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二十首绝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5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00:36
查看文章
富察明义红楼诗及解析2008-04-01 13:13明义诗反应出来的《红楼梦》的内容和今本《红楼梦》差距很大,我们需要逐一进行辨析。
第一首:
佳园结构类天成,快绿怡红别样名。
长槛曲栏随处有,春风秋月总关情。
这首诗笔者在论述大观园的成因时已经做过讨论,此处不再赘述。但是我们要提出一点,那就是这第一首诗用“春风秋月总关情”作为最后一句,可见在明义的心目中这本《红楼梦》是地地道道的“总关情”的爱情小说。
第二首:
怡红院里斗娇娥,娣娣姨姨笑语和。
天气不寒还不暖,瞳眬日影入帘多。
这是描写一件发生在春天(天气不寒还不暖)的“斗娇娥”的事情,而且这种“斗”是“娣娣姨姨笑语和”的“斗”,并不是唇*舌剑的“斗”。翻检今本《红楼梦》中符合这种条件最接近的内容是第二十回里面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斗嘴的事情。但是符合这种条件的事情并不只有一个,晴雯讥讽麝月“交杯盏还没吃就先上头了”也可以解释得通,其时在春节期间,“天气不寒还不暖”也能说得过去。
第三首:
潇湘别院晚沉沉,闻道多情复病心。
悄向花荫寻侍女,问他曾否泪沾襟。
这是一首不太好确定内容的诗。从诗的字面意思上看,大概写的是在一个晚沉沉的黄昏时分,贾宝玉听说林黛玉因为自己“多情”而心中难受,他自己又不敢去找黛玉,所以只好在花荫下悄悄找到林黛玉一个侍女,问她林黛玉今天有没有哭。这在今本《红楼梦》中几乎找不到对应的内容,林黛玉和贾宝玉发生矛盾的地方不少,宝玉去看望黛玉的事情在第二十六、二十九、三十回中都有,可是没有一次是在“晚沉沉”的黄昏。和这首诗比较接近的就是在贾宝玉为了在史湘云、林黛玉之间作“和事佬”而两边都得罪人的事情,这可以说成是因为贾宝玉“多情”所致。林黛玉也的确是为了宝玉这种两边都有的“私心”而生气。可是这件事情的发展和诗的下半截却丝毫没有联系,今本中贾宝玉去找林黛玉,结果被推了出来,自讨没趣的走了,并没有什么到花荫下找侍女悄悄询问黛玉情况的事情。和诗下半截最接近的描写是第三十回贾宝玉到回廊上找紫鹃问黛玉咳嗽可曾好了,但这种“接近”其实和诗中描写的情况距离还是很大的。也就是说,从整首诗来看,今本中找不到能够与之对应的内容。
第四首:
追随小蝶过墙来,忽见丛花无数开。
尽力一头还两把,扇纨遗却在苍苔。
毫无疑问,这首诗写的似乎只能是今本中“宝钗扑蝶”。可是明义写的这个“扑蝶”和今本的“扑蝶”出入很大。
让我们把这首诗用白话文来解释一遍:
(薛宝钗)看见蝴蝶,追随着蝴蝶过了墙,发现这边盛开着无数的鲜花,于是她就忘了追蝴蝶,把这些花采下来插在头上,因为忙着采花的缘故,把扑蝶用的团扇丢失了。这是一幅很有意思的仕女图,然而却和今本《红楼梦》关于宝钗扑蝶的描写有相当大的出入。今本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写道:
(宝钗)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蹁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得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
这段文字和明义诗描写的情况一对比,至少有几处不同:
第一,蝴蝶的大小,明义诗中的蝴蝶是“小蝶”,今本《红楼梦》中的是“团扇般大小”,是“大蝶”。
第二,扑蝶的扇子。明义说是“扇纨”,自然是团扇。可是今本《红楼梦》说是“从袖中抽出扇子”,那自然是折扇。
第三,明义说是“过墙”,今本《红楼梦》说是过河,那当然是“过桥”。
第四,明义说有很多花,可是今本中却没有。明义说宝钗在头上插花,今本也没有。明义还说宝钗把扇子丢了,今本还是没有。对于“尽力一头还两把”,过去解释是宝钗梳着两把头,如果这种解释是对的,那么明义看到的薛宝钗就是典型的旗人装束,那么我们可以猜测:也许明义看到的《红楼梦》里的人都是旗人装束也未可知,总之和今天我们习惯的《红楼梦》仕女图或者电视剧中的打扮是完全不同的。除此之外对这句话笔者觉得还有补充的余地,就是:宝钗把花插在头上还觉得不尽兴,又采了两把花拿着,因为手上拿着花,所以才会把原先拿在手里的团扇忘了,弄丢了。
通过对比,这两个“扑蝶”的情况除了行动本身之外就没有相同的地方:地点不同:一个墙外,一个河边;装束不同:一个是典型的旗装,今本的不详。工具不同:一个团扇,一个折扇;事件不同:一个采花,一个偷听。后果不同:一个丢失扇子,一个金蝉脱壳。
第五首:
侍儿枉自费疑猜,泪未全收笑又开。
三尺玉罗为手帕,无端掷去复抛来。
这首诗写了这样一个场景:林黛玉的侍女很奇怪:怎么他们泪还没干就又笑起来了呢?那用三尺玉罗做的手帕怎么会无端端的你掷过来我抛回去呢?
