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丢失的军帽 文章以“沙普卡”的喊声开头,有什么好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8 20:1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07:46
1、 文章以“沙普卡!”的喊声开头,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相关阅读理解题目及其答案:
(1)一顶丢失的军帽和最后一课有什么相同之处?
(2)选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60 年后,为什么“沙普卡”的喊声仍然回旋于作者的耳际?
答案:
(1) 同样是以第一人称写的,都是表现强烈的(3)60 年后,为什么“沙普卡”的喊声仍然回旋于作者的耳际?爱国主义精神。
(2)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生动、 形象地塑造了这位年轻战士丢失军帽后着急的心理。
(3)一方面,苏联军人的崇高的爱国情操感染着作者;另一方面,中苏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情 景让人怀念。
3、附注原文;
一顶丢失的军帽
“沙普卡!”“沙普卡!”这喊声突然擦耳而过。正想去捕捉它,喊声又迅速从前方灌进我们的耳里,声音是那么洪亮,情绪是那么激动。究竟发生了什么?“沙普卡”又是什么意思?
在抗美援朝的日子里,一个严冬的晚上,我和战友乘坐敞篷军车,疾驶在国防前哨——安东(今丹东市)郊外的公路上。当时,我们刚从军部开完会出来,想趁这个难得的宁静黑夜,避开美军飞机的袭扰,尽快赶回驻地。车行至中途,突然从车后传来一阵嘈杂声,仔细一听,是有人在喊“沙普卡”,而且叫喊声迅速*近又超越我们。“出了什么事?快停车!”我们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司机来了个急刹车。借助车灯的照射,发现前方不远处,已停下一辆苏联军车。车上苏联小伙正下车朝我们跑来,其中一位满头金发的年轻战士疾步走在最前面。他先指着我们头上的军帽高喊“沙普卡”,随即平伸开右手手掌,比作一把刀,反复地抹向自己的脖子,并拉开嗓门大叫:“斯大林!斯大林!”原来,他是要告诉我们,他丢了军帽,这将会受到军纪处罚。转眼望去,我们发现其他苏联同志都戴着军帽,唯独这位小伙子没有。这时,尽管没有翻译在场,我们也知道发生了什么。凭着军人共同的纪律观念,大家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怪不得他们会心急如焚,甚至有点莽撞,竟然强行超车,将车子堵在我们前面了。
但是,他的军帽不见了,为什么要找上我们呢?开始大家有点纳闷。沉闷片刻后,一位战友说:“我们车子出来不久,中途不是迎面遇到一辆苏联军车吗?在我们彼此脱帽挥舞致敬时,会不会这位苏联小伙子失手把军帽甩过来了?”大家都说有可能。“走!下车问问看。”说是问问,其实大家都只能凑合着讲几句不像样的俄语。我们走到苏联同志中间,几番叽哩喳啦,再加上比比划划,折腾了好一会儿,总算证实了我们的分析。我们立即请他们上车共同寻找。但再三找遍各个角落,车上就是没有他们的军帽。失落和泄气写在那位苏联小伙的脸上,我和战友们也为他着急。
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算了?我们不能就此罢休。两*人再次围拢来,又是叽哩喳啦,比比划划,热闹了好一阵子,一个新的共识形成了。回到各自的车上,两辆军车朝着曾经交错相会的地方驶去。到了交会点,中苏战友跳下车混合排成横队,沿着我方车子开过的一侧公路边搜索前行。搜索时,要求视线尽可能向远处延伸,特别注意地面低凹处,不要漏掉任何一个疑点。大约前进到了一百公尺,传来了一位战友惊喜的欢呼:“找到啦!”苏联小伙那顶失手甩出的军帽,终于在公路边的高粱地里失去而复得。顿时,中苏战友抱成一团,叫啊,笑啊,跳啊,就像在庆祝欢乐的节日。
整整60年过去了,这件事仍像发生在昨天。“沙普卡”的喊声时常回旋于耳际,那么的清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07:46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当时的形式危急,但又不缺沉着冷静追问你知道沙普卡是什么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