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精准提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8 17: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09:09
国庆旅途之中,我们来聊一聊提问的“小学问”,即如何结构化的提问,以及它还可以延伸在我们的生活哪些方面。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句鸡汤来自于爱因斯坦。在聊提问之前,我们可以先思考两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提问,应该怎样理解提问这个过程。也许我们脑海中会一晃而过很多词语,了解*,质疑现象,信息对称,其实对于我们而言,如果单从信息的传递角度而言,笔者认为,提问的本质更像是提升沟通效率,或者说是让信息的传递更清晰、准确、通畅、完整。但是反过来说,提一个好的问题并不容易,提问的过程就像是自己思考的过程,是结合自己过往的知识库提取的过程,每个人思想高度不太一样,想的问题也就不一样。
比如一个人跟你对话,也许这个人的表达并不清楚,甚至逻辑性极差无比,但是如果你的逻辑足够清晰,你也是可以通过提问一问一答来提高沟通效率的。而他的背后,包含着你的过往阅历和思考逻辑,既然前者不容易改变,我们就来说说后者有哪些套路,它又能在生活中如何帮助我们。
我们用几个大类来看看提问有哪些套路。
(1)缘由性问题
这个大类的核心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我们举几个问题来说明,这个事是什么引起的?为什么会发生?触发事件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抑制因素是什么?它是怎么起作用的?这件事的起因仅仅是个人相关因素么?
(2)继续/中止性的问题
这个大类的核心是:我们是否需要讨论这个问题。比如主题性演讲的问题,这是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谁关心这个问题?讨论目标是什么?你和我是否需要讨论这个问题?讨论重点是什么?还有谁需要讨论这个问题?
(3)澄清性问题
这个大类的核心是:你的意思是什么。你如在你们讨论中的话题存疑的部分,xx是指什么?你是指A还是B,时间地点,多久一次,什么比率,什么范围,举个例子,你是不是在表达这个(XXXXX)意思。
(4)假设性问题
这个大类的核心是:你的前提假设是什么?“这件事的前提假设是什么?这个是必然么?他是否存在或者是唯一的选择,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5)质疑性问题。
这个大类的核心是:你怎么知道你是对的。比如一件事的质疑,你可以说你怎么知道的,是从哪里知道的,可信度如何,是否有数据支撑,数据是否可靠,有哪些可选项,在谁的范围内选,谁来做的?
(6)影响性问题。
这个大类的核心是:那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结论是什么?成果是什么?所以呢,短期中期长期,哪种是好的情形,最坏的情形,最可能是什么,有哪些意外后果,积极消极,能带来多大范围的影响?”
(7)行动性问题。
这个大类的核心是: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我们应该如何做?应该怎么应对,与谁合作?什么时间内完成?这是不是意味着解决了根本问题?是否全面?是否有对应风险的策略?是否有支援。
答案藏在问题里。
如果看完了篇首我们对提问的理解,那么这句话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提问的本质也是为了达到信息的对称,有章法,懂套路的提问者就像一个抽丝剥茧的记者,路数高者一针见血,路数低者循循善诱,厘清思路,实现信息对称,答案自然也就有了。
比如如果一个人向你寻求建议,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知道, 大部分的问题来找我们寻求建议之前,其实他本身就已经有答案了,我们最好的做法是什么呢?于笔者的经验而言,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帮他梳理出思考路径,而不是在其中加入自己的见解。我们可以这样问:为什么会有这件事?你如何知道这是事实?你有哪些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别人怎么解决的;你下一步目标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你这样会发生几种结果;面对不好的结果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知道上述几种大类的提问方式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就像是一个武器库,帮我们应用不同场景时选择不同武器。
我们说既然我们在篇首提到提问的本质也是为了是信息的传递,那么在这里笔者还想延伸一下,涉及信息传递类的沟通,都可以将此清单作为武器,除了人与人的对话外,我们在看书之前,也可以尝试用此清单, 提前对书做一次“对话式的提问”,比如针对《怪诞行为学》这本书,“缘由性问题-为什么选这本书?质疑性问题--书中写的真的是事实么?假设性问题--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而非作者所言?澄清性问题--更值得借鉴的是什么问题?影响性问题--读完会有什么收获?行动性问题--生活中应该怎样修正自己的行为?”带着问题去阅读,书读完,答案已经在其中了,带着问题去写作,问题厘清答案写完,文章也就差不多了。
再比如说,销售是一个需要强沟通和说服能力的职业,但是对于一个好的销售而言,机会绝不是自己滔滔不绝的说出来的,而是问出来的。如果你去经销商的4S店看过车,你会发现销售总是会循循善诱的问你很多问题:您是第一次来买车么?是第一次来我们门店么?我看您穿的这双球鞋不错,您应该很喜欢足球运动吧?您一定遇到过大型停车场找不到车的情况吧?有了我们这个产品,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巴拉巴拉。夏天在车里汗流浃背很痛苦吧?这辆车配置了远程启动功能,在车外就可以启动车辆,空调自动打开降温。借提问的过程了解用户兴趣、需求,痛点,借客户之口说出产品优势,要比自己的宣讲好使多了。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本套路对女票或太太无效,请谨慎使用。
每期三张图,脑洞比你足。(106期)
1.你用一圈,它却要长一年
这是一幅环境广告,作者用了非常巧妙的类比方法, 将抽纸的生产过程一步到位从原材料的形状融在了盒子的元素中,树木的年轮即是盒子的外观,加上文案的释义,带来了引申义和本义的结合,巧妙的设计。
2.REMEMBER
这则广告其实不是内容取胜,而是形式,笔者挑选它也是因为这样形式更加容易被接受,便利贴本身就是小纸条的象征,小纸条承载着小的信息,而用小字条再组合成为大的图案,除了其本身传递的信息外,其形状的图案也是一则信息。
3.水池的干涸裂纹
本篇广告的趣味点同第一则广告,只不过第一个作者用的类比手法是去找因,而这里用的类比方法是找果。你在用水,另外一边却在干涸,对比之下强烈无比,甚至带一些警示意义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