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8 03: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7:35
鸡精虽不是味精,却是在味精的基础上调制的,除了味精外,还有其它的复杂成分。味精是粮食做的,许多人却不知道,误以为味精是纯化学剂合成物质,为“有害”的代名词,故避而远之,从此让味精从厨房中彻底消失,全部用鸡精代替,认为鸡精中至少有鸡的成分,比味精更 健康 ,更有营养,因此可以随心所欲投放在菜肴中。
而事实上,鸡精是复合鲜味剂,鸡精里的鸡香不是由鸡粉产生,其鸡粉实在是少得可怜,几乎不到10%,甚至根本就没有,鸡精中的鸡香是来源于一种叫核苷酸的物质,可以说鸡精与鸡没有什么关系。鸡精有一部分味精成分,但与味精还是有些区别,不等于味精,所以我们做菜时要牢记“2放5不放”,别再用错了,这样做出来的菜才会汤鲜菜香。
味精最早是从面筋中提炼出来的,1866年由德国人H·Ritthasen(里德豪森)博士从面筋中发现,并分离得到,当时叫谷氨酸。42年后,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又从普通的海带汤中嗅觉到了特别鲜味,经多次实验,终从海带中提取了谷氨酸,接着又进一步配制成谷氨酸钠。
由于海带中谷氨酸纳含量低,每10公斤的海带只能提出0.2克,成本高,继而发现在大豆和小麦中同样存在谷氨酸纳,因此1909年日本用这样些廉价的原料,生产出大量的谷氨酸纳为主要成分的“味之素”,作为增鲜剂商品出售,成为当时日本民众争相抢购的调味品。
后来中国化学工程师吴蕴初,用小麦麸皮,发明出一种水解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把“味之素”叫做味精,并在1921年开始生产销售。现在我们吃的味精就是利用淀粉(各种薯类、玉米等)和糖蜜及无机盐配成营养液,使微生物菌种进行发酵后制成味精。
误区一:从鸡身上天然提取
有些人光从鸡精这个名字上来看,直觉认为是鸡肉浓缩后的天然产物,再看看大部分鸡精包装上印上的一只大大肥鸡,文字都写着“用上等肥鸡制成”、“真正上等鸡肉制成”,对鸡精是由鸡制作而成更加深信不疑。
然而鸡精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是由鸡肉、鸡骨或其浓缩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和盐,它的鲜味主要来源于味精,味精占到总量的35% 40%,剩下的便是糖、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淀粉等物质,至于鸡肉或鸡骨粉通常不会超过10%,有的根本就没有。
误区二:比味精更有营养
许多人都认为鸡精与味精营养,却不知道味精的成分要比鸡精简单得多,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不含盐的味精谷氨酸钠高达99%,剩下的1%才是盐含量。实际上,用淀粉、蔗糖等原料发酵生产的味精才是天然的调味品。而鸡精则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了多种化学调料制成的,又称为复合调料,其成分要比味精复杂得多。
鸡精的主要成分除了味精,就是盐,盐含量达到35%,是调味料中*盐含量最高的,大部分鸡精是没有加一点鸡肉粉的,而完全是用人工合成的鸡味香精取代,比如一种肉香化合物就经常被用来勾兑鸡肉味。鸡精因为多了许多其它成分,故而对 健康 的风险反而更大。
误区三:当作万能的“营养剂”
有些人将鸡精当作万能的“营养剂”,不管是荤素什么菜,也无论蒸、炒、炖、煮、煲等烹饪方式,统统都要放鸡精,以为这样做不仅会增加菜肴的鲜味风味,而且还无形中给菜增添了鸡的营养成分,可谓“百利无害”。实际上有些菜因为加入了鸡精反而掩盖了食材的原始美味,成了烹饪中的败笔。
1放:馅类和汤菜放
由多种口味平淡的素菜组成的馅类可加入适量鸡精调味;煮汤菜加入鸡精能够很好地突出汤汁的鲜味,所以一般汤菜选择放鸡精,不过由于鸡精溶解性慢,建议在烹饪的中途提前投放,否则鲜味只会停留在汤汁的表面上。另外,要注意鸡精的用量,每人每天摄入鸡精量不得超过6克。
2放:混合菜放
单品孤菜一般加入味精,而多品种混合菜则放鸡精,鸡精鲜味厚重浓郁,而混合菜各种味道都有,本身就是复合鲜味,并无主次,因此加入鸡精不会破坏彼此的平衡,从而使增鲜效果明显。还有一点,鸡精和味精只能加一种。
