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7 23: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3:37
很多人都不喜欢林黛玉,觉得她性格不好,爱哭,作,说话刻薄,还爱使小性儿。
会这样想,因为你没有处在黛玉那个位置。她的处境如此,自己没有话语权,父母双亡,没有人能为她操持幸福,且吃穿用度全得投靠贾府。侯门深深,贾府本就是一个人心和关系深不可测,需要处处小心谨慎才能存活的地方,生存尚且艰难,婚姻?更没指望了。
所以黛玉自从第一天进贾府,就“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个字,生恐被人耻笑了去。”
昨晚重温了一遍八七版红楼梦,致敬经典。
老版古装剧的良心,就在于它不仅是在讲故事,也在呈现古代的生活,不止是把镜头对着角色,还展开了书中没有铺陈的画面。
第一集,林黛玉初进贾府
这个时候,林妹妹刚刚丧母,父亲又病重把她寄居到外祖母家,从姑苏做一艘船去投奔远房亲戚。从此天涯沦落人,前途未卜,风雨飘摇。
一叶孤舟,江河寂寥,河岸两畔衰草凄迷。
河畔两岸有村妇在洗衣服,更远处田野里有放牛娃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
一副写意的水墨画,也是黛玉的第一视角,在她眼中眼中放牛娃、村妇都比她快乐、自由。
终于来到金陵城,这里熙熙攘攘,繁华如织,大街上热闹的很。沿途叫卖的商贩,瓜果林立;卖小玩意儿的;街头眉目英气,耍刀弄*的杂耍少女,围拢一群平民,簇拥着叫好的、鼓掌的,络绎不绝。
烟火俗世的生活,只能隔着帘子远远望上一眼,轿子匆匆,一刻不停的带她走进荣府街。
人流声、喧哗声、喝彩声都退了下去,整条街没有一个闲杂人等,鸦雀无声。只有看门的小厮,和门口清冷又肃穆的大石狮子。
“原应叹息”三姐妹
为什么荣国府不开正门,只能从侧门进入?
因为正门只有迎接重要人物的时候,才会开放。比如贵妃贾元春省亲。
来到正厅,黛玉见过三姐妹这一幕:
贾迎春,在三个姐妹中穿着打扮是最土气的。戴着半红不紫的头花,穿着色彩俗艳的衣服,黛玉见她,就像见过一位没有任何攻击性的大姐姐。
迎春是一个憨厚老实的木头人,原著中对她的描述:
然后是贾探春,剧中,两个人互相打量,眼神中都有探究和剖析的味道,也有保持着距离的客套。
原著对探春的描述:
黛玉和探春都有才华,但是两个人性格完全不同,黛玉是寄人篱下,才华藏而不露,探春是带刺的玫瑰,锋芒毕露。 两个人在之后的生活中,也几乎没有过交集。
第三个是惜春,原著对她笔墨最少:
但是剧中,黛玉和惜春见面,和探春大不一样,两人先是相视一笑, 然后走过去就拉住小手,一见倾心的样子。
惜春出镜率虽然不高,但是孤僻清高的性格和黛玉差不多,连惜春的结局,与青灯古佛相伴,命运也差不多。
电视剧展现了黛玉和惜春一见面的惺惺相惜。
为什么两个舅舅都避而不见?
见过女眷之后,贾母让黛玉去见一下舅舅。
贾府的男性出场很少,这两个舅舅都像是约好了似的,避而不见侄女。
但其实贾政正在会客室,接待把林黛玉护送到金陵的贾雨村,他不重视黛玉吗?并不。
其实这是大户人家的礼节,外戚女眷到家里来,即使是亲属,也要避嫌。
所以两个舅舅都找了个借口,推辞不见。林黛玉初次来到贾府,正式见过的唯一男性,就只有贾宝玉。
为什么邢夫人要苦留黛玉晚饭?
贾母提出,让人带着黛玉去见两个舅舅,主动这揽活儿的,是邢夫人。
邢夫人为什么这么热情?只是想要讨好老太太吗?
并不。而是另有深意。
贾府规矩这么森严,按照等级制度来说,黛玉是不是应该先见过王夫人和贾政,再去邢夫人贾赦那边请安?
但是邢夫人是先急吼吼的带着黛玉走偏门,先去了自己家,剧中黛玉有点诧异和犹豫,但还是上了轿子。
邢夫人一路上对黛玉多加告诫,其中说了两回——“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别外道了才是。”
这显然也是邢夫人在贾府的生存之道。
黛玉只是略坐了一会儿,跟邢夫人客气一下,就要告辞。邢夫人苦留晚饭,原著最精辟的就是这一个 “苦” 字。留你吃晚饭,一次推辞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死缠烂打,苦苦挽留.....
以前我也看不懂,邢夫人为什么要这样,她和黛玉关系很好吗?并不。
试想一下,如果黛玉没有推辞,就在邢夫人家吃晚饭了,因此没有去见过贾政和王夫人。贾府其他有权有势的长辈会怎么看她?刚进贾府,就给留下不懂礼数的恶名,今后在贾府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这个刚刚踏足贾府,什么规矩都还不懂的小娃娃,又正好是最高掌权者贾母最宠爱的孩子,等级仅次于宝玉,邢夫人没办法留宝玉在家吃饭,留个初进贾府的黛玉还是有点把握的。
黛玉如果拒绝邢夫人,显得不近人情;如果接受晚饭,后果更严重,左右不是,所以邢夫人给她挖了一个大坑。
从黛玉礼貌得体,婉言谢绝邢夫人那一刻,就可以看出她的洞悉世事和冰雪聪明了。
为什么王夫人阻止黛玉接近宝玉?