写这首诗描写的应该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中间有一个人哭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快又乐了,但是脸上的泪痕还在.为了擦眼泪,一块手绢被扔过去又被扔回来。这种情景正好被林黛玉的丫头看见,但她不知道事件的过程,故此纳闷。
今本中第三十回写了这样一个情景:贾宝玉和林黛玉大吵了一架,后来宝玉去找黛玉讲和:
(宝玉)一面说着一面进来,只见林黛玉又在床上哭。(……)林黛玉直瞪瞪的瞅了他半天,气得一声儿也说不出来。见宝玉憋的脸上紫胀,便咬着牙用指头狠命的在他额颅上戳了一下,哼了一声,咬牙说道:“你这——”,刚说了两个字,便又叹了一口气,仍拿起手帕子来擦眼泪。宝玉心里原有无限的心事,又兼说错了话,正自后悔,又见黛玉戳他一下,要说又说不出来,自叹自泣,因此自己也有所感,不觉滚下泪来。要用帕子揩拭,不想又忘了带来,便用衫袖去擦。林黛玉虽然哭着,却一眼看见了,见他穿著簇新藕合纱衫竟去拭泪,便一面自己拭着泪,一面回身将枕边搭的一方绡帕子拿起来,向宝玉怀里一摔,一语不发,仍掩面自泣。宝玉见他摔了帕子来,忙接住拭了泪。又挨近前些,伸手拉了林黛玉的一只手,笑道:“我的五脏都碎了,你还只是哭!走罢!我同你往老太太跟前去。”
之下接叙王熙凤进来带了他们到老太太跟前去。
应该说这个情景和明义诗描写的内容非常相似,但是仍然有不小的出入:今本内容中只有林黛玉把手帕扔过来,却看不到“复抛来”的内容。今本中林黛玉走的时候要叫丫头,一个也没有。正是因为没有人,王熙凤才说:“又叫他们做什么!有我服侍你呢!”这样就不可能出现什么“侍儿枉自费疑猜”的情形,除非这个“侍儿”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如果说“侍儿枉自费疑猜”指的是叫晴雯给黛玉送用过的旧手绢,晴雯在回来的路上琢磨不透宝玉什么意思的情节,那么和这首诗所描写的情景就更对不上号:明义这首诗分明写的是一个很快发生结束的场景,主人公从哭到笑,手绢扔来扔去,都是被这个“侍儿”看在眼里疑在心头的,今本中晴雯并没有看见黛玉又哭又笑,更没有什么扔手绢的动作,显然不对。
第六首:
晚归薄醉帽檐欷,错认猧儿唤玉狸。
忽向内房闻语笑,强来灯下一回嬉。
这首诗前文已作说明。
第七首:
红楼春梦好模糊,不记金钗正幅图。
往事风流真一瞬,题诗赢得静功夫。
这首诗写的“红楼春梦”和今本第五回的贾宝玉做梦有所不同。今本中贾宝玉做梦看到的是一本一本的书,可是这首诗明说贾宝玉看到的是“图”。我们必须看清楚,“正幅图”不是“正副图”,“正幅图”的意思是一整幅画,而不是正的、副的图。“正”可以通“整”,但是“幅”却不可以通“副”,一个是量词,一个是副词,词性都不一样。今本的梦虽然也有“春”的成分,但是并没有引起贾宝玉什么“往事风流真一瞬”的感慨,也没有让贾宝玉题诗。可是明义诗写的这个梦让贾宝玉醒来以后回想起“风流往事”而写诗。
结合前文考察今本第二十三回中四首即事诗来历的研究来看,这个梦和那四首诗有密切的关系,这个梦是让贾宝玉做那四首“风流妖冶”诗的根源。可能在明义看到的《红楼梦》里,贾宝玉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看到一整幅画,画上面画的可能是他和众多金钗的风流故事,所以醒来以后虽然他不记得梦中那幅画的全部,但是那些和他有关的风流往事却让他心有戚戚焉,故而写了那四首即事诗。这四首诗里面涉及“麝月、檀云、琥珀、玻璃”等一些丫头的名字,可是琥珀、玻璃等人在今本中根本不是贾宝玉的丫头,他怎么会平白无故的把人家的丫头写到自己的诗里面来,而且还是很亲密的口气。这种怪现象只能说明在明义看到的《红楼梦》里他们都是贾宝玉的丫头,只是到了今本《红楼梦》中才换了主子。后来这四首诗被挪用到今本中来,可是曹雪芹只顾着安插这四首诗,却疏忽了今本中并不存在让贾宝玉写诗的时间条件这个问题。
