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7 11: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22:15
朋友向我抱怨,孩子放暑假,父母简直过得比孩子还累,每天在家跟孩子要多说好多话,更可气的是,自己跟孩子说话,孩子要么不耐烦,要么压根不理你,觉得自己说了半天,像是在跟空气说话一样。
父母关心孩子,跟孩子沟通,但是孩子不理,或者不耐烦,是因为你跟孩子的沟通,没有起到作用,而且还引起了孩子的反感。父母跟孩子没有达到有效沟通,父母的话孩子怎么可能会听呢?
1、父母有时候说的话,孩子不听,是因为你的做法侵犯了孩子的权力,引起孩子与你的权力之争。
孩子的期末考试数学没有考好,父母对孩子说,“现在上初二,数学就考成这样,你初三更要跟不上了,暑假好好补一补。我已经给你报了数学暑假班了,放假就上。”孩子一听,却说不想上。结果,父母为孩子上数学暑假班发生了一场冲突。
也许,孩子因为数学没考好,心里也在想该怎么办?父母的做法,引起了孩子的反感,数学不好,是我自己的事,父母不征求我的意见,就自做主张地替自己报了,我就偏偏不上。
2、父母说的做的孩子不听,是因为一切都是父母想当然的做法。
孩子放暑假了,本来应该轻松一些。孩子和父母都觉得累,是因为,父母给孩子报了太多的暑假班,有的暑假班孩子不想上,父母*着孩子去上,父母心里苦,“花了钱,出了力,孩子还不上,自己是何必呢?孩子说上编程班没用,不愿意去学,我认为有用,对以后的思维方式很有帮助呀。孩子不去,是不是在故意跟我作对?”
不是孩子故意作对。是因为父母没有跟孩子认真沟通,只是相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学,所以造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很多父母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劳心劳神,却吃力不讨好呢?
这是因为父母无视了孩子的需求,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就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做法,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都是因为父母和孩子没有认真沟通。
父母跟孩子没有认真的沟通,会让父母与孩子矛盾加深。
父母的想法: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他却不知好歹,为他操尽了心,他还那么不听话,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听话又学习好,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像别人的孩子省心呢?
孩子的想法
:父母一点都不理解我不尊重我,总喜欢想当然的为我好,是真的为我好吗?我偏不听,看你能把我咋样?
就这样,双方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如果不沟通,父母说的孩子不听,隔阂会越来越大,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很多父母说,怎么没跟孩子沟通?问题是孩子有时候不愿意沟通,父母也没办法。那是父母的沟通方式不对,以至于孩子抗拒跟你的沟通。
所以,要想孩子愿意听父母的话,父母做到理解孩子,父母先要改善跟孩子的沟通方式。
美国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杰恩·梅杰在《双向养育》中提出在沟通中
,要避免两种沟通方式。
一、
父母避免用命令式的沟通。
比如:把那个放下!坐下!把声音放小点!
命令式沟通是一种迫使孩子服从的*式方法。当你希望孩子和你合作时,这样做根本不会奏效,因为这会导致你和孩子之间的权力斗争。父母用命令迫使孩子放弃自己的权利,听命与自己。
面对不给选择余地的命令,孩子会有两种负面回应:1)他们感到无力对抗,只能放弃,表示顺从,但同时丧失主动精神;2)他们开始反抗。
像上面的第二种情况,父母想让孩子上数学暑假班,不跟孩子商量,就直接命令孩子去上。导致的结果是,孩子本来想上的,经过父母这一说,压根就不去了。这就是孩子的反抗。
二、
父母避免用提问式沟通。
比如:你为什么不做作业?你不认为自己已经看了太长时间电视了吗?
父母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权力完全交到了孩子的手里,而误导的另一方会这样回应:“我己经做了,”或者“等一会再做“。本来父母用提问题,让孩子意识到赶紧去做该做的事,但父母提出的问题却让孩子偏离了方向,结果并没有朝父母希望的样子发展,反而因为孩子的回答引出更多的问题。
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才是有效沟通方式呢?
有效的沟通方式:陈述句式沟通。
父母沟通时,可以用陈述句与孩子沟通自己的感受。这会帮助父母的心理从忧虑转向平衡。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有助于保持心理稳定,同时也能帮助孩子达到同样状态。
1)为什么说陈述句式沟通是有效沟通?
