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到底有多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58
我来回答
共1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0:43
垃圾分类的观念其实早已经在国内推广多年,大多数人也明白垃圾分类能够给我们生活环境带来的好处,也就是说,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准确区分生活垃圾却是让人很“头痛”的事,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度不高。
但是更大的问题是,在不同的省市,出现了不同的垃圾分类标准,例如:
上海: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北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杭州: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
广州: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
不同的分类同时对照个不同的分类标准,真是难倒了大片网友,纷纷在互联网上大呼“臣妾记不住啊”厨余垃圾更困难?在垃圾分类中,居民认为最困难的类别就是厨余垃圾的区分。干果中的碧根果:果肉的厨余垃圾,果壳是其他垃圾水果中的榴莲:果肉是厨余垃圾,果核和果皮是其他垃圾海鲜中的扇贝:扇贝肉是厨余垃圾,扇贝壳是其他垃圾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了垃圾分类的需求,垃圾分类市场催生出了一些新的行业:提供上门垃圾分类服务,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器的企业。真是给了那些怕麻烦的小伙伴们一个新的希望。
如果想要省事,那么找人来帮你进行垃圾分类是最简单不过得了,但是垃圾分类是需要经常进行的,选择这种付费服务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生活垃圾处理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厨余垃圾处理器,安装自己家,即可每日进行厨余垃圾处理,虽然不能处理全部的生活垃圾,但是能大大减少生活垃圾的数量,减轻分类负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2:01
我记得小时候学校教的就两种垃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现在随着科技工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垃圾在变的“单纯”
什么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这三大类!
就拿生活垃圾为例: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不同的地区标准,在上海就有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分发)
收集了几条网络经典的垃圾分类困惑!
1.嗑瓜子吐的瓜子壳是餐厨垃圾还是其他垃圾?
2.用过的湿纸巾是可回收垃圾还是其他垃圾?
3.用纸包过的宠物粑粑算什么垃圾?
4.没吃完的辣条包装算什么垃圾?
5.玉米棒是湿垃圾吗?
........
看完能笑一整天那种!
顺带发现了一张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发布的垃圾分类投放指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
如何分辨垃圾分类勒:猪能吃的叫湿垃圾,猪都不要吃的叫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叫有害垃圾,可以卖出去换猪的叫可回收垃圾(网上一段字)
专家也说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断投入、久久为功地抓下去。”
智能分类的话,未来或许会有。
只是需要我们的AI智能成熟后,深度学习的机器人,给机器人一袋垃圾,他就能快速分析里面的成分类型!
相信以后我们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
垃圾分类其实没有这么难,我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意识,这个习惯需要一个过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5:27
目前加大垃圾分类工作中效果并不显著。主要有“四大难”:
(一)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执法者觉得很难
首先,现行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虽然将垃圾进行了分类,但是对于什么垃圾可回收,什么垃圾有害等没有具体定义,普通居民难以掌握。其次,垃圾分类管理的责任人没有执法权。如果居民不履行分类投放的义务,经责任人劝导之后,最后执法还是要靠*部门,执法权是在行政管理机关,而不是在分类管理的责任人身上,因而责任*多不愿意因举报垃圾随意投放现象而得罪居民。再次,楼道等封闭区域是否为*的执法管辖区尚存在争议,还有取证难、执行难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执法部门面前。
(二)资金缺口难以填补,缺乏可持续发展,*觉得很难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经费来源不同,公共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一。在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势必需要*增加投入和补贴。在垃圾分类实施的初步阶段,居民自觉投放的效果不佳,而有些小区的监督成本比垃圾分类设施的运行成本还高,这使得有些社区不得不放弃监督,导致垃圾分类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缺乏整体规划,企业觉得很难
垃圾分类工作在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利用上尚未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在整个体系中*引导、企业运作是关键。就目前而言,再生资源市场不发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一些垃圾分类企业只是承担了收集和粗分功能。如果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打通垃圾分拣、大宗垃圾回收、商家合作链条,实现资源深加工。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要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很难。
(四)环保意识淡薄,缺乏持续专注,群众觉得很难
很多居民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淡薄,即使有垃圾分类意识,长期养成的垃圾混装的习惯也难以改变。另外垃圾回收运输环节又将其混合收集,打击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导致垃圾分类难以开展。
对此,基层建议完善生活垃圾减量及分类激励*,加大财税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循环再生以及回收处置”工作,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合理规划布局,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将焚烧、填埋、有机易腐物集中处置、渗沥液处理、炉渣制砖、环境保护科教中心等垃圾处理配套设施集中建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7:35
你好,垃圾分类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我国国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还不是很强;另外就是我国人口多,每天产生的垃圾太多,尤其是厨余垃圾,难以管理;第三是我国的垃圾处理及回收利用能力还很低,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9:59
垃圾分类的观念其实早已经在国内推广多年,大多数人也明白垃圾分类能够给我们生活环境带来的好处,也就是说,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准确区分生活垃圾却是让人很“头痛”的事,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度不高。
但是更大的问题是,在不同的省市,出现了不同的垃圾分类标准,例如:
上海: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北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杭州: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
广州: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
不同的分类同时对照个不同的分类标准,真是难倒了大片网友,纷纷在互联网上大呼“臣妾记不住啊”
厨余垃圾更困难?