对这首诗我们还有一点要注意,诗里面提到的“金钗”都是些什么人很难确定,但是从第二编的考证来看,明义看到的《红楼梦》里面是不是有完整的“金陵十二钗”是一个问题,如果有“金陵十二钗”,这十二个人是不是今本《红楼梦》的十二个人还是一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笔者将在后文详述,此处不表。至于明义诗中的“金钗”,笔者以为是一个泛指性的词,小姐们可以称为“金钗”,丫头们也未尝不可,所以个人意见,这个“金钗”可以看成是对贾宝玉怡红院里面全体女性的统称,不必拘泥于一定指的就是“金陵十二钗”。
第八首:
帘栊悄悄控金钩,不识多人何处游。
留得小红独坐在,笑教开镜与梳头。
和这首诗事件对应的是第二十回宝玉给麝月梳头的事情。可是人物却对不上号,明义诗是说给小红梳头而不是麝月。而且今本中正值春节期间,晴雯这些丫头们都去赌钱了,这种情况贾宝玉是知道的,与诗中“不识多人何处游”的条件不合。按照笔者的看法,今本中的情节可能是被曹雪芹重新组接过的。宝玉给麝月梳头的内容是从宝玉给小红梳头那里剪下来安上去的。让我们看一下今本第二十四回中贾宝玉第一次碰见小红的情景:
这日晚上,从北静王府里回来,见过贾母、王夫人等,回至园内,换了衣服,正要洗澡。袭人因被薛宝钗烦了去打结子,秋纹、碧痕两个去催水,檀云又因他母亲的生日接了出去,麝月又现在家中养病。虽还有几个做粗活听唤的丫头,估着叫不着他们,都出去寻伙觅伴的玩去了。不想这一刻的功夫,只剩了宝玉在房内。
从“袭人因被薛宝钗烦了去打结子,秋纹碧痕两个去催水,檀云又因他母的生日接了出去,麝月由现在家中养病。虽然还有几个做粗活听唤的丫头,估量着叫不着他们,都出去寻伙觅伴的玩去了。”明显属于作者叙述性的语言,这种大丫头不在,小丫头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的情况与“不识多人何处游”比较相近。
接下来写道:
偏生的宝玉要吃茶,一连叫了两三声,方见两三个老嬷嬷走进来。宝玉见了他们连忙摇手说:“罢罢,不用你们了!”老婆子们只得退出。宝玉见没丫头们,只得自己下来,拿了碗向茶壶去倒茶。只听背后说道:“二爷仔细烫了手!让我们来倒!”……宝玉一面吃茶,一面仔细打量那丫头,穿著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倒是一头黑臻臻的头发,挽着个髻,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俏丽干净。
宝玉打量小红的时候特意写到小红有一头“黑臻臻的好头发”,宝玉是最喜欢干些吃口红、调胭脂之类事情的,在这种情况下他要给小红梳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所以笔者认为,今本宝玉碰到小红和宝玉给麝月梳头两个情节在明义看到的《红楼梦》里是一个故事,主角是宝玉和小红,到了今本《红楼梦》中这个故事虽然被保留过来,但是梳理头发的事情被拆开换了主人。
弄清楚今本宝玉给麝月梳头的故事来源是在明义看到的《红楼梦》大观园里,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清楚一条于今本故事内容不符合的脂批。今本二十回晴雯讥讽麝月“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句旁有朱批道“虽语亦少露怡红细事”,这就是说“梳头”写的是怡红院里的事情,然而今本第二十回贾宝玉他们还没有搬进大观园去居住,还都在荣国府内,更谈不上什么“怡红细事”,脂批这句“未卜先知”的批语显然是针对梳头这件事情的来路说的。脂砚斋知道曹雪芹在过去的《红楼梦》里面写过这件事情,当时事情发生就在大观园怡红院里面,所以到了他批今本《红楼梦》的时候,虽然这些人都还没有进院子,可这丝毫不妨碍脂砚斋点明这件事本来的发源地——属于明义看到的《红楼梦》里面的怡红院的“细事”。
第九首:
红罗绣颉束纤腰,一夜春眠魂梦娇。
晓起自惊还自笑,被他偷换绿云绡。
这首诗和今本宝玉给袭人换汗巾的事情有些类似,但是性质却完全不同,这在考察袭人问题的时候已经做了解释,不赘述。
第十首:
入户愁惊座上人,悄来阶下慢逡巡。
分明窗纸两珰影,笑语分絮听不真。
这首诗是今本第二十六回宝钗到怡红院找宝玉聊天,黛玉吃了晴雯闭门羹事情的源头。书中写道:
