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2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7:09
关东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两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秧歌旋律流畅,节奏欢快简洁,其红红火火的场面、丰富的舞蹈语汇、情趣盎然的姿态和灵动活泼的表演风格,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秧歌源于汉民族元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它是一种民族性的集体舞蹈,发展已经超过千年,一定会形成自己成熟而稳定的风格,并不失时机地诞生许多相近的艺术形式。
关东秧歌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它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
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史*载,早在清康熙年间,关东地区就已经有了农历正月十五办秧歌的习俗。表演的男子扮成参军、妇女等角色,边舞边歌。
《柳边纪略》对当地人民的秧歌活动有过记载:
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相对舞,而扮一持繖镫(伞灯)卖膏者为前导,傍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乃舞,达旦乃已。
至清末年间,扭大秧歌已经是遍布关东各地的春节娱乐活动。
东北秧歌分地蹦子和高跷两类。地蹦子又称地秧歌,流传面较广;高跷盛行于辽宁,特别是营口、海城和盖县一带。
东北秧歌音乐的传统乐曲十分丰富,可用3个字加以概括,即顺、活、韵。“顺”意为通顺。旋律的各种变化,乐曲的连接,调性、调式的变换都要顺。“活”即要具有高度的即兴演奏的能力,使音乐灵活多变。“韵”即韵律感及风格味道。
东北秧歌音乐以五声为主,也有相当数量的六声性乐曲,七声性的乐曲仅占一小部分。
东北秧歌音乐的调式以宫调式、微调式较多,羽调式、商调式次之,角调式的乐曲较为少见。宫调式、微调式较为明亮,这两种调式较多的原因与东北秧歌音乐中很多乐曲的情绪热烈、欢快有关。
东北秧歌的节奏富有变化,具体表现之一在主要步法“踢步”上。
踢步的做法是:一脚踢出时快而有力,快出快回,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要短,收回时,双腿着地时间要长,这踢出去的“短”和收回时“长”形成了东北秧歌的节奏差异。
关东地区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关东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
关东地区民间称赞秧歌好喜欢用“扭得浪”来形容,即不但舞姿优美,而且腰胯摆得幅度大,节奏感强,表情有感染力,总之是不能平淡而要夸张,才符合关东豪爽热情的民风。
此外,秧歌的行进表演队形也要活泼新鲜。除通常的圆场外,还可以走出“二龙吐须”、“太极八卦”等许多花样,时快时慢,边走边变,加上演员服装的鲜艳色彩,看得人眼花缭乱。
秧歌里的精彩部分是高跷,俗称踩高脚子。跷棍长两三尺,表演中也是走秧歌步和阵形,以扭得快、扭得欢为好。
秧歌中所扮的人物,既有披红挂绿的大姑娘、小媳妇儿、也有抽长烟袋的丑婆子、戴纱帽的县官、呆头呆脑的傻柱子,以及跄驴、旱船等加带其他道具的表演,个个朴实憨厚、滑稽可爱。
另一类角色则是民间熟知的小说戏曲人物,如《西游记》中的四师徒、《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和许仙、过海的八仙以及年画上常见的公子丫环、渔樵耕读等。
旧时扭秧歌都是男性,所以女性角色多是男扮女装,演起来更加大胆泼辣、逗趣可笑。
看秧歌最过瘾的是遇上打对台,即一个场子来了两支秧歌队。因为过年时的秧歌大都给赏钱,所以按照不成文的规矩,一个演出场地只能留一支秧歌队。
如果两伙秧歌队同时到,或是后到的秧歌队不愿退让,那就只能以演技分高低。扭得好,能吸引人的留下,技不如人的自动退出。
每逢这时,两支秧歌队都得拿出看家的本事,格外卖力,较着劲儿地扭。
秧歌的主要乐器是唢呐和锣鼓。表演时,秧歌队伍是随着唢呐声和锣鼓的节奏走的。优秀的喇叭匠,不仅会的曲调多,演奏技巧高,而且还练就许多绝活。
技艺高超者能在吹奏的同时,两个鼻孔里各插一只燃着的香烟,头顶和两臂各放一只盛水的碗,走着吹、转着吹、登上桌子吹,喇叭不断、香烟不灭、水碗不洒。
这类绝活平时用不着,遇到想多讨赏钱或打对台的时候才亮出来,出奇制胜。所以,办秧歌的都尽量请当地名气大的唢呐匠。
东北大秧歌的演出形式以拜年贺喜为主,在城镇,秧歌队要到当地官署和商家铺户以拜年名义演出,在农村则是坐着大车到附近的村屯,在村公所或富家大户宅院中演出,也有登门拜年之意。
这种演出,受拜者要预备烟茶款待,并在秧歌队临走时给秧歌头赏钱,有的还要管饭。通常,秧歌队拜年事先已选好对象,主要是给能够给得起赏钱的人拜年。当然,演出时当地男女老少都可以免费看热闹。
过去关东地区农村过年,一是图喜兴;二是讲面子。假如哪个村没来秧歌队拜年,村里的人都会觉得不开心。因此,如果本村不办秧歌,各家按*摊钱,派人去外村接秧歌,为村里增添过年的喜庆气氛。
办秧歌的发起组织者,或是商家富户,或是行政机构,或是民间组织,负责招集本地擅长于此道者,并置办服装道具、聘请鼓乐班子、组织排练、筹划演出安排等。具体事项通常是由一位演技好、威望高、办事能力强的秧歌头负责张罗。
过年开扭的秧歌到正月十五至十六两天达到*。这时走村串屯的拜年已经结束,街上的商家店铺也开始了新一年的营业。
元宵佳节之日,秧歌队纷纷集中到当地最繁华热闹的市镇街道,进行*式的演出。有的还特意办出与赏花灯气氛融为一体的秧歌。
街市上精彩表演此伏彼起,热闹非凡。酷爱秧歌的演员们也都在满街观众的喝彩声中尽展才华,过足了秧歌瘾。因为闹过这两天之后,他们就要卸去彩妆,回到田地和作坊里,成为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