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找资料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5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0:18
水资源管理工作正逐步进入一个对水的资源管理和需水定向管理的新阶段,管理的内容有了很大扩展,必须尽快建立一个与管理内容和形式相适应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明确现代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内容和原则,研究确立建立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对策措施,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一、建立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管理工作在经历了对水源的分散型管理、供水定向管理阶段之后,目前已进入到一个对水的资源管理和需水定向管理阶段。水资源管理的对象包括对已经探明的水资源从资源登记、规划配、开发利用、供水过程到用水、污水处理及回用、水资源保护等组成的完整的系统管理。管理的手段也开始步入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综合运用的新阶段。管理的内容更加广泛,管理的层次日趋复杂,管理的任务极其繁重,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1.建立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是由水的自然属性和利用规律所决定的水资源具有流域性、循环可再生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应用上的不可替代性、经济上的利害两重性等自然属性。水资源始终处在降水、径流、蒸发的自然水文循环之中,而且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是在互相转化的,这就要求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形成一个从水源到供水、用水、排水、处理回用的系统循环,也决定了人类对水的开发利用(包括防洪、治涝、需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等)的各个环节必须做到紧密联系,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合理配置、统筹考虑,做到区域范围内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城乡水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而不能人为地分割管理。因此,对于这样一种多层次、广领域、影响因素多、系统性强的自然资源的管理,必须有一套适合水资源特点、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管理系统。2.建立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不仅从量上而且从质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水资源量的角度看,资源型缺水、供需矛盾突出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全国年缺水总量300亿~400亿m3。我国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是比较高的,严重缺水的山东省达到67.3%,而国际公认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的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不宜超过40%。即便是这样,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我国每年都发生局部的洪涝灾害,仅1993~1998年全国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9000亿元。从水资源质的角度看,工业、生活废污水7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人江河、湖泊,水域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矛盾。这些问题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更加科学严密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按照系统的观点,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对水资源实施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
3.建立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水资源短缺是所有水的问题的主要矛盾。无论是从水资源供需现状还是从分析预测来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缺口都很大,但资源型缺水的现实不可逆转,开发的潜力也十分有限,并且要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唯一的办法只能通过内部挖潜,加强水的资源管理和用水管理来解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过加强用水管理来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农业用水方面,我国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4左右,而很多国家已达到0.7~0.8;在工业用水方面,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3%,而发达国家为75%~80%,我国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为91m3,而发达国家仅十几立方米。因此,建立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加强用水的定向管理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也是当今世界水资源管理的大势所趋。4.建立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必然选择水资源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国家必须对其实行宏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有计划、科学合理地把有限的水资源配置到不同的区域和行业,实现最佳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又具有商品属性,水市场的形成和水权交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已经成为现实。