(林黛玉)再往怡红院来,只见院门关着,黛玉便以手扣门。(……)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独立墙角边花荫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和明义诗的区别:
今本中黛玉根本没有进到怡红院的院子里,一直在门外,可是明义看到的《红楼梦》里林黛玉不但进去了而且还在窗户下面徘徊。
“入户愁惊座上人”。入户,分明就是黛玉已经进到怡红院里面了。可是今本怡红院的门是关着的。
“悄来阶下慢逡巡”。说的是她在窗阶下面悄悄的走来走去,可是今本说黛玉是独立在墙角花荫之下。
“分明窗纸两珰影”。“珰”字的解释是“耳环”,这句话说林黛玉亲眼看见窗户纸上面有两个耳环的影子,也就是说宝玉的房里有一个女性,可今本林黛玉一直在院门外头,她不但连窗户上的人影都看不到,更别说什么“耳环”这类首饰的影子了。而且明义的诗里似乎林黛玉知道里面两个人是谁,所以才会“愁惊座上人”,可是今本黛玉是通过分辨声音知道里面是宝钗。
“笑语分絮听不真”。这和今本有点相像,都是听不真切。
两者相比较,明义诗表现的情景对黛玉来说更加刺心,明明看在眼里,疑在心里,可是又不能进去,还听不清楚,这比今本的状况更加直接,对人物的影响也更大。
结合上文对明义看到的大观园的考证,我们可以这样解释这首诗:由于那个大观园又叫做怡红院,所以林黛玉从潇湘别院进到怡红院里面并不困难,难就难在怎样进到贾宝玉的绛芸轩里面,她看到宝玉和宝钗在里面说笑,自己又不敢冒然进去,只好在绛芸轩的窗阶下面徘徊。在这个故事里面还没有“晴雯挡驾”的情节。
赞美天下美好的春风一等少年心 闲情恨不禁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富察明义红楼诗及解析2008-04-01 13:14第十一首:
可奈金残玉正愁,泪痕无尽笑何由。
忽然妙想传奇语,博得多情一转眸。
这首诗很难确定内容。因为“可奈金残玉正愁”中的“金”“玉”不容易判定是什么人。
如果“金”“玉”指的是佩饰,那么这首诗似乎写的是宝钗和宝玉,可是今本中是没有这种宝钗“残”、宝玉“愁”故事。而且宝钗也不是容易哭的人,“泪痕无尽笑何由”跟她的性格对不上号。
如果“金”“玉”指的是金钏和玉钏,勉强可以解释为金钏投井后(残)玉钏发愁,但是细想也不对,金钏死了,“残”字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而且金钏死了玉钏“愁”也不好理解,似乎是“恨”更贴切,至于后面“妙想传奇语”、“多情一转眸”的情节,今本在宝玉和玉钏之间并没有这种故事。有人说这后两句话说的是宝玉祭奠金钏回来玉钏讽刺宝玉“凤凰来了”,这根本是解释不通的。“凤凰来了”算什么“妙想奇语”?而且用这个来解释后面这两句话,就把主次关系完全弄颠倒了:似乎是玉钏用语言去博得宝玉的“多情转眸”,何其谬也!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金”指宝钗,“玉”指黛玉,这首诗也许写的是贾宝玉把宝钗黛玉都得罪了,黛玉哭得很厉害,后来贾宝玉用“妙想奇语”把黛玉逗乐了,博得了黛玉的“多情转眸”。但是今本中也没有与此类似的故事。会不会是在明义看到的《红楼梦》中有这样的事情而后来曹雪芹在今本《红楼梦》的写作中没有采用这个故事呢?没有凭据,姑此存疑。
第十二首:
小叶荷羹玉手将,诒他无味要他尝。
碗边误落红唇印,便觉添得异样香。
这首诗是今本“玉钏尝羹”的源头。但是今本玉钏“尝羹”宝玉虽然说了一句“这下就好喝了”,可是发展的结果是宝玉把汤弄翻了,为此还遭到付家老婆子的嘲笑,最终也没有把汤喝到嘴里,而且今本中没有“碗边误落红唇印”的情节。按照明义诗的意思,“碗边误落红唇印”是“便觉添得异样香”的前提,因为有了这个口红,贾宝玉才会觉得汤“香”,这显然就是公子和丫头调笑的内容。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明义看到的“尝羹”是一个和今本《红楼梦》“尝羹”并不相同的一个故事,那整个故事写的就是公子和丫头调笑。甚至可能在明义看到的《红楼梦》里,“尝羹”之前没有“金钏投井”、“宝玉挨打”、“玉钏记恨”这许多的波折,“尝羹”和“梳头”一样,不过是发生在怡红院中的另外一件“细事”罢了。
