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05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8 01:24
“麽乜”是壮民族特有的民间工艺,每年端午,民间都有制作佩戴用布制成人抱龙珠造型的饰品,以祈求平安吉祥。“麽乜”制作材料十分讲究,还具有安神解毒等功效。
麽乜的布料也是精选了各种代表色的棉绸、土布等,根据大小裁剪成方形和圆形,用针线手工缝制成人和宝珠形状,里面填充满中草药,手工要求极为精致。
麽乜作为右江区本土民间手工艺品,一直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近年来,通过端午龙舟文化节的大平台,右江区大力推广“麽乜”这一本地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品,“麽乜”的传承与保护也得到了良好发展。
农历五月初五为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佩戴饰物,是一种最重要的活动,从宋代起,各地在端午节,人们就喜欢在“五日之午前,项各彩系,垂金锡、若钱者,若锁者,日端午索”。端午索是由青、黄、赤、白、黑雾中颜色的丝线缠合而成的各种形状的彩丝球,所以称端午索。
端午索之所以使用五色,是因为五色代表了五方。黄色为重要,属土;青色属木,主东方,白色属金,主西方,黑色属水,主北方,红色属火,主南方。无形生克,故能驱邪避害。而祛除邪恶之目的,无非是为了延年益寿,因此端午索又成为“延命索”、“续命丝”、“长生索”、“长寿线”等名称,则表达了它的功用,符合任免求吉避凶的心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2:32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一个“毒月”。而且要在五月五日辟邪驱瘟。古人为什么认为这一天会有邪气侵害,那么的危险呢?因为先秦时代的人们相信阴、阳二气的和谐是宇宙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一年之中的各个自然节气是宇宙运行的关键点,尤其是冬至、夏至。冬至,阴气极盛,但是阳气开始复苏﹔夏至则是阳气极盛,阴气开始产生。包含着夏至的仲夏五月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这里所谈的关键问题是,夏至时节(这是后来的端午节包含了夏至的因素)阴、阳二气的斗争,以及斗争的结果──代表生命的阳气开始衰竭,代表死亡的阴气重新出现,并将逐渐强大。因此,古人把五月看成是邪气丛生,有害于生命的“毒月”。
这是早期端午节习俗集中在辟邪驱瘟方面的最根本原因。认为五月存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邪气,需要采集各种药材以驱逐之。
据战国时代成书的《夏小正》中说:“此日(仲夏午日)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意思是采集各种草药,以消除此时到处弥漫的“毒气”。
这个习俗后来发展成为在这个时候专门采集各种药材,认为此时的药效最好。所以这也应该是端午节的起源之一。古人认为五月存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邪气,需要采集各种药材以驱逐之。
再到后来端午节就采用佩戴香囊以及悬挂艾叶、菖蒲等香草(既是香料,也是药),用以驱除邪气,防治时疫,起到保健养生为目的,直至到现在仍然保留着这个传统习俗。香囊在古代,日常均佩戴于身上,如同现代香水一样,掩盖异味,步步传香,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古语说:“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
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一定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3:50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音雄黄酒,游百病,配香囊,备牲醴。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1:25
听老人家说是为了驱邪避魔追问香囊内应该放什么药材呢?追答我也不是很清楚,对不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3:16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音雄黄酒,游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