在垃圾分类中,居民认为最困难的类别就是厨余垃圾的区分。
干果中的碧根果:果肉的厨余垃圾,果壳是其他垃圾
水果中的榴莲:果肉是厨余垃圾,果核和果皮是其他垃圾
海鲜中的扇贝:扇贝肉是厨余垃圾,扇贝壳是其他垃圾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了垃圾分类的需求,垃圾分类市场催生出了一些新的行业:提供上门垃圾分类服务,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器的企业。真是给了那些怕麻烦的小伙伴们一个新的希望。
如果想要省事,那么找人来帮你进行垃圾分类是最简单不过的了,但是垃圾分类是需要经常进行的,选择这种付费服务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生活垃圾处理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厨余垃圾处理器,安装自己家,即可每日进行厨余垃圾处理,虽然不能处理全部的生活垃圾,但是能大大减少生活垃圾的数量,减轻分类负担。
懒人有懒人的办法,那选择自己进行垃圾分类的小伙伴,就要尽快多多的学习怎么进行垃圾分类了,因为,垃圾分类真的要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22:41
垃圾分类其实不难,就是人们一个生活习惯问题,习惯了,实际上是一样的,就是我们起步太晚,如果当初的垃圾分类,一开始就分类的话,给他们现在习惯了,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你在家里把垃圾已经分类好了,直接送到垃圾站就好,但是中国起步比较晚,因为已经习惯了混着装把垃圾放在一起,直接扔了垃圾桶里面,慢慢的,人们习惯了垃圾分类,有害垃圾和生活垃圾,还有回收垃圾,他分明白了,其实很简单,直接就直接送到垃圾站就可以了,生活是一个习惯,文明也是一个习惯,久了就成了自然而然的成了习惯了就好了,垃圾分类不难,男的就是还没有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01:39
垃圾分类难题集中在三个方面,涉及监管、企业、用户三个层面!
为方便大家理解,简单梳理下垃圾分类回收的产业链:企业生产包装材料——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放置——环卫部门+回收企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由相关企业进行清洗+加工+再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填埋、焚烧)等。
大家可见其实整个垃圾分类,从最初的原料生产到最后的回收利用经过很多环节,包含了生产者、消费者、*监管、垃圾处理和回收企业等多个社会角色。垃圾回收工作的执行,其实更像是整个社会在垃圾回收工作上进行一场持续的协作工作。这不仅考验社会各界的协调参与,同时也涉及到一些利益分配,还有*监管工作的落实。
难点一:目前垃圾分类靠行政手段,可持续性不足:
垃圾分类其实最核心源头在于消费者,在产生各种生活垃圾后,需要借助监管和利益,促使用户完成垃圾初步分类,才能促使后续分类链条得以执行。不过目前来看,我们可见的垃圾分类主要是监管手段,如下图所示,各城市以垃圾管理条例来进行一个行政监管,促使人们执行垃圾分类!