第十三首:
拔取金钗当酒筹,大家今夜极绸缪。
醉倚公子怀中睡,明日相看笑不休。
这首诗写的是夜宴。可能和今本宝玉生日宴会有密切关系。虽然我们不能肯定明义诗写的这个夜宴是不是生日宴会,但是从“醉倚公子怀中睡,明日相看笑不休”这句话的特征来看,是符合今本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特有情节的。今本中写道:
宝玉已翻身醒了,笑道:“可迟了,”因又推芳官起身。那芳官坐起来,犹发怔揉眼睛。袭人笑道:“不害羞,你吃醉了,怎么也不拣地方乱挺下了。”芳官听了,瞧了一瞧,方知道和宝玉同榻,忙笑的下地来,说:“我怎么吃的不知道了。”宝玉笑道:“我竟也不知道了。若知道,给你脸上抹些黑墨。”
可是这个宴会和今本也有不同的地方,今本中大家玩的是占花名,用的是竹筒抽签,不是“拔取金钗当酒筹”,而且明义这首诗写的宴会都有什么人参加也可以存疑。
笔者进一步想到,也许今本中宴会参加者的座位始终排不清楚就和这首诗写的夜宴的参加者人数有关。我们可以推想,如果明义看到的参加这个夜宴的人数和今本不同,那么到了今本形成的时候,今本中参加宴会人物的座位就肯定是在这首诗写的夜宴基础上安排的,这就会出现“增加”和“减少”的情况。也就是说:曹雪芹要么让过去的一些次要人物退场,让今本中新增加的人物顶替他们的位置,要么就在过去人数的基础上往里面添加人物。无论今本中夜宴的人物比过去多还是少,都必将导致今本中实际参加者数量和明义看到的“夜宴”人数上的不同。这样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如果曹雪芹在改写“夜宴”情节的时候没有按照今本中的实际人数来安排投掷骰子的数目而是直接沿用了明义看到的《红楼梦》里投掷骰子的数目,这肯定就要和今本的实际人数发生冲突,按照旧稿的数目来推算今本的人物座位,自然就要形成理不清头绪、排不清先后的情况。
第十四首:
病容愈觉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
尤恐意中人看出,慰言今日较差些。
这首诗写的林黛玉肺病已成,“病容愈觉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的描写完全符合肺结核下午盗汗低烧的病理特征。林黛玉不想宝玉担心,安慰宝玉说今天好一些了,不用担心。“差”固然有“更坏”的意思,但也有“差强人意”的说法,有“勉强过得去”的意思。既然前面是说“慰言”,那么这个“差”就应该做这样的解释,否则就不是“慰言”而是“危言”了。今本中有林黛玉照镜子,发现自己脸上泛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的描写,应该就是以这首诗为出处的。不过今本中没有黛玉安慰宝玉的内容,应该是曹雪芹删改的缘故。
第十五首:
威仪棣棣若山河,还把风流夺绮罗。
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这首诗写的有可能是薛宝钗和邢岫烟两个人中间的一个,前文考察王熙凤的时候已经论及,不赘述。除了以上两个人,妙玉的情况也可以用这首诗来解释。
威仪棣棣若山河:妙玉是尼姑,在仪态上保持矜持是当然的。
还把风流夺绮罗:虽然出家人不可能绫罗绸缎,但是妙玉的风流态度足以掩盖没有“绮罗”的缺憾。
不似小家拘束态:妙玉本来就是小姐出身,因为身体不好才出家当的尼姑,又是饱读诗书的人物,用来喝茶的都是些稀奇珍贵的器皿,这样一个人自然是没有小家子气的。
笑时偏少默时多:妙玉又一个孤僻高傲的人,邢岫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可见妙玉为人的不合时宜,这样一个人笑少默多也是合情理的。不管怎么说,这首诗写的人物是一个比较特殊而独立的人物,所以明义才会专门写一首诗来吟咏她。
第十六首:
生小金闺性自娇,可堪磨折几多宵。
芙蓉吹断秋风狠,新诔空成何处招?
