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7 01: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5:09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突破一亿人口的是哪个朝代?很多人可能以为是唐朝或者明朝,因为唐朝发达,明朝人口大增长。但实际上是宋朝,不是唐朝,也不是后来的明朝,就是宋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破亿的国家。
公元1110年,北宋大观四年,全国户数则达到了20882258户,估计总人口约1.2亿。
那么,我们的疑问是,为何宋朝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人口破亿的国家?而且宋朝偏安一隅,没那么多耕地,是如何养活这么多人的?
其实,宋朝能够养活这么多人,完全靠一种作物的功劳,那就是从占城引入的水稻,
这种改良后的水稻就被称为“占城稻”。
关于占城稻的传入和记载,正史记载如下:
《宋史》上记载: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戊辰:“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解,分给三路为种,*田之高仰者蔺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 榜示民,后又种于玉衰殿,帝与近臣同观毕,又遣内侍持于朝堂示百官,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宋会要辑稿》上记载:“大中祥符五年五月,遣使福建州,取占城稻三万解,分给江淮、两浙 三路转运使,并出种法……。
《国朝会要 》上记载:“大中祥符五年,遣使福建取占城禾分给江淮、两浙嘈,并出种法,令*田之高仰者,分给种之。”
从上面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占城稻宋真宗的时候传到中国的,从福建逐渐传到两淮,江淮的。
不过也有学者推测说,占城稻其实在唐末、五代时期已经传入,从福建沿海传入江淮,宋真宗其实,已经种植普遍了。
不管是何时传入的,但占城稻对宋朝的影响是深远的。由于占城稻适应性强、耐旱,对于南方广大的丘陵地区和北方旱地有着极强的针对性,这些优点使过去“稍旱即水田不登”的稻田,可获得合理的收成。于是占城稻的引入,极大促进了宋朝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同时也促进了北宋人口的增长。
北宋时期,人口则增长到超过1亿,占城稻功不可没。只有以稻、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社会才能支撑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
正因为宋朝南方粮食稳定,所以才繁华。为什么宋朝偏安一隅能够对抗北方那么久?没有足够经济支撑显然是不行的。
那么,占城稻到底从何而来?这就不得不聊聊占城稻的故乡——占城以及占城古国。
占城古国是一个信奉婆罗门教的占族人所建立的千年王国,梵文意为城,也被称作占婆、占波。领土疆域从今天越南河静省的横山关,南至平顺省潘里地区。首都为因陀罗补罗(今越南广南省潍川县境内)。
因为占城西南靠近印度半岛,所以,占城吸收了大量的印度文化,其中包含了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并以此建立神王统治。
有史可查的占城第一人国王为拔陀罗跋摩一世,他统治期间大约是公元380年至公元413年之间。
占城由于领土狭长,沿海,因此不适合发展大规模农业,以贸易交换为主,在海洋贸易下,*教于9世纪来到占城,在占城南部有一个穆斯林商人的聚落。直到今天,中国海南岛上还生活着一支回族,他们的祖先就是于宋元时期从占城来此入居的穆斯林后裔。
公元137年,占族人趁东汉王朝衰微之际,率数千人杀县令自立为王,建立占城。占城国王独揽大权,不断向外扩张,与周边王国摩擦不断。
隋朝时,曾出兵攻打占城国,因为隋军随即班师回朝,占城不久就在故地复国。作为中南半岛上重要的古国,占城和北方的交趾(相当于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流域)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不同的文明之路。
公元1306年,与占城北部摩擦不断的大越国陈朝国王陈英宗将自己的妹妹玄珍公主,嫁给了占城王阇耶僧伽跋摩三世,试图透过联姻来牵制元朝。而阇耶僧伽跋摩三世则是将今天越南的广平、广治与承天顺化省当作聘礼送给大越国。
可惜的是公主嫁到占城不久,阇耶僧伽跋摩三世就病逝了。占城人普遍信仰印度婆罗门教,日常生活习俗都深受其影响,根据过去婆罗门教的传统,丈夫死后妻子必须投火自尽,以*殉夫来表示对丈夫的忠贞。
此举遭到陈朝国王的反对,她没让公主*,而是接回至越国,占城将此视为国耻,于是继任的国君多次出兵大越国。
14世纪末期,占城君主曾趁着当时北方的大越国陈朝末年国力衰弱时,三度攻陷当时陈朝的首都。然而随着长期与大越国征战,占城国力渐渐衰弱。
公元1693年,大越国后黎朝率兵入侵占城,占王被活捉,四年后占城国灭亡,改为顺城镇。占城国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长流中。如今,占族人四散于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及泰国境内,也不再信仰印度教,多为穆斯林或是佛教徒。
那么,占城稻从何而来?
通过地图,我们很容易发现,占城国境内并没有很好的农耕用地,被夹在山和大海之间,少有值得开发的农地,甚至还有些干旱。
在这种特殊的农耕环境下,占城人把稻谷驯化到了极致,开发出了可以在山间旱田里耕种的占城稻。这种稻子不仅适应性强,而且只要100天就能成熟,比宋朝人的180天才能收割的水稻成长都快。这对于地处北方相对干旱农耕区的北宋朝廷来说,自然是好东西,当然要大力推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