要通过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短缺的水资源有利于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这,就要求明晰水权,进一步强化水权理,积极培育和发展水市场,健全完备水权交易、价格、信息、市场监督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和水资源管理*,确保在微观上促进用水户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在宏观上优化用水结构,促进水资源使用从低效益转向高效益。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建立一个符合水资源特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宏观*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制度为核心的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二、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1.现代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确定水资源管理目标,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控制目标相适应,不仅要考虑资源条件,而且还应充分考虑经济的承受能力。水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努力使有限的水资源创造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最佳生态水环境,也就是以最小的投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水资源管理要实现4个基本目标:一是建立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体系,二是建立完善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三是建立良好的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四是建立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体系。2.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水资源管理,就是对已经查明的水资源进行资源登记,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规划、分配及转让,通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科学技术等综合措施,保持当地有限的水资源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在得以更新恢复和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满足人类社会和环境不断增长的用水要求。水资源管理属于水资源的权属管理,主要包含水的资源管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监督管理。因此,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从水资源的规划到开发、治理、配置、供水工程、用水户、污水处理及回用、水环境保护等内容组成的复杂的、完整的系统。从管理的层次上看,主要包括3个层次:一是宏观管理层次,即对水的资源管理和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由国家对已经探明的水资源从登记、规划分配、开发治理、分配以及资源的消长、变化、注销等实施的动态管理和权属管理。其主要任务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通过确定方针、制定法律和*、进行综合规划等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指挥,以实现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中观层次的管理,即供水定向管理,包括水资源工程建设和供水管理,主要任务是指导、组织、服务和协调。三是微观层次的用水管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各行业的用水定额,下达用水指标,制定供水计划,考核用水水平。第二三层次实际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管理。
3.现代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现代水资源管理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应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二是开发利用水资源要按照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兴利与除害并重,开发与保护同步,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统一,开源与节流结合、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回用,综合利用水资源;三是开发利用水资源要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做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关系;四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强需水定向管理,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全面节约用水,控制需水量过速增长。三、建立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途径1.强化流域管理,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水资源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其特点决定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必须以流域为单元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合理配置、统筹考虑。区域水资源管理实行涉水事务一体化,只脊实行一体化管理,才能真正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要强化流域管理,建立以流域带区域、流域与区域结合的水资源管理*。2.加强需水定向管理,全面提高用水水平用水管理是对社会各部门实行计划用水、合理用水的管理,是水资源管理进入需水定向管理的高级阶段,也是水资源管理系统运转的核心部分。