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及传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7 01: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7:48
《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认为, 乡土社会的基层机构是一种差序格局 ,和 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不同。
团体格局 是基于生活上相互依赖,不能单独、零散地在山林里求生的生存环境形成的,是一种显著的游牧部落经济形态;
而 差序格局 里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安定的乡土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由此产生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团体格局里的道德观念建立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
团体不为任何人所私有。
也因此才有了美国《独立宣言》中的话:“全人类生来都平等,他们都有天赋不可夺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发生了*。
差序格局里道德体系的特点和团体格局正好相反。
以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皆以修身为本”。
也因此,在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里,所有的价值标准都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相应伸缩,然后再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评判,作者在书中以孔子、孟子大量论述为论据,论证了上至帝王,下至老百姓,莫不如是。
作者还以一个朋友举例,这个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自己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以“能干”自居。
费孝通先生通过这两种不同社会格局下的道德体系的比较,让我们了解到,两种社会格局产生的由来,以及各自的特点。
社会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链接越来越紧密,各方面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尽管如此,乡土社会所留下的很多优良传统,
比如,家族内成员的尊老爱幼、守望相助,家庭内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团结友爱的家风等等,世代相传,成为了中华儿女心中历久弥新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