这分明是写晴雯的,毫无疑义。《芙蓉女儿诔》除了她没人当的起。
第十七首:
锦衣公子茁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
少小不妨同室榻,魂梦多个帐儿纱。
这首诗能够读懂的就是写了宝玉和黛玉从小一起长大,但是整首诗想说明什么看不出来。但这首诗也许和周春的一首题红诗有关,详见后文。
第十八首: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疴续红丝?
这首诗写到黛玉的葬花词。从诗的意思来看,黛玉做葬花词的时候已经快要死了,所以这首葬花词成了她早夭的预言。这和今本的情况很不相同,林黛玉做《葬花词》在第二十七回,离她死还早着呢,而且从明义这首诗的位置来看,葬花词在他看到的《红楼梦》里相当靠后,几乎已经是在接近尾声的地方,因为从这首诗以后就完全写的是小说结尾的部分。
第十九首: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
石归山下无灵气,总是能言亦枉然。
这首诗虽然在本编开头从明义看到的《红楼梦》是否完整的角度做过一些分析,但这里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探讨。
过去研究者多认为这首诗“有深意存焉”,如吴世昌先生就提出“诗中藏‘石’‘能言’三字,用《左传》昭公八年传:‘石言于晋魏榆’的典故,暗示这是一部批评*的书。”这种观点为很多人所接受。可是仔细分析这首诗的上下文,却未必就是这么回事。
第二十首: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
青娥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这首诗写的是好景不长,贾宝玉穷困潦倒,众红粉风流云散的结尾。这应该就是今本脂批所谓“寒冬咽酸齑,雪夜围破毡”的来源。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CE%C2%C9%C6%B6%B5%D1%A7/blog/item/653a915450d27d5cd10906de.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00:36
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抄本焉。
佳园结构类天成,快绿怡红别样名。
长槛曲栏随处有,春风秋月总关情。
怡红院里斗娇娥,娣娣姨姨笑语和。
天气不寒还不暖,曈昽日影入帘多。
潇湘别院晚沉沉,闻道多情复病心。
悄向花阴寻侍女,问她曾否泪沾襟?
追随小蝶过墙来,忽见丛花无数开。
尽力一头还两把,扇纨遗却在苍苔。
侍儿枉自费疑猜,泪未全收笑又开。
三尺玉罗为手帕,无端掷去复抛来。
晚归薄醉帽颜欹,错认猧儿唤玉狸。
忽向内房闻语笑,强来灯下一回嬉。
红楼春梦好模糊,不记金钗正幅图。
往事风流真一瞬,题诗赢得静功夫。
帘栊悄悄控金钩,不识多人何处游?
留得小红独坐在,笑教开镜与梳头。
红罗绣缬束纤腰,一夜春眠魂梦娇。
晓起自惊还自笑,被他偷换绿云绡。
入户愁惊座上人,悄来阶下慢逡巡。
分明窗纸两珰影,笑语纷絮听不真。
可奈金残玉正愁,泪痕无尽笑何由?
忽然妙想传奇语,博得多情一转眸。
小叶荷羹玉手将,诒她无味要她尝。
碗边误落唇红印,便觉新添异样香。
拔取金钗当酒筹,大家今夜极绸缪。
醉倚公子怀中睡,明日相看笑不休。
病容愈觉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
犹恐意中人看出,慰言今日较差些。
威仪棣棣若山河,还把风流夺绮罗。
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生小金闺性自娇,可堪磨折几多宵!