计划用水和合理用水是用水管理的核心,节约用水是用水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用水管理的结果,节水效果的好坏是考核用水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要把节水作为一项*性、战略性的措施来抓,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抓紧制定实施行业用水定额,严格考核监督。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面加强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建设节水型社会。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对节约用水实行统一管理。要建立新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工农业用水水平,节水的技术经济条件,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水资源与城市化率、经济增长速度、人口增长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平衡关系,制定正确的决策,提高用水效率,确保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3.高度重视水资源规划和水资源分配,加大水资源宏观管理力度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资源分配的决定权,是*管理水资源的重要决策与指挥职能,是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具体体现。而取水许可制度是保证水资源系统规划和分配计划执行的行政手段,带有法律强制性,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监督的有效手段,也是水资源管理系统运转的关键措施。为确保水资源规划有效执行,可以设立专门组织或者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严格考核。对因执行规划不力造成决策失误和重大损失的,要坚决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人的责任。按照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工业、农业、生态等用水需要的原则,科学分配水量,科学确定用水规模和时序。城市发展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等,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与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对现有的取用水单位包括城市供水部门没有办理取水许可的,要限期办理取水许可登记,逾期不办理的要依法进行处罚。新建、改建、扩建基本建设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未经论证的,不得批准取水,不予安排用水计划。4.强化水的资源观念和商品观念,正确处理*宏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应再去管微观和非常具体的事情,而应将工作重心更多地转移到制定规划、*法规、市场规则以及协调处理流域间、流域与区域间的宏观问题上来。要把*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市场机制的建立结合起来,建立“*宏观*、流域民主协商、准市场运作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运行管理模式。没有*的宏观*,没有*的决策,水权无法分配。而单靠*的行政手段也不行,还要通过市场运作建设水工程,培育水市场,促进水权交易,实现水产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5.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既要防止水对人类的伤害,也要防止人类对水的伤害,使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防止人对水的伤害,光靠一般号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措施,实现刚性制约。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就目前情况看,水利方面的法律规章是比较多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加入WTO后我国法律和国际的接轨,都需要对现有法律进一步修订完善,同时尽快出台一些急需的法律法规。二要搞好规划。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估,决不能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而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要制定确保法律法规和水资源规划有效落实的得力措施。要充分发挥*、政协、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发挥好上级对下级、执法主体对行为人、主管部门对社会水事活动的检查监督作用,确保水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确保水资源规划顺利实施。加大依法管理力度,建立权威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执法体系。6.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手段,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在现代水资源管理中,既不能没有行政方法,也不能任意扩大行政方法的管理范围,更不能滥用行政方法甚至单纯利用行政方法进行管理。要更加注重运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一是继续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水法制意识、水忧患意识、节水意识和公众参与意识。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查处各种水事违法案件。各级都应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行政执法体系、*执法体系和司法组织体系,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促进水资源的依法管理。要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管理水资源,用经济的方法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中的突出问题。要加快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尽快形成一个包括各种用途的数学模型、地理信息、管理信息等内容的灵敏、准确、有力、高效的水资源信息网,全面、准确掌握水资源总量、丰枯变化、水量水质变化及运动变化规律,适时、准确掌握供水、用水及水环境信息,实施水资源的有效、科学管理2003年初,水利部与国家防办已经明确提出,我国的“防洪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抗旱工作要从以农业抗旱为主向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的全面抗旱转变”(鄂竟平,2003)。