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20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23 23:49
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是陈丹青艺术中主要的艺术底蕴,这是他本人情感品格的自然体现,浸透了他的自身的经历,包含着他对底层人民的深切理解、怜悯和尊重。这种人道情感与人格力量赋予他的作品以辉煌和崇高的意义。
陈丹青,男,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1953年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02:27
陈丹青,首先是一个画家,然后,他被公众熟知:意见领袖,已知的嘴炮。
陈丹青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画家,天赋和技术的人都说在一个封闭的文化、稀缺资源的教育时代,可以直观地和00个艺术画一样,真是太神奇了。他对艺术的热爱是其精神内核,这解释了为什么他去了纽约,后来成了陈丹青,谁是熟悉的人。
陈丹青的生活经历可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在文化大*时期的青年时期,在美国,改革开放后,与中老年人在新世纪。
*时期的压抑导致他对于极权式的*和文化作风一直颇有微词。
在纽约浮沉的艺术生涯,他受到西方(尤其是他待的还是美国)各个方面的强烈影响,但不足撼改一个5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的本质。
后来他归国了,于是一个思维受着西方影响,但骨子里还是那个在江西插队的穷苦艺术青年,出现了在我们眼前。这种冲突使他对于国内的种种怪现象感到『诧异』,但他又不善于掩饰(或者说善于制造话题),于是各种激烈言论都出来了。
试想,如果没有对于艺术近乎天真狂热的爱,他还会去纽约闯荡吗?还会对积疾已久的国内艺术*大呼失望吗?还会闲着没事就出来骂骂这个评评哪个嘛?用『炒作』、『想出名』去解释都不够有说服力,试看他在《纽约琐记》中那诚恳又委婉含蓄的文章,实在不像出自一个沽名钓誉之人。
所以我更愿把他的经历看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的碰壁。他在纽约大饱原作的眼福后,也开始投身于残酷的资本主义艺术市场了,在80年代艺术风起云涌的美国,传统的写实绘画有多边缘,那真是不太敢去细想。回国了,发现年轻时厌恶的那些东西还在这,就算有了胆气和资历来骂几句,还是吃了那一鼻子灰,无益于改变现状。
但好歹,他还有才华的,不管别人怎么误解,才华都在那。
目睹耳闻了他的种种经历,觉得这种生活还是很酷的,很爽气的,是值得一过的;了解了他,似乎也看清了一点自己在冥冥之中要走的路,心里也有了一点点狂妄。不狂,活着有啥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02:28
陈丹青谈鲁迅时说,鲁迅如何评价王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