芙蓉吹断秋风狠,新诔空成何处招?
锦衣公子茁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
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
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
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绿烟琐窗集》抄本)
【注释】
这二十首绝句作年莫考,各诗的内容并不严格按小说中的前后顺序。
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余见其抄本:明义所见到的抄本与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脂本文字应该基本相同,明义作诗时对书中未具体描写的一些细节作些合理的想象是正常的。最后三首绝句写到七十八回后的事,说明明义所见到的是完整的抄本。
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叔父曹颙(yóng喁)、父亲曹頫(fǔ俯)等都曾任过江宁织造之职。曹家被抄没后,江宁织府归继任者随赫德,随赫德获罪革职后织府之地归袁枚所有,称“随园”。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说大观园是随园“故址”是对的,但曹雪芹对大观园的具体描写并不是简单地写实。
“佳园结构”一首:总写大观园。槛(jiàn见):栏杆,栏板。
“怡红院里”一首:总写怡红院里的日常生活。斗娇娥:女子们争妍斗巧。娣(dì弟)娣姨姨:旧时称丈夫的弟妇为“娣”,这里“娣娣姨姨”泛指女性亲戚。曈昽(tóng lóng童龙):天将亮的样子。
“潇湘别院”一首:总写潇湘里的日常生活。黛玉的多情善感、身体病弱,贾宝玉的体贴、关心,是潇湘里最多、最主要的事。
“追随小蝶”一首:写第二十六回宝钗扑蝶事。书中写的是大蝶,明义称“小蝶”是换一个说法,因为蝴蝶再大毕竟也是小动物。“过墙”的情节书中没有,当是明义的合理想象,追蝶过程中转过墙角之义。“扇纨遗却在苍苔”的情节现存原著中没有,可能是明义的想象。
“侍儿枉自”一首:写第二十九回事:黛玉和贾宝玉口角,双方流泪,“侍儿”袭人和紫鹃各猜他们心思,从中劝说。黛玉用手帕擦泪时,看见贾宝玉因忘带手帕而用簇新的藕合纱衫的袖子拭泪,便将一方绡帕子掷给宝玉。宝玉接住帕子拭了泪,又伸手拉着黛玉的手赔笑。
“晚归薄醉”一首:写第三十回事:宝玉晚间酒醉而归,错把在院中乘凉枕榻上睡着的晴雯当作袭人,晴雯被推醒后有与贾宝玉说笑及撕扇子一段。猧儿:狗。猧儿、玉狸分别代指袭人和晴雯,第三十六回中众丫鬟曾把袭人比作“西洋花点子哈巴儿”“狗”取笑。
“红楼春梦”一首:总写贾宝玉记不住神游太虚幻境(第五回)时警幻仙子的警示,繁华、风流转瞬即过,只是常常与众女子们作诗度日。正幅图:当是“正副图”之讹。
“帘栊悄悄”一首:写第十九回贾宝玉为麝月对镜篦头事。诗中的“小红”是女孩子的泛称,指代麝月,并非林红玉之名。
“红罗绣缬(xié斜)”一首:写第二十七回贾宝玉趁袭人熟睡之际偷换系腰汗巾事。缬:有花纹的丝织品。红罗绣缬:指大红茜香罗汗巾。绿云绡:指松花汗巾。
“入户愁惊”一首:写第五十三回元宵夜贾宝玉与麝月等人回房,在外间见鸳鸯和袭人歪在地炕上谈心,不忍进内打扰事。书中只具体地写了鸳鸯和袭人谈给父母送终的话,但贾宝玉既云“让她两个清清静静地说一回”,则鸳鸯和袭人当夜所谈当不仅此,故明义用“笑语纷絮”作联想是有其合理性的。
“可奈金残”一首:写第四十二回贾宝玉祭金钏,茗烟插科打诨事。本来贾宝玉是流泪含愁地焚香致哀的,茗烟“忽然妙想传奇语”,代为祝告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相伴,再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使宝玉破涕为笑。金:指金钏。玉:指贾宝玉。
“小叶荷羹”一首:写第三十四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事。后两句诗中所说的细节是明义的合理想象。诒(yí移):骗。
“拔取金钗”一首:写第六十二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事。喝醉酒与贾宝玉同榻睡的是芳官。首句所言是明义的想像。绸缪(chóu móu愁眸):缠绵。
“病容愈觉”一首:写黛玉病态。差:同“瘥(chài钗去声)”,病愈。
“威仪棣棣”一首:写王熙凤。《诗经·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意谓尊严礼容不可轻犯。
“生小金闺”一首:写晴雯。晴雯从小被赖大买来送给贾母,颇得贾母喜爱,后转送给宝玉,环境养成她娇惯的本性。晴雯死后,贾宝玉作芙蓉诔祭奠。
“锦衣公子”一首:写贾宝玉和林黛玉。未破瓜:指*。
“伤心一首”一首:写黛玉。沉痼(gù固):积久不易治的病。红丝:指姻缘,用月老典故。
“莫问金姻”一首:写贾宝玉与宝钗的姻缘和与黛玉的爱情缘。“莫问”是结果凄惨而不堪问的意思。“石”“能言”兼用典,出《左传·昭公八年》:晋国有石头讲了话,晋侯问师旷为什么石头能讲话,师旷说:石头是不会讲话的,恐怕是有谁借石头而说的吧!不过,听说*昏乱、人民怨恨,就会有不能讲话的东西出来讲话。现在,当权者穷奢极欲,老百姓活不下去,石头讲话有什么奇怪呢!纵:原作“总”。