两个转变,是我国新时期治水方略调整的重要标志。在前两论中,笔者已经指出“洪水管理是人类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为目的,理性规范洪水*行为与增强自适应能力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们需要选择“有风险的洪水管理”,以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恶性互动”向“良性互动”转变。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有关洪水与洪水灾害的观念性的转变,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洪水管理的运作模式与推进机制。一、重新认识洪水尽管长期以来洪水总是被称为恶魔,并往往与灾害连在一起,但实际上洪水是自然界中水流运动的一种现象,是地球上水资源循环运动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以洪水为主要力量塑造出的洪积扇与冲积平原为人类繁衍、经济发展提供了水土资源相对平衡的、更为适宜的场所。任何一条河流的面貌与其洪水的特性,都是在其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受自然力与人类活动长期共同塑造的结果。总结20世纪大规模治水活动的成败得失,人类对洪水已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1不同类型的河流,洪水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地理气候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不同江河以及同一江河的不同河段,洪水发生时间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水位涨落的幅度与快慢、洪水总量的多少、洪峰流量的大小、传播速度的快慢、携带泥沙的含量以及超常洪水发生的频率与泛滥区域的大小等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统计特征。人类应该“与河流共存,尽力认识其现象,根据具体河流的具体特性设计防洪工程,而不是强加给它一个纯技术的方案。可惜这个原则被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所忽视了”洪水是不平稳的随机现象。尽管人们常用重现期作为评价洪水等级的指标,比如发生了1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洪水等。然而,即使是同一场洪水,采用洪峰水位、洪峰流量或洪量作为评价指标时,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尤其是超常洪水,往往在一段时期里发生得相对频繁,在另一段时期里,又发生得相对稀少。在较长的历史时段里,人们可以识别出水旱交替或相伴共生的不同阶段。随着人类*洪水能力的增强,常遇洪水有可能得到坦化;但是,不能由于水文系列的延长而判断超常洪水的量级与发生机率也会因此而降低。过去,人们常常是在大灾之后才有大治,而几年不来大水,又容易松懈了治水的投入3 天然河流具有自调节能力。河流的行洪能力,通常是动态平衡的过程。超常洪水发生时,洪水会漫溢出槽,形成天然的洪泛区,使过量的洪水经过调蓄之后,再归槽入海; 同时,河道通过冲淤游荡会相应地调整自身的行洪能力。山区水库大量兴建后,在人为控制下,常遇洪水流量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也会相应地萎缩。结果使得人为规定的防洪标准并不能得到保证。将河道完全渠道化、固定化的治理模式,由于忽视了河流的自调节能力,实践证明并非合理;取而代之的作法,是给河道以一定的自由度。4河流的洪泛区具有其特定的价值与功能。在自然条件下,洪泛区应该被看作是河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河道洪水泛滥而形成的洪泛区,在承纳与调蓄超出河流行洪能力的洪水时,具有降低洪水流速、削减洪峰流量、补给土壤肥力、回补地下水、增加河道枯水期的基流、保持湿地、提供生物多样性的生息环境、以及提供娱乐休闲场所等一系列的功能与价值。过去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逐步侵占了大量的自然调蓄洪水的场所,并以不断修筑加高堤防的方式减少洪水泛滥的机率;又以大量修建泵站的方式,让内涝尽快排入河道,使得流域固有的洪水调蓄能力严重丧失,同时也失去了洪泛区特有的价值与功能。5洪水特性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城市化扩张,使得流域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流域暴雨产汇流条件。水利工程体系的建设,明显地改变了洪水时空传播特性。在不断加高的堤防的约束下,也出现了洪峰水位抬高,洪水峰型变化,加重抢险负担等现象。今天,人们时常抱怨的洪水“异常”,其实,在相当程度上,与人类自身活动有关。人类活动过度,则会陷入恶性互动的状态。6人类*洪水的能力是有限度的。河流洪水是可*的。在人为干预下,河流自我调节的能力越是被削弱,人类*洪水的能力就越是需要加强。但是,人类对洪水的*能力是有限的。现有的各种工程手段,只能在一定限度上控制洪水,超常洪水总会发生,而且更加具有破坏力。洪水一旦决堤泛滥,对洪泛区中生命与资产的危害更为严重。7洪水的利、害两重性。“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中国古代传下的这句名言,代表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辨证的祸福观。“人与水争地为利,水与人争地为殃”,更为深刻地道出了洪水的利、害两重性。表1从不同视点列举了对两重性的认二、更新洪水灾害的观念1洪水灾害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当洪水涨落的变幅与淹没的范围超出一定限度,对人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甚至造成损害时,即被称之为洪水灾害。虽然洪水灾害一直被划分为自然灾害,但是“洪水灾害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周魁一,1998)。