王夫人从一开始,对宝黛婚事就是拒绝的。
一见面就跟黛玉说得清楚明白,我有个儿子,喜欢拈花惹草,是个混世魔王,姐妹们都不搭理他,你也不要去招惹他。
但其实,宝玉从小就在姐妹圈子里厮混,和姐姐妹妹关系最好,王夫人又不是不知道,所以一开始就诓骗和警告黛玉,不要招惹我儿砸。
但是这个如意算盘很快就输给了贾母。
贾母安排黛玉住处时,把宝玉都撵出去住了,把宝玉原先的屋子腾出来给林黛玉住,足以可见贾母有多疼爱黛玉了。
宝玉央求贾母,就在屋外面的隔间里住也挺好的,贾母居然同意了。
黛玉初进贾府也不过六、七岁,宝玉也不过七、八岁,本来等到他们大一点,贾母也考虑到男女避嫌要分开两位,但是直到他们住进大观园之前,宝黛二人都是住的最近的。
那么王夫人为什么要阻止宝黛?我从人物关系图里,看出了一点端倪!
可以看出,王夫人是王家的人,薛宝钗也是王家的人,薛宝钗的妈妈薛姨妈又是王夫人的亲姐妹。
从亲疏远近来说,亲姐妹的女儿当然比小姑子的女儿要好一点,但这里是贾府,我相信王夫人更看重的,是一场*联姻。
如果宝玉和宝钗结婚,那么权势就彻底从贾家抽离出来,移花接木到了王家和薛家,显然这一幕是贾母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贾母撮合林黛玉和宝玉,不仅黛玉是她极为疼爱的孙女儿,还有可能因为,林黛玉是贾家的人。
一场*婚姻的悲剧性,从故事一开始就种下了因。
为什么王夫人要问凤姐月钱的事?
在黛玉初见贾母的时候,王夫人忽然没头没脑的问了凤姐一句:
月钱放完了不曾?
凤姐是什么人?王夫人的心腹,又聪明又世故。立刻就知道王夫人这一问,是想在婆婆跟前表示一下自己对黛玉的上心。
就算王夫人不喜欢黛玉,作为长辈,作为贾府执掌的大当家,该办的事都得留心去办,不能让林妹妹初来乍到就礼数不周。
王夫人问凤姐月钱放了不曾?这里的月钱,就是每个月贾府给小姐的俸禄,说明林黛玉来贾府不是客人,而是要当作小姐同等对待的,所以她的月钱也和小姐们一样。
凤姐说这月的月钱已经放完了,意思就是林妹妹的月钱要等到下月了。
然后又道出了,要给林妹妹找一匹缎子来做新衣服的事。
这配合的一唱一和,在贾母面前不经意就表露了自己对黛玉的暗中关切,也想让黛玉安心,把贾府当自己家一样。
在贾府,一开始掌管贾府事务的人,是贾母,再后是王夫人,现在王夫人抽身退居二线,把这些琐事交给了凤姐。
但是大家心里也都清楚,贾府最高掌权者,一直是贾母。这个看似不干涉下事,但心里都明镜儿似的史太君。
为什么黛玉吃饭要观察别人?
见过所有长辈后,到了吃晚饭的环节,黛玉和贾母、三姐妹一起用饭,一顿饭吃的如履薄冰。
先是位置不能随便坐,在大家族里,什么人坐什么位置,什么人先动筷子都是有规矩的。所以黛玉站着,等到贾母唤她坐下,说两个舅母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人,理应该坐这里。才坐下。
然后吃饭,对着满桌精致菜肴,也没有心思吃,要懂得审视夺度,观察这里吃饭的规矩。
先端上来的茶,是漱口用的;然后洗手,擦手;后端上来的茶,才是喝的。道道工序,流程繁复。
试想一下,如果黛玉是个傻白甜,少一个心眼儿,丫鬟端上来一口茶,就先喝了,会是什么效果?怕不是丫鬟要在旁边笑死了吧。
所以,这一顿饭吃得真是很累。
吃完饭,还要陪伴众姐妹们,陪着老太太一起说说闲话
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
所以,之后宝玉问黛玉读什么书,黛玉马上改口说:不曾读, 些须认得几个字。
为什么要改口呢?不想在其他姐妹面前,太显露锋芒,也不想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
第一天尚且如此,之后多年的生活,用黛玉自己的话来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侯门深似海,表面华丽,内心苦楚,过犹不及。
从六、七岁开始,就不得不每天每时每刻处处小心防备,才能在贾府存活。
即使换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去试试,估计也三五天大出血,半辈子郁郁寡欢,更何况林黛玉本来就体弱多病,一身不足之症。
林黛玉确实常常哭,但她每次哭,都不是毫无来由的哭,再加上她是绛珠仙草的转世,有“还泪”的说法,所以到了贾府之后,眼泪就没干过。
另一方面,黛玉的刻薄小性儿,也像是为自己涂上的一层保护色。若不是因为这层孤高,若不是因为还有贾母罩着,若不是因为她冰雪聪明识时务,时时刻刻活得谨慎小心,估计早就被抽扒得皮都不剩了。
贾府三位名门正经的小姐主子,都不一例外被婆子下人欺压过,何况是一个外戚投靠来的林黛玉呢。
所以她只能端起一层清高的架子,在作派的保护层下,安然栖身于夹缝之中,躲进一个诗书字画、不问世事的小世界。可惜贾府盛极而衰,贾母一走,黛玉仅存的靠山也没了,最后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一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