“馔玉炊金”一首:写贾宝玉。嶙峋(lín xún林寻):山石一层层的重叠不平,此处用以形容骨瘦如柴的样子。石季伦:晋代石崇,字季伦,以生活豪奢著称,后世诗文中每用以代指富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1 00:37
《红楼梦》二十首绝句并非曹雪芹所作,是(清)富察明义在他的著作《绿烟琐窗集·题红楼梦》中写的,为现在人研究 红楼梦提供了依据.
富察明义很可能看到了曹雪芹的原作,根据书中的内容写出了二十首绝句.也透露出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结局.
《绿烟琐窗集·题红楼梦》
(清)富察明义
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抄本焉。
以一首五言绝句概容红楼梦
(十七)锦衣公子茁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十八)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十九)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总使能言亦枉然。(二十)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蛾红粉归何处,...
红楼梦里的二十首绝句是什么?
锦衣公子茁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十八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十九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二十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娥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谁能帮我解释红楼梦里的二十首绝句?
(十七)锦衣公子茁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 (十八)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十九)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总使能言亦枉然。 (二十)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第一...
红楼死结20首绝句之谜
(三)中潇湘别院的夜晚沉寂,主人公的多情与病态交织,花阴下寻找侍女的细节,透露出一丝凄美与无奈。(四)描绘了追逐蝴蝶的轻盈,却意外失落了扇纨,暗示着生活的无常与失落。(五)中侍女的情绪变化,从疑虑到开怀,反映出情感的复杂和细腻。(六)至(十一)的绝句,通过醉酒、误认、笑语等情节,...
《红楼梦》中的绝句有哪些?
1、《石上偈》作者:清代-曹雪芹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寄去作奇传?译文:没有才能去修补将要崩溃的苍天,白白地浪迹人间这么多年。这里记述我在仙界和人间的经历,请谁抄录去作为奇闻传言?2、《春梦歌》作者:清代-曹雪芹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
求《红楼梦》中宝琴怀古绝句十首的谜底??
桃叶渡怀古: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有人猜是“团扇”。)青冢怀古: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有人猜是“枇杷”,有人猜是木匠用的“墨斗”。心语斋猜是“砚台”...
《红楼梦》中薛宝琴所做十首怀古诗为何处
拾画婵娟——指柳梦梅在观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婵娟,美好的样子,多形容女子。4.“团圆”二句——不要去回想春香来到而得团圆的情景,别离以来,西风又起,又过去一年了。春香,杜丽娘的婢女。剧中柳梦梅在外怀念丽娘,有“砧声又报一年秋”等语。[备考]大观园女儿的哀歌——薛宝琴《怀古绝句十首》谜底试寻《...
红楼梦·怀古绝句十首
<红楼梦》 薛宝琴所作《怀古绝句》十首: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
求《红楼梦》里面一些有名的诗(至少20句)谢谢啦
九、【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以贾宝玉的角度评黛钗)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
求《红楼梦》中出现的诗词(全)
读红楼梦,你可以看到开始作者如何通过诗词给全文定一个总的基调,或者说伏笔,一看就知道曹家是由盛转衰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读红楼梦你可以看到黛玉初到贾府,黛玉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