1不放:海鲜不放
海鲜自带天然鲜香味,烹饪时既不放味精,也不放鸡精,海鲜的“鲜”因为是自然形成的,要比味精和鸡精更加美味,若是放了味精和鸡精,反而弄巧成拙,将海鲜的原始美味覆盖掉了。有人还专门将虾仁干打成粉当鸡精和味精用,此举非常不错。
2不放:蘑菇、蔬菜和凉拌菜不放
蘑菇本身含有鲜味成分,不需要放鸡精,蔬菜比较清淡,而且非常新鲜,大部分是当天采摘的,吃蔬菜要的就是这种原味清新口感,只需要少许食盐即可,若是加鸡精便破坏了它的本色原味。鸡精必须在高温的作用下方可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低,难以溶解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食材上,影响口感,因比凉菜也不宜放鸡精。
3不放:甜食和酸味菜不放
鸡精的鲜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鲜美的表现,但如果加入到甜味菜中,不但不能起到增鲜作用,而且还会抑制甜鲜的本味,同时产生一种莫名的异味。而酸味菜,无论是腌制的,还是加醋比较多的,均不能加鸡精。因为鸡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在碱性溶液中谷氨酸钠会生成谷氨酸二钠,气味不良。因此在腌渍食材时不宜添加味精和鸡精。
4不放:浓烈香料不放
凡是放入浓烈气味的香料菜肴均不放鸡精,例如香菜、蒜、香葱、洋葱、生姜等都可以起到提鲜的作用,加入鸡精不但不会增鲜,而且造成多种鲜味发生冲突。另外,卤水中加入的香料多,也不宜加入鸡精,否则容易使卤水变坏,影响食盐杀菌保鲜的作用。
5不放:鸡蛋不放
鸡蛋有很纯正的鲜味,含有大量的谷氨酸与一定量的氯化钠,加热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物——谷氨酸钠,而谷氨酸钠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如果在炒鸡蛋时加入鸡精,鸡精分解产生的鲜味就会破坏鸡蛋本身的自然鲜味。因此,烹饪鸡蛋时不放鸡精。
① 成分不同
鸡精与味精从外观上看有明显区别,鸡精为淡*小颗粒,表面比较粗糙;而味精则为白色柱状结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的钠盐,也是谷氨酸钠,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味精按谷氨酸钠含量可分为99%、98%、95%、90%和80%等,如果测定出的含量不够其标示量,大部分的情况是加入了过多的食盐。鸡精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另外还有核苷酸、食盐、白砂糖、鸡肉粉、肌苷酸、鸟苷酸、糊精、香辛料、助鲜剂、香精等成分。我国合格鸡精标准规定,每百克鸡精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能少于10.7克。
② 鲜味程度不同
味精属于一种增鲜调味品,在烹饪中使用,主要起到提鲜的作用,但不会改变菜肴本身的味道,尝起来咸中带有鲜味,还有少许苦味,口感较单一。鸡精中的配料成分较多,属于复合型调味品,口感较为复杂,除了有味精的鲜味外,还有一股鸡肉的香味。
③ 保质期不同
鸡精含盐,且吸湿性大,保存不当容易滋生细菌。另外鸡精因为物质成分多,纯度低于味精,保质期比味精短。正常情况下,鸡精的保质期为1 2 年,而纯度为95%以上的味精保质期则为3 年。
④ 溶解度不同
鸡精溶解性比味精和盐都要差,一定要在菜肴出锅之前保证鸡精充分溶解,如不是做汤菜,应先溶解再使用。炖菜鸡精需要在放配菜之前投放,若是难熟配菜可等配菜快熟再放,这样鸡精正好融化完全。味精是谷氨酸的结晶,在温热的水中便会迅速溶解,往往是在菜出锅前放入。
⑤ 烹饪对象不同
鸡精与味精的鲜味,一个比较复杂,而另一个则比较单纯,鸡精除了增鲜,还有综合、协调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烹饪菜肴本身的特征和风味是比较突出的,如畜禽肉类,则适合用味精;若烹饪对象的特征和风味不明显,如馅类和汤菜,则适合用鸡精。换一个角度来说,菜肴中的食物较单纯的,宜用味精;反之菜肴内的食物品种较多的,宜用鸡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