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8 08: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6:56
于明艳(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年AR技术在医疗、工业与生产、军事、导航、可移动增强现实系统、教育与培训、博物馆、 娱乐 、运动和 游戏 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几乎适用于每个学科:物理、化学、生物、数学、 历史 、天文、医学甚至音乐。什么是AR技术呢?通俗地讲,它是在现实的世界中,通过一定的虚拟界面,将原本在现实世界的时空中难以体验的信息经过技术模拟仿真后,被人们真实感知到。尽管AR技术是虚拟世界叠加现实世界,但需要指出的是,当下大家对AR技术的讨论首先聚焦的是产品,其背后实现的人与世界的关系、 科技 与文化的关系却鲜有被讨论。实际上,虚实结合世界的构建利于文化记忆的增强:突破物理空间的*、拉近时间的距离,通过数字技术改变人们对于文化的认知,提升对文化的体验与 情感 。
文化记忆是主体在文化语境中现在与过去的互动。随着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转换以及事件亲历者的逝去,档案、文本、文物、遗址、纪念碑等客观物成为保存文化记忆的主要载体。若主体没有或不能将这些客观的文化记忆融入到当下的现实生活,文化记忆就永远是客观的、静态的、“死的”,一直是“被保存”的状态。AR技术在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等文化机构中的应用,让文化记忆“会说话”,鲜活起来,让参观者在现实世界中与虚拟场景和物品真实互动,通过沉浸感、参与感获得具身体验,在可触、可交互的过程中与文化进行感知碰撞,产生联想、想象、疑问、 探索 欲。这种体验远远超过文本、文物等仅仅提供的智性信息,而是成为主体的一部分,直到永远。
AR技术嵌入文化场馆:增强文化记忆的典型场所
AR技术可以让文化记忆“鲜活起来”,帮助主体获得更多的信息。个体、群体、国家,甚至*间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的交往与互动。这种互动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时空距离性”——从发生学意义上讲,事件(记忆内容)发生在过去,记忆行为(记忆主体的记忆与回忆)发生在现在。“时空距离性”带来的非具身性使得许多信息仅仅依靠感官终究是无法获得的。比如,AR技术的技术体系可以实现 历史 情境的再现、现在的记忆主体与过去的记忆内容的实时互动和记忆主体的沉浸体验,让文化记忆成为鲜活的体验,使得主体基于体验、 情感 构建出更理性与坚定的信念。AR技术成为增强文化记忆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化场馆在AR技术和文化记忆之间架起了“技术-记忆”的桥梁。随着参观体验活动的火爆,文化场馆在文化记忆建构与传承中逐渐获得了新地位——既是传统文化记忆和数字媒介时代文化记忆的结合点,又是AR技术助力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和典型场所。作为文化基因库之一和过去 历史 的重现场所,文化场馆是唤醒和保护文化记忆的堡垒,实现让当下的人触摸到形象、具体、可体验的 历史 。在当前的数字媒介时代,主体自主性增强,个体记忆地位愈加凸显,加上媒介传播手段的多元和个性化,参观者进入场馆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吸收策展者、官方机构精心组织的知识,而是包含了实现参与、互动和创造的需求。将AR技术引入文化场馆,是增强文化记忆传承与发展的需求,也是顺应时代之呼唤。
AR技术增强文化记忆的具身性、真实性和认同性
第一,实现记忆主体的具身性体验,唤起文化记忆的强烈 情感 。“数字孪生”能够营造出沉浸式的在场体验,使得参观者以更直观且令人兴奋的方式与展品、文物保持某种互动。上海作为中国*党的诞生地,红色一直是上海城市的底色。*二大纪念馆、陈云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都将AR技术嵌入到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过程中。AR技术可以帮助参观者漫步在*二大会议现场,触摸一下桌椅、茶杯等,与 历史 近距离的对话;*二大诞生了党的第一部《党章》,参观者可以通过“拨动转盘”在透明屏幕上翻阅党的 历史 上先后制定或修改通过的多部党章。参观者在光、影、声、触中浸入二大 历史 场景,在沉浸感中实现与 历史 人物、 历史 事件 情感 上的亲近。
第二,实现 历史 场景的再现,增加文化记忆的深刻性和真实性。通常来说,参观者很难想象出所参观的地点在过去是个什么样子、教科书等文本中的 历史 事件都有哪些延伸。AR技术可以弥补虚拟与现实、过去与当下之间的距离。AR技术下,参观者带着AR头显装置,在现有的真实的世界中自然地行走,与此同时,与虚拟景象、物品、人物等实时互动,满足参观者“触摸”、“参与”的需求,具身地感受鲜活的 历史 人物,更全面、更有兴趣地理解 历史 遗址以及在那里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研究表明,在教育和训练方面,AR效果等于甚至优于VR。AR技术运用到文化场馆中,帮助参观者在现实的世界中与虚拟的对象进行互动;在参观者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而且使其更具主动性以及获得更多细节,增强所学知识的真实性。
第三,实现了个体、 社会 和文化三层次的有效融合,增强文化记忆的认同性。通过AR技术实现的“虚实结合”、“实时互动”和“沉浸体验”改变了 历史 时间的“遥远”,仿佛使其“停滞”甚至“变长”——当下的人可以走到过去的人物身旁,两者置身于同一时空中;或者,同一个 历史 事件,当下的人可反复“进入”,拉近空间体验。这样的活动,在个体层次上实现了认知结构和体验形式的改变,使得个体从自身实践中对文化记忆有了认知,较之其他认知方式更容易形成信念和认同。在消解时空距离性过程中,个体产生出更大的与他人交往的意愿,个体有偏差的理解与阐释在 社会 交往中得到辩论、验证或修正;这实际上成为 社会 层次上交往记忆与文化记忆的双向建构和双向整合。个体在收获学习、沉思、 社会 交往的同时,创造具身性的记忆,激发 情感 和增强 历史 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对文化记忆进行构建;在文化层次上,实现了文化记忆过去-当下-未来的保存、真实、鲜活和发展。
AR技术增强文化记忆的未来展望
随着AR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其对文化记忆增强作用的应用前景巨大。AR技术在增加参观者兴趣和主动性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真实呈现 历史 情境同参观者实时互动。虚实结合的AR技术帮助个体在具身性的数字虚拟世界中不仅仅是沉浸、参与,而且自身变成内容的一部分、生活在其中,更加凸显其创造性——很好地融入到文化记忆中,实现文化记忆的自发、共创发展,自上而下的潜移默化传播将变成自下而上的潜移默化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 社会 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新兴增强技术前沿的人文主义哲学研究”(20ZD04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