一方面,超出人类适应与控制能力之外的超常洪水,往往与超常的降雨条件有关。而超常降雨的出现,又是复杂的天体外力及大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宏观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外力,决定了洪水灾害的自然属性。而标志洪水的致灾能力的水文特性与水动力学特性也是水体运动的自然属性。洪水的自然属性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另一方面,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已足以对洪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产生显著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洪水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防洪工程的兴建,增加了人类调节控制洪水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减轻洪水的危害。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又引起了洪水孕灾环境、致灾力量、承灾对象与灾害影响的种种变化,可能加重洪水的影响。这些特征可以归结为水灾的社会属性。洪水的社会属性,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跨学科联合研究的对象。显然,为了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 单纯依赖自然科学是不够的,而需要同时重视社会科学的研究。2洪水灾害的可控制性与不可避免性洪水灾害是可控制的,这是水灾区别于地震、飓风等其它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工程手段对洪水进行调节,以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综合性的手段对人类在洪泛区中的行为进行管理,是削弱洪水的危害性、变害为利的有效方式。但是,由于人类对洪水的*能力是有限度的,洪水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避免性”(刘树坤等,1993)。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这一观点已经为人们普遍所接受。但是在通常的观点中,自然灾害不可避免的原因常常被认为是由于自然外力的不可抗拒。而人为因素的影响应该是可以避免的。事实上,洪水灾害不可避免的观点中,也应该包含人为影响的不可避免性。人性是有弱点的,同时,人类又具有认识上的局限性与生理功能的极限性,无论怎样圣明的人都不能保证消除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因此,洪水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人的管理。“根治洪水”只是一种幻想,尤其是期望一举根治洪水时,则更是一种有害的幻想。由于洪水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希望寻求到一举根治洪水的办法。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追求的影子。似乎,只要靠短期的高投入,掀起一个新的治水*,经过一、两个五年计划,我们就可以达到根治洪水的目的,洪灾就已经或很快将不再是心腹之患了。但是,事实上,根治洪水既不经济、也不可能、且不合理。首先,如果要在短期里大幅度提高防洪标准,势必要求大幅度增加治水的投资,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几年之后,又会导致治水投资的大幅度衰减。高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也必然需要高标准的维护经费。否则,工程效益难以维持与正常发挥。其次,即使有了充分的资金保证,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危害大的特大洪水,往往是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因此,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洪水。第三,即使人类有能力驯服洪水了,要消除洪水也是不必要的。因为洪水还具有资源、环境、生态等其它方面的功能。在我们付出巨大代价去消除洪水时,我们会在其它方面遭受相当的损失。3洪水灾害的可管理性在自然外力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同样的天气条件,可以形成不同的降雨时空分布; 同样的降雨可以形成不同的洪水过程,同样的洪水可以形成不同的淹没过程,同样的淹没可以导致不同的损失,同样的损失,可以形成不同的灾难性的影响。所有各个环节上的不同,都与人类理性地与非理性的活动的综合效果有关。洪水管理就是在这一系列的不确定性中,通过建立健全、合理有效地运作防洪减灾的各相关系统,去争取最有利的可能性。三、洪水管理要形成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以上反思表明,虽然洪涝灾害的风险不可避免,但是洪涝灾害的损失及其不利的影响,可以通过人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来*和减轻,做到趋利避害、除害兴利。因此,从各自国情出发,调整与完善洪水管理的理念、*与运作机制,已成为当代综合治水探讨的主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我国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水问题,我们有必要调整传统治水的理念,也有可能通过实施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来克服水的危机,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引入洪水风险的目的是寻求更加合理的治水理念如前两论中指出,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们需要选择有风险的洪水管理模式。洪水风险(Flood risk)是一个外来的词汇。中华民族在长期与洪水既抗争又依存的发展活动中,早已具有了“洪”、“涝”、“沥”、“水灾”、“水患”、“水灾损失”、“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等一系列的词汇。近20年来,当“洪水风险”一词引入国内之后,与国外一样,以往较多的研究是考虑从数学方法或技术手段上,如何刻画洪水时空分布的不确定性与非均匀性, 相应水灾损失的可能性, 以及工程失事的机率等。然而,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是,究竟有什么洪水现象是我们已有的词汇无法描述,或者说有什么洪水问题是已有的理念难以阐明,而需要引进“洪水风险”的呢?笔者认为,对洪水风险的探讨,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寻求一种更加合理的治水理念,一种更为有效的治水模式。探讨的目的是协调处理好人与洪水之间、人与人之间基于洪水的利害关系,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防洪形势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设法解决沿袭传统治水理念与方法已经难以处理的治水新问题。20世纪中,人类致力于通过防洪工程不断扩大保护范围,提高防洪标准。但是,当工程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继续提高的效果往往只是改变了风险的存在形式。风险形式的转变,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可能在短时期里是有利的,但在长时期里是不利的;可能对一个区域是有利的,而对另一个区域是不利的。过去,防洪工程重点保护的是江河干流与中下游经济发达的地区,风险转移(所谓牺牲局部,保护整体)被认为是合理的防洪方略。但是,今天这一方略与缩小*差距,维持社会稳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已经不相和谐;而按现行方式提高支流或上游的防洪标准之后,洪水风险又可能向经济更发达的中下游区域转移。今天,当水资源短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日趋严峻时,以往兴建的防洪水库大量改变成供水水库。为了提高供水的保障率,一些水库甚至连河道的基流也拦断了,加重了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以最小投入争取最大利益,是一项普遍性的原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0:18