这样的好处在于,行政手段能以权威方式促使人们进行执行,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消费者内驱动力不足,其可持续性弱。
如何解决大家进行垃圾分类的内驱动力问题呢,除去垃圾分类行政监管外,其实利益分配和思想教育也很重要。具体来说可回收垃圾可进行付费收取,并从多角度给予垃圾分类进行一定的利益分配,促使人们去执行它,这样即可减轻环卫部门的人力压力,也能大幅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目前市场上一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已经开始在做。此外思想教育是很重要的,从小学开始教育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会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间接的推动垃圾分类执行。
难点二:技术差别大,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的问题明显
垃圾经过大家分类后,还需要环卫+垃圾回收企业对分类后的垃圾进行处理,但是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还不算足够完善,由于监管不足,垃圾处理企业技术*,垃圾处理企业法律意识薄弱,使得社会上常出现部分垃圾处理企业非法填埋、非法处理,从而对环境造成更多的污染。
这个难点在于监管上的难以执行,环保部门+环卫部门对垃圾处理企业的监管制度不完善也难以二十四小时进行全面监管。在企业来说,其技术问题一直是很关键的,垃圾处理企业在技术上无法进步,使得在垃圾处理能耗、垃圾处理环保上都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难点三:垃圾分类智能化设备的应用
是否可以借助智能化设备进行垃圾分类呢?答案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但是全面铺展开来还需要很长时间。
智能化分类设备在一些场景中已经用到了,例如智能回收站、塑料瓶智能回收设备在小区中有投放,但是这类设备价格高昂,维护费用也高,更为核心的是这类设备主要是一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投放,期目标依然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分类的设备相对缺失!这类设备应用在市场上大面积铺展却不够成熟。
在工厂端,垃圾分类企业的智能化设备还是很少的,无法达到垃圾精准分类,垃圾智能化涉及大量的识别和指令,需要AI、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支持,垃圾分类企业盈利薄弱,在这类新技术研发投入上远远不足,垃圾分类企业基于自己的需求和厂房环境进行技术实现上本来就很难,如果要直接采购,高昂的采购成本是个难题,技术上的贴合也需要打上问号!
不过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我国垃圾分类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是实现很大的提高,例如在垃圾处理厂房,其实部分企业已经逐步摆脱人工模式,而是引入部分智能操作设备和监控、云视频通信等打通,实现了半智能化的工厂升级,不过这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不断的磨合提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04:53
难度一: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薄弱。实际上,很多人都分不清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而且大多数人在平时生活中并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人们对“垃圾分类”意识薄弱或成为主因之一。
难度二:垃圾分类处理环节多,设置往往不合理。垃圾分类包括的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三个环节,即使在小区内建立、形成完善的垃圾分类投放制度与习惯,但是如果运输时进行混装,处理时又一同处理,垃圾分类工作也是形同虚设。目前,从源头到处理上都存在问题,垃圾分类实现起来就显得非常艰难。
难度三:垃圾分类叫好不叫座,存在较为明显的瓶颈。根据人们生活日常的调研,受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一些小区内居民生活垃圾中会较多包含玻璃、金属、纸制品、服装等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但也有些小区,垃圾回收利用价值较低,多为餐厨垃圾,因此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时不能一刀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08:25
垃圾分类,有利于垃圾处理和回收,是与信息文明时代相匹配的行为方式。它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一个极为复杂而繁琐的大事和难事,并且涉及生活习惯的养成。困难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目前垃圾分类标准比较混乱,有些垃圾没有被准确归类;二是回收之后,垃圾后期处理环节没有采取分类处理措施,导致前期工作大打折扣;三是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会增加各个方面的成本,包括居民的分类处理、企业的运输和处理成本;四是技术落后制约了垃圾分类。但无论如何艰难,垃圾分类都应当做下去,而且迫在眉睫。
正确地分类垃圾后,后续的垃圾回收和运转也十分重要。一些城市的垃圾站转运和处理居民垃圾时,会把居民正确分类的垃圾又不分类地统一混合到一起转运和处理。这就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环卫部门担心居民分类垃圾不标准,所以改为统一处理。居民看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他们分类的垃圾又会产生自己的分类完全是多此一举的想法,因此也就懒得仔细分类垃圾。如此,垃圾的分类回收还是步履维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2:13
