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7 17: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5:43
辨喜一生致力于印度古典哲学吠檀多派理论的研究与革新,因而被称为新吠檀多派的首倡者。他从客观唯心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世界的最高本体是梵,或称宇宙理性。梵是一种纯存在,在它之中既没有时间、空间和因果的联系,也没有属性、方位、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梵是整个宇宙的基础。世界上任何现象,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活动都是它的表现,都是它派生出来的。梵显现为世界,是以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为媒介的。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就好象一面镜子,梵借助这面镜子的映现而表现为世界万物。辨喜认为,世界是由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组成的。他经常把精神方面称为 精神世界,把物质方面称为 物质世界,但他所谓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并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平行的关系,两者都起源于最高本体──梵。
辨喜的哲学充满矛盾,他在继承印度吠檀多不二论的客观唯心主义学说的同时,又从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中吸收了不少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内容。他反对传统吠檀多哲学关于世界虚幻的观点,承认物质世界是真实的。当探讨物质世界的意义时,他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一种经常变化的物质,千差万别的事物皆为物质的表现。他认为在最高本体中不存在时间、空间和因果的关系,但并不否认物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受规律的制约,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着的物质与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是不可分离的。在分析某些社会和自然现象时,他也谈到了对立和矛盾,认为人们感官所感觉到的或心灵所想象到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作用和反作用两种力量,一种力量作用于另一种力量,从而造成错综复杂的现象。这些相反的力量在外部世界表现为引力和斥力或向心力和离心力;在内心世界则表现为爱与憎、好与坏。对立现象只是从不同立场所看到的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是一个整体的两种形式。他的这些思想接近辩证法。但是,他又认为事物的对立与转化只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它们的和谐和统一才是绝对的,永恒的,从而又陷入形而上学。 辨喜的认识论与他的本体论一样,也具有矛盾。他认为人类认识真理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感觉经验的道路,一种是内省或直觉的道路。在描述第一种道路时,他说,一切人类的认识都产生于经验,称之为理性的认识,即从部分到一般或从一般到部分的认识,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离开了经验就不能认识任何东西。但是他有时又认为有一种不以经验和逻辑为基础的宗教直觉的道路,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天赋的认识能力──自明性;人们可以利用这种自明性通过内省或直觉的方式获得真理。印度教徒就是一种内省的人,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主观想象悟到内在的真理。辨喜哲学体系中的矛盾,是印度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矛盾的世界观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