无色无味无嗅澄清透明液体。常压下沸点100摄氏度,凝固点0摄氏度,4摄氏度时密度最小。
是生命的基础,最常用的溶剂。
水的化学成分如果按质量百分比看,含有11.11%的氢和88.89%的氧。如果按体积来看,则有两份氢一份氧。单独存在的水分子叫作单水分子,水分子发生缔合可构成双水分子、三水分子等。水的特性包括沸点高、蒸发热大、热容高、反常膨胀、良好溶剂、能不断发生缔合等。
水同其它物质一样,受热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纯水在摄氏零度时密度为999.87千克/立方米,在沸点时水的密度为958.38千克/立方米,密度减小4%。
在正常大气压下,水结冰时,体积突然增大11%左右。冰融化时体积又突然减小。据科学家观测,在封闭空间中,水在冻结时,变水为冰,体积增加所产生的压力可达2500个大气压力。这一特性对自然界和工业有重要意义。岩石裂隙在反复融冻时裂隙逐渐增大就是这个道理。地埋输水塑料管为防冻坏,一般要求一定的埋深(大于冻土层深度)。
水的冻结温度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30个大气压,水的冻结温度降低1摄氏度。水的这种特性使大洋深的水不会冻结。
水的沸点与压力成直线变化关系。沸点随压力的增加而升高。
水的热容量除了比氢和铝的热容量小之外,比其它物质的热容量都高。水的传热性则比其它液体小。由于这一特性,天然水体封冻时冰体会级慢地增厚,即使在水面长其封冻时,河流深处可能仍然中液体,水的这种特性对水下生命有重要意义。水的这一特性对指导灌溉也有意义,如进行冬灌能提高地温,防止越冬作物受低温冻害。
参考资料:http://wyzx.es.e21.cn/2005qiu/czpd/kczy/05-06shang/kx/2/02/kzzl.htm
-------------------------------------------
在化学中,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除了充当溶剂外,还参与多种化学反应,表现一些特殊性质,现就此作一个归纳。
一、无机反应
(一)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1.充当氧化剂
(1)纯水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例如:2Na+2H2O=2NaOH+H2↑。
(2)强碱水溶液与铝、硅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Si+2NaOH+H2O=Na2SiO3=2H2↑
(3)与离子型氢化物反应,例如:NaH+H2O=NaOH+H2↑。
(4)电解水溶液时提供氢离子放电,例如:2NaCl+2H2O电解=2NaOH+Cl2↑+H2↑。
2.充当还原剂
(1)与氟气发和生置换反应:2F2+2H2O=4HF+O2。
(2)用惰性阳极电解水溶液时水提供氢氧根离子放电,例如:
2CuSO4+2H2O电解=2Cu↓+O2↑+2H2SO4。
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例如电解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的实质是电解水:
2H2O电解=2H2↑+O2↑
4.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例如氯气、二氧化氮在水中的歧化反应:Cl2+H2O=HCl+HClO,3NO2+H2O=2HNO3+NO。
(二)参与非氧化还原反应
1.与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例如:
SO3+H2O=H2SO4
2.与活泼金属氧化物化合成碱,例如:Na2O+H2O=2NaOH。
3.与某些盐化合成结晶水合物,例如:
CuSO4+5H2O=CuSO4·5H2O。
4.水解反应
(1)含弱酸阴离子、弱碱阳离子的盐的水解,例如:Fe3++3H2O葑Fe(OH)3+3H+,CO32-+H2O葑HCO3-+OH-。
(2)金属氮化物的水解,例如:Mg3N2+6H2O=3Mg(OH)2+2NH3↑。
(3)金属硫化物的水解,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
(4)金属碳化物的水解,例如:CaC2+2H2O=Ca(OH)2+C2H2↑。
(5)非金属氯化物的水解,例如:PCl3+3H2O=H3PO3+3HCl。
(三)水的微弱电离。水可以看作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如下微弱电离:2H2O葑H3O++OH-,常常简写为H2O葑H++OH-。当在纯水中加入酸、碱、盐后,一般情况下,酸碱抑制水的电离,盐不影响或促进水的电离,从而决定了任何电解质水溶液中同时存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二、有机反应
(一)加成反应,例如烯烃可与水加成为醇:CH2=CH2+H-OH催化剂→CH3CH2OH。
(二)取代反应(水解反应)
1.卤代烃在强碱水溶液中水解,例如:CH3CH2-Cl+H-OH→△NaOH
CH3CH2OH+HCl。
2.醇钠的水解,例如:CH3CH2ONa+H2O=CH3CH2OH+NaOH。
3.酯在酸、碱水溶液中水解,例如:CH3COOCH2CH3+H2O→△H+orOH-CH3COOH+CH3CH2OH。
4.二糖、多糖的水解,例如淀粉的水解:(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
5.二肽、多肽的水解,例如H2NCH2CONHCH2COOH+H2O→2H2NCH2COOH。
参考资料:http://ecation.163.com/e2004/editor_2004/gaokao/040413/040413_132922.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0:19
水是一种物质,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的液体。在通常状况下,水在0℃以下结冰,加热到100℃时沸腾。 水在自然界里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的地层里,大气中,以及动、植物体 水量竟是自身体重的4倍以上
更多见http://www.100point.com/school/hzbyzxx/site/lizhehui/ziyuan/2.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0:19
生活中的每一步反应都有水的贡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0:20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