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经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几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0 01:4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8:29
品德与社会课的几种学习方法
品德与社会课在新课改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呈现在我们面前,它更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儿童享受生活的同时,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它是由原来的品德课、社会课、历史课合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学科内容多、涵盖广、综合性强的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所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也不断深化,有一些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转化难度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呢?根据这些年的教学探索,我整理归纳了一些帮助学生克服难点的技巧,不妨试试。
1、“六要素”学习法
所谓“六要素”就是我们所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意义)的模式。对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关于历史性的知识可以采用此方法,特别是历史性故事的小段子。引导学生学用“六要素”学习法,根据要求进行罗列,对号入座。例如:“九·一八事变”教学,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东北驻军北大营和沈阳城;人物:中日双方军队;事件起因:日军炸毁铁路诬告中*队所为,以此为借口;经过:日军发动进攻,中*队未进行有组织地抵抗;结果:东北三省沦陷;日军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
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繁琐的内容也就变简单了。与其相类似的内容还有平型关大捷、三元里抗英、南京大*等等。
2、归纳法
指的是由许多个别事例,从中获得一个较具概括性的规则。这种方法主要从收集到的既有资料,加以抽丝剥茧的分析,最后得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同一时期、不同内容或事件的问题,学生在掌握中容易混淆、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存在的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归纳法。把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就可以清晰有条理,学生也就一目了然了。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内容较复杂,从衣食住行(物质生活)到青铜器、陶器、汉字与书(精神生活)等,在不同时期我们的祖先都有着不同的发明和创造,由于时代久远,相关的时间又多,很容易混淆,于是我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整理成一个表格通过归纳整理,将内容细目化,学生就轻松掌握了。
又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课,讲解的是各民族的特点、风俗习惯,舞蹈节目、体育运动等,同样是内容繁多,也可以用归纳法进行学习。
3、对比法
通过比较使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相衬托。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事物一方面的性质。学生了解其差异性,并逐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四年级“会变的价格”的教学,哪些因素能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引起商品变化的诸多因素,如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质量不同等,学生掌握这一规律后,在购买商品时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学习中西方饮食文化、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有何差异,生产工具为什么不断改进等都可采用此种方法。学生通过比较从多角度去看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不仅仅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同时也是多种认知、情感、能力的综合,虽然课堂上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知,但是要促进情感内化,还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8:30
六要素学习法,归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