垃圾分类其实不难,就是人们一个生活习惯问题,习惯了,实际上是一样的,就是我们起步太晚,如果当初的垃圾分类,一开始就分类的话,给他们现在习惯了,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你在家里把垃圾已经分类好了,直接送到垃圾站就好,但是中国起步比较晚,因为已经习惯了混着装把垃圾放在一起,直接扔了垃圾桶里面,慢慢的,人们习惯了垃圾分类,有害垃圾和生活垃圾,还有回收垃圾,他分明白了,其实很简单,直接就直接送到垃圾站就可以了,生活是一个习惯,文明也是一个习惯,久了就成了自然而然的成了习惯了就好了,垃圾分类不难,男的就是还没有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6:17
垃圾分类到底有多难?垃圾分类其实不难,就是人们一个生活习惯问题,习惯了,实际上是一样的,就是我们起步太晚,如果当初的垃圾分类,一开始就分类的话,给他们现在习惯了,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你在家里把垃圾已经分类好了,直接送到垃圾站就好,但是中国起步比较晚,因为已经习惯了混着装把垃圾放在一起,直接扔了垃圾桶里面,慢慢的,人们习惯了垃圾分类,有害垃圾和生活垃圾,还有回收垃圾,他分明白了,其实很简单,直接就直接送到垃圾站就可以了,生活是一个习惯,文明也是一个习惯,久了就成了自然而然的成了习惯了就好了,垃圾分类不难,男的就是还没有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20:39
有些城市的垃圾分类规范虽然执行了几年了。但是明显出现了几个问题导致无法大规模推广开来。
一是分类标准的多样导致执行不易。会导致一个城市的居民去到另一个城市就得再了解一下当地的分类标准。而且类别太多需要占用更多空间资源。这与人们生活的便捷性相违背。二是分类垃圾的最终处理方式无法做到按类处理,大多数还是一埋了之。这与最初提出分类垃圾保护环境的初衷相违背。
要想全面开展分类垃圾处理,达到保护环境,资源再利用的目的,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最基础的举措应该是这样的。
一要简化统一垃圾分类标准。只分两类或三类,全国统一标准。虽然专家论证还可以再细分,才能有效确保资源利用,但是这个工作不应该由普通城市居民完成,而要交给专业的回收市场来消化。这样有利于快速培养居民分类意识,节约空间资源,壮大回收市场规模。二要*扶持资源再利用企业。无论哪个环节的,要参与其中的企业都有利可图。而且对于垃圾回收行业内的科学技术问题要有学术界的正向引导,要敢投资源。高校的相关学科建设要与其他专业看齐,出成果的要与经济挂钩,与市场挂钩。可以树立几个标杆,让学生们看到实际利益,给了希望就有了动力。三要建立健全城市垃圾处理产业链。让居民手里的垃圾值钱了,资源就有了倾向。从回收,储运,分拣,加工这样的横向产业链到专业设备,工艺研发,劳动就业,技能教育等行业纵深开拓。再加上*的覆盖,利益引导的资源投入,相信很快就能开辟一片新的蓝海。产业培养期过后,细化行业标准,统一产业与其他行业对接的出入口标准,进行市场洗牌,择机拓展海外市场,资本运作监管健全化后这个行业就成为了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当然,所有的这些设想,在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保障是科研成果的不断创新。可以悉心听取目前从业基层对现状的反馈,组织企业与专家成立小组,抽取一级、二级、*课题。*财政牵头,本着“早投入早分成,投的多分的大”的原则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课题攻关。同时合理调节社会*风向,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展。鼓励环保企业积极投身垃圾回收利用产业,争取科技型、生产型、物流型、金融型企业百花齐放。垃圾回收利用行业施行行政从简*,优化科研成果市场运作流程。优先从回收的资源再利用方向研发可市场化的成果。目的是迅速找到与其他行业的结合点,从经济角度引导垃圾分类回收行业找到相应的市场价值。择机分阶段分批次将科研的方向的权利由*行政引导再逐步交还给市场,保障行业市场健康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培养并树立行业科研的优秀专家楷模,转变社会对该行业的认知水平。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行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完整体系,产业链尚不完善时,*要适时参与领导,既要不影响正常市场运作,也要时刻监管寡头资本的割韭菜操作。行业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一市一省,要放眼全国,小范围资源有限,做不动大蛋糕。有合适资源的都要考虑参与。可以在资源相对完整的一片大区域试验开展,以点带面。当地*不能搞地方保护,积极进取的和大公无私的都要纳入政绩考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06:11
垃圾分类难还是简单,取决于你想不想要去做!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你自己的坏习惯,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做出贡献,然后也去做了那么就不难。
毕竟,垃圾分类你只要知道它大概属于什么垃圾,然后扔垃圾的时候注意一下就好了。哪怕一开始你对于一些垃圾应该归属哪类不清楚,但慢慢的你去学习就会懂得了的。一步一步慢慢来,最终你就做到了垃圾分类。你看,这很简单是吧?举手之劳而已!
但是,如果你从心里抵抗垃圾分类,觉得垃圾分类特别浪费时间,那么说实在挺难的。毕竟,你根本就没有想过要付出努力,又怎么可能觉得很简单?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不付出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垃圾分类难于上青天。当你抵触它的时候,就会满心都是抱怨。
所以,垃圾分类简单还是容易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当你想要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那么就不难。毕竟,现在你想要学垃圾分类,很多人都很乐意教你的。
其实我是真的希望每个人都有垃圾分类的意识的,在生活当中都能够做到垃圾分类。也许你一开始并没有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就会发现天空更蓝了,河水更清了。
当然,如果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垃圾分类,还是需要有一些强而有力的*的。只是靠市民的自觉是不可能的事情的,只有上头重视了,才会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