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36
从2002年起,该村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建起了一个用地42,600平方米的新型农民居住中心村,村投资500多万,开发一个有33,335平方米用地,规划合理,市政设施完善,内有小公园,绿化休闲地的“龙门村”商住小区。
该村得到*部门的鼎力支持,与番禺区交通系统洽谈一个用地50亩多,区级第二客货车转运中心站,在该村范围内规划、筹建,必将使村镇的交通带来了繁华和经济发展的环境新景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其目标,又是其实现的手段。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内容,如果缺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体系就是不完备的;另一方面,只有全面实施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各项发展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才能得到较好的实现。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为东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示范和扩散效应。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第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文明,促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同时,完善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能够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融洽,使广大农民产生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
只有把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新农村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然后农村的文化建设,*建设等才有可能,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非同小可,但东川目前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顺应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载体。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内容和着力点,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不断取得成效。
二、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村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因此,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抓好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按照统一规划、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的要求,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积极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重点加大对农村公路、水利设施建设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等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当代乡村建设不应该割裂开城市与乡村,我们更希望得到的是它们的统一与调和。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实施了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优化。严格保护耕地,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工作,连续七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为提高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质量,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基本保障。近年来我区以实现水利现代化为目标,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开展标准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小江流域治理等工程,初步建成了较为安全的防洪体系,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改善农民饮用水问题,我区分别启动了启动水源地工程和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2005年以来,区财政加大了资金投入,用于解决乡村的水资源短缺、水源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近两年累计有近10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困难得到改善和解决。
二是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不断改善。改善农村面貌,促进传统村落向现代社区转变,是相对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早在2002年开始,区委、区*就提出了创建示范村的要求,同时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全区按照“村美、户富、班子强、风气好”的要求,促进农村综合面貌的改善。在科学编制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不同的村分别采取拆迁新建型、整理改建型和迁村移民型等整治模式,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环境治理、村庄整理、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全区累计启动村庄整治建设资金1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农民出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我区认真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大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积极构建大交通格局,很好地促进了农村与城市的统一和调和。
四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为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我区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将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整体规划,不断缩小“数字鸿沟”。目前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区农村行政村,实现宽带进村、进家庭。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0部/百人。
五是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围绕农村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各地加快了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实现标准化,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好改善。为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滞后状况,东川区启动东川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区农村社区卫生覆盖率达到85%以上。村落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取得明显成效,大部分村已建有村文化活动室,不断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六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依托科技,大力改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生产工艺,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推进养殖小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推广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重点生态公益林已全部实施了补偿*;农村环境处理设施建设开始起步,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能力和实际处理量呈迅速上升的势头。
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致富,先修路。”这一俗话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性和农民的迫切需要。我区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重点、难点问题,逐步实施农村村屯街道硬化,不断改善了农民生产条件;围绕“村容整洁”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宅基地的规划和管理,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的收入水平,为新建住宅的农民设计统一规范的住宅图,引导农民从卫生、适用等实际需要建设住宅,对已建的住宅也从卫生、适用等角度有计划地加以改造。大力学习和推广沼气等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建)厕、改厨,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排进沼气池发酵,又将沼液沼渣这种上好的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促进土壤改良,节省农业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破除砍树烧柴习惯,节约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形成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住宅与畜禽分离,住宅与卫生间、厨房配套,不断改善农村人居卫生和生态环境,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根据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继续广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推进乡村小康文明村工程建设,重点加强乡镇道路面改造和村道建设,加大农村公交线路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民信息化程度达到70%,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区农村;农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卫生厕所普及率80%以上;生态循环系统在农村初步建立。充分认识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中的重意义,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着力点,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顺利实施。为此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龙头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接。重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和延伸,增强城市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辐射效应,减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同时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集中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整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农民饮用水工程等几个方面。
二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种*主导型社会发展战略模式,*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对农村总体发展规划和*的制定以及适当的财政投入等方面。按照*要求,将财政性建设资金向农村倾斜,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各级*按照“三个高于”、“三个加快”的要求,自觉转变管理和服务职能,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农村,把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农村,把掌握着的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时都向农村倾斜。
三是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实效。*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思路时,已充分考虑到我国东、中、西部发展的差距,明确了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区也同样存在发展差异,发达村镇和欠发达村镇差距十分明显。因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立足于各地实际,不搞一刀切,设置有差别的指标和时间进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进行科学决策。从解决农民需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方面入手,每年重点抓好几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事工程,全面实施,分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让农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