陈述句式沟通,是父母用陈述句告诉孩子事情原委,不带批评,没有强制,只是客观表达。这样,父母刚开始跟孩子沟通时,孩子就不会排斥,反抗,有利于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通过陈述句,父母让孩子承担同等责任,共同讨论如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假设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在这里,父母的作用是影响,而非控制或强迫。其结果是更多的合作与更和谐的关系。
比如:父母想让孩子上数学暑假班,可以这样用陈述句的沟通,你这次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考得不好,马上就要上初三,面临中考了,我想听听你对数学学习的想法。
2)简单、实用的特殊的陈述句式沟通,以“我”字开头。
我注意到……我相信……我对……有些困惑。
很多人感到沟通困难,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告诉别人自己需要什么。使用以“我”开头,不用提问也能表达自己的需求。
自述式沟通采用以“我”开头的陈述句,没有任何负面或攻击性的语言。以“我”开头的陈述句传达了一种感受,描述了背景情况并解释了原因。以“我”开头的陈述句是肯定的。它陈述事实,有效避免了争论和权力的斗争,因为沟通的重点不在责备他人。
以“我”开头的陈述句的公式:
我对__________(背景情况)感到__________(感受),因为 __________(原因)。
比如:我对你数学成绩感到很担心,因为马上要上初三了,数学成绩跟不上,会影响中考。
让父母学会使用陈述式沟通非常困难,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对孩子发号施令或反诘发问,这个习惯很难克服。
并且,我们感到需要对孩子进行沟通时。如果你感到自己正处于紧张、激动或愤怒的情绪中,做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父
母向孩子做了陈述句的表达后,然后是认真倾听孩子的意
见
。
倾听是用心、专注地倾听。认真听进对方的话,细心领会,并表示你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倾听是向对方表明:“我非常关心你,我愿意花时间真正听听你想说的事情。”
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是父母能给予他们的最宝贵的礼物,因为这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有效沟通既包括肯定的以“我”开头的陈述式表达,也包括认真倾听。认真倾听同时包含三件事情:
1.确定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2.评估情况。
3.根据对情况的评估,发现对方产生某种感受的原因。
请注意,以“我”开头的陈述句句式和认真倾听的公式只有第一个字不同。在沟通中,我们需要确定别人的感受、所处的情况以及导致这种感受的原因。
认真倾听的公式:
你对__________(背景情况)感到__________(感受),因为__________(原因)
比如:当你跟孩子沟通上数学暑假班的事,孩子也许不想上,你认真倾听了孩子的想法后,会跟孩子说,你对你的数学成绩感到担心,因为你也知道如果数学学不好,会直接影响中考的成绩。但你想在家,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把初二的数学重新学一遍。
但是,如果当孩子期待你的帮助而你无法做到认真倾听时,父母要知道,现在不是沟通的合适时机,最好的方法是另外安排专门的一个时间。专门的时间是指有这样一个时间段,你可以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不被任何事情打扰,能对他们做到真正的认真倾听。
父母倾听的目的是帮助别孩子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这意味着父母必须相信孩子有能力对如何行动得出自己的结论。父母通过倾听,可以帮助孩子理清事情脉络,进而促使孩子自己得出结论,自己明白应当如何思考、感受和行动。
如何正确做到认真倾听呢?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心中建立
安全感
父母可以一边点头,一边不时地说诸如“嗯”“哦”“是的”“我理解”或者“我在听”之类的话。这些都能让心门保持开启。
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沟通时,可以在电话旁放上用于记录用的纸和笔,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放在某个地方——比如用磁铁固定在冰箱门上。
也可以在墙上挂一块白板,配上马克笔和板擦。父母跟孩子可以在上面写上希望传递的信息,读完就可以擦掉。通过这小小的方寸空间,增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归根结底,父母跟孩子的亲子关系的融洽在于,父母跟孩子之间高质量的沟通。有效沟通的基础是父母的认真投入。看看孩子是否以信任回应你,就能知道沟通的效果好坏。如果父母用惩罚的方式矫正孩子的行为,孩子会失去安全感,沟通的大门也随之关闭。父母不仅在高兴时要沟通,在感到伤害时更应进行沟通。营造敞开沟通的环境都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