相处的宦官更容易赢得皇帝的信任,所以宦官势力逐渐坐大。朱棣之后,厂卫制度盛行,宦官成为厂卫的主角,成为皇帝的利剑。
因为得位不正,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宦官得不到文官势力的肯定,当然也就无法形成独立的*势力,因此宦权必须依附皇权。同时宦官和皇帝是*在一起的,即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这决定了宦官必须对当朝皇帝忠心耿耿。因为一旦皇帝更迭,不管是不是傀儡,都不敢保证和当前的皇帝一样与自己一条心,既然不一条心,也就随时有可能扶持新的宦官,将自己拿下。
(图)锦衣卫剧照
因此,宦官对于皇帝的忠诚是注定的,这里面除了朝夕相处的感情,更有宦官尴尬地位带来的无奈抉择。
2、文官制约,无法僭越
明朝的文官势力有多强?
朱元璋为了打击文官势力,废除丞相职位,设置内阁。但是相权并没有因为丞相的废除而终止,相反,内阁担起了丞相的职能,并很快超越了丞相的权限。
(图)明朝士大夫
因为朱元璋打破了君臣关系的平衡,这使得文官势力一旦反扑,就对皇权形成巨大威胁。
好在内阁由多人构成,这几人前期又是平级关系,这决定了他们无法形成丞相时代的凝聚力,反而是内争不断,形成党争的局面,这样的内耗削弱了文官势力的总体实力,便于被皇帝利用和控制。
为了对抗文官势力,皇帝将宦官势力拉上战车,并赋予宦官相当大的权力。明朝除了世宗年间陆炳带领的锦衣卫压过东厂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宦官是凌驾于锦衣卫之上的,宦官手中的权力不可谓不大。但是依然没有形成宦官废立皇帝的事。
(图)明朝厂督
因为文官势力始终很强大,纵然内部不团结,但是一旦内部整合完成,如徐?时代、张居正时代等,皇权和宦权就要乖乖让位。到明朝中期之后,文官内部势力斗争趋于集团化,倾轧加重。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旦某一派胜出,那么这一派就会拥有比先前所有势力更强大的力量,如张居正。这样的条件下,宦权完全就是靠边站,更不要说干预朝政,废立君主了。
另外,文官势力的强大客观上也*迫着皇权和宦权相依相生,这样的条件下,宦官就更没有理由和皇帝自相残杀了。
明朝宦官很强悍,但是这都是皇权带来的光鲜,这一点,他们都清楚。所以,他们忠实履行好了自己仆人的义务,忠心耿耿地护卫着明朝皇权一步步向前。
(图)明朝皇帝出行
文|赵裔史臣:欢迎关注!读史使人明智,期待与君一起探讨精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