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2 10:0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2 20:59
首先,培养孩子的社会化。德育的培养要从孩子的社会化开始。社会化是一个过程。——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会承担社会角色,并逐渐丰富自己,从而形成个性,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孩子的社会化学习主要是指学会与他人、与社会、与人、与物交往的规范。社会上有诚实、善良、虚伪、真实、美好、美好的事物。老师和家长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目的地教育孩子。因为孩子从出生就已经在社会上了,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手段,孩子通过模仿社会上良好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因此,*教育对儿童社会社会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社会的摇篮,父母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生活中无形中为孩子树立榜样。
2.从小注重孩子良好性格和行为的培养。如今,孩子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是全家人的宠儿和期待。父母渴望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害怕孩子受苦受委屈,从而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这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强,内心软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努力奋斗的道路上缺乏性格力量,形成追求生活享受、不珍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好强等不健康的性格,阻碍他们良好性格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给了孩子,一切都牺牲了,连自己的幸福也牺牲了。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一个人小时候的习惯很稳定,会工作一辈子。它需要知识和道德的引导,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对孩子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2 21:00
首先,父母带孩子到户外玩耍的时候,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吼大叫,不要到处乱跑,在吃完零食和水果之后,不要把果皮纸屑到处乱丢,要养成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的好习惯。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2 21:00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在幼儿德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幼儿和幼儿道德教育影响以稳定的方式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矛盾。幼儿德育过程中的矛盾必须经过两次转化才能化解:首先,将幼儿教师提出的德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动机;然后,幼儿再将道德意识和动机付诸行动,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幼儿德育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例如,良好的性格,有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