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圣贤经典,开启人生智慧——《学记》有感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9 03: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21:46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áng),术(suì)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学记》
一
今日之《学记思想与现代教育九》,王宝寨老师讲了古代读书的二个阶段即小学阶段与大学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该学习的知识,让我们感受到古人之教学与我们现代教育的差别。同时,王老师还讲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其中后者尤为详细。
学习中不觉反思我们的教育,王老师的观点甚为赞同。
二
古代6~14岁的孩子大概是小学阶段,他们在学校干些什么呢?第一阶段读经、认字,读经典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第二阶段就是学习洒扫应对进退。洒扫指劳动,打扫庭院,擦桌子等;进退指礼仪,见了老师鞠躬、问好、背书时站着等。
14~18岁就是大学阶段了,大学阶段的学生读四书五经。不信有诗为证:
一群乌鸦噪晚风,诸生齐放好喉咙。
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
三字经完翻鉴略,千家诗毕念神童。
其中有个聪明者,一日三行读大中。
三
针对现代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传统文化进校园,读经典很重要,礼仪也很重要,劳动、礼仪、家规家训都很重要。
特别小学读经典更重要。重要在哪儿呢?10岁以前(三、四年级)的孩子读经典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
左脑管理的是逻辑思维,右脑管理的是感性思维,10岁以前的孩子是没有记忆只有回忆。
我们成人是先理解再记忆,孩子们是先回忆再理解,让孩子们读经典的方法切忌让背诵,让孩子们一天一遍或几遍地读,一个月后孩子们就能熟读成诵,因右脑的回忆是轻而易举的。
那么读经典的好处是什么呢?
1、开发右脑,培养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即记忆力好。
2、能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读经典是让孩子们会读,读的快乐。首先让孩子们身正、椅正、书正、心正,收敛目光,气从丹田出,大声诵读,做到只关注自己的声音,不关注文字。像唱歌一样一遍又一遍读下去,吟诵下去。
3、在诵读中将美德植根于心灵。
一个学期一部经典,在经典诵读中,让孩子可以从小汲取经典中的营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德载物,立德树人。何乐而不为?
四
中华经典中有“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心,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宏大精神,有“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的责任担当,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生命抱负,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赤胆忠心,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壮志……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指出了,经典诵读本身,还可以带来气质方面的变化。
一个大声读书的孩子,能够从优美的发声中找到自信,能够从经典的文本中获得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能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
从“书到用时方恨少”,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再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坚持经典诵读,必然学有所成,必然读书有道,必然气质才华横溢。
“德不孤,必有邻。”善于读书、勤于读书的读书种子,必然成长为国之栋梁,并和其他的栋梁之才,共同成长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森林,达人达己,助人助己,美人美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历代名人大家,历来重视经典诵读。他们从经典里面受益,他们从经典诵读里面获得智慧和力量,他们把经典融入自己的踏实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五
“亲近圣贤经典,开启人生智慧”聆听智者语言,践行自己行为。感受文化高深,学习前人智慧。吾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此文仅为自己的一点看法与感受,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21:42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áng),术(suì)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学记》
一
今日之《学记思想与现代教育九》,王宝寨老师讲了古代读书的二个阶段即小学阶段与大学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该学习的知识,让我们感受到古人之教学与我们现代教育的差别。同时,王老师还讲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其中后者尤为详细。
学习中不觉反思我们的教育,王老师的观点甚为赞同。
二
古代6~14岁的孩子大概是小学阶段,他们在学校干些什么呢?第一阶段读经、认字,读经典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第二阶段就是学习洒扫应对进退。洒扫指劳动,打扫庭院,擦桌子等;进退指礼仪,见了老师鞠躬、问好、背书时站着等。
14~18岁就是大学阶段了,大学阶段的学生读四书五经。不信有诗为证:
一群乌鸦噪晚风,诸生齐放好喉咙。
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
三字经完翻鉴略,千家诗毕念神童。
其中有个聪明者,一日三行读大中。
三
针对现代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传统文化进校园,读经典很重要,礼仪也很重要,劳动、礼仪、家规家训都很重要。
特别小学读经典更重要。重要在哪儿呢?10岁以前(三、四年级)的孩子读经典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
左脑管理的是逻辑思维,右脑管理的是感性思维,10岁以前的孩子是没有记忆只有回忆。
我们成人是先理解再记忆,孩子们是先回忆再理解,让孩子们读经典的方法切忌让背诵,让孩子们一天一遍或几遍地读,一个月后孩子们就能熟读成诵,因右脑的回忆是轻而易举的。
那么读经典的好处是什么呢?
1、开发右脑,培养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即记忆力好。
2、能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读经典是让孩子们会读,读的快乐。首先让孩子们身正、椅正、书正、心正,收敛目光,气从丹田出,大声诵读,做到只关注自己的声音,不关注文字。像唱歌一样一遍又一遍读下去,吟诵下去。
3、在诵读中将美德植根于心灵。
一个学期一部经典,在经典诵读中,让孩子可以从小汲取经典中的营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德载物,立德树人。何乐而不为?
四
中华经典中有“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心,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宏大精神,有“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的责任担当,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生命抱负,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赤胆忠心,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壮志……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指出了,经典诵读本身,还可以带来气质方面的变化。
一个大声读书的孩子,能够从优美的发声中找到自信,能够从经典的文本中获得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能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
从“书到用时方恨少”,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再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坚持经典诵读,必然学有所成,必然读书有道,必然气质才华横溢。
“德不孤,必有邻。”善于读书、勤于读书的读书种子,必然成长为国之栋梁,并和其他的栋梁之才,共同成长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森林,达人达己,助人助己,美人美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历代名人大家,历来重视经典诵读。他们从经典里面受益,他们从经典诵读里面获得智慧和力量,他们把经典融入自己的踏实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五
“亲近圣贤经典,开启人生智慧”聆听智者语言,践行自己行为。感受文化高深,学习前人智慧。吾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此文仅为自己的一点看法与感受,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