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0 01:50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10-10 06:11
子犯,即咎犯、狐偃,春秋时晋国大臣。
狐偃具有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和忍辱负重的传统美德。忍辱负重、唯力是视,具有强大的军事、政治才能。狐偃为晋文霸业付出了毕生心血,无狐偃则无晋文霸业。狐偃的品行和才华受到各国诸侯大夫的推崇。宋公孙固称狐偃惠以有谋。曹大夫僖负羁赞狐偃可谓贤矣,楚令尹子至见其卿才,甚至请上狐偃。
狐偃辅助指挥的城濮之战,晋胜楚败的结局,其意义深远,它改变了春秋时期中原的政治格局,确立了晋的霸主地位,从此开始了晋楚争霸中原的百年历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6 14:27
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下面是关于烛之武形象特点的简要分析,一起来看吧!
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正,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服秦伯,足见其义、勇。说服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烛之武的主要事迹烛之武,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闻名于历史是因为,公元前630年,秦晋攻郑,烛之武智退秦师,保护了郑国。("之"为介于姓、名之间的语助词。)
秦晋围郑发生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听取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没有能力办事情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么敢用这件事劳烦您手下的人呢。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既然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希望您能好好考虑'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逄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军容整齐的军队打军型散乱的军队,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6 14:32
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下面是关于烛之武形象特点的简要分析,一起来看吧!
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正,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服秦伯,足见其义、勇。说服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烛之武的主要事迹烛之武,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闻名于历史是因为,公元前630年,秦晋攻郑,烛之武智退秦师,保护了郑国。("之"为介于姓、名之间的语助词。)
秦晋围郑发生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听取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没有能力办事情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么敢用这件事劳烦您手下的人呢。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既然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希望您能好好考虑'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逄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军容整齐的军队打军型散乱的军队,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