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鉴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0 23: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04:33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在19世纪创作的一部小说,20世纪*十年代时,这部小说曾在中国读者群中十分流行。但其实,《红与黑》在法国出版之初反应平平,并不是这书不好,而是因为它太过现实锋利的笔触令大众无所适从。
红,是他那颗赤诚的毫不加掩饰的最真实的内心,是的,随着故事的发展,当于连迫不得已在狱中放缓他的步调,忘记他的野心,开始审视生活的时候,他发现瑞纳夫人才是他的挚爱。这份到后来深入于连骨髓,支撑他走完生命尾声的真爱是如何得来的,或者,如果把爱比喻成两个人之间的精神桥梁,那么瑞纳夫人一定是桥梁的主要建设者。于连,是个聪明的人,而且要比大部分人更有勇气和胆量,他心思敏锐,自然感受的到瑞纳夫人的一片赤诚,诚如他所说,瑞纳夫人给了他母亲般的爱,这份爱奉献且无私,柔情且蜜意,所以他可以在瑞纳夫人前放心的做自己,那大概是我们所追求的最舒适的相处状态。但是他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冀,他更渴望远方飘渺的远大前程和数不尽的财富,他渴望跨越阶级,安身于上层圈子,更甚者,打败那些腐朽的资本家,将他们踩在脚下。所以事情败露,或者有个可以让他离期冀更近的机会的时候,他几乎没怎么痛苦的抉择,便决定离开。
那黑是什么呢?那便是为了达到他的野心和*,他虚与委蛇,洞察四方,以他敏锐冷静的思维赢得那个傲慢的侯爵女儿的芳心,想着借此打下一片功名伟绩。可是,他的出身注定了他在这条路上的坎坷。说实话,在这本书里,我非常喜欢那个些许傲慢的玛娣儿特。她的性格里有很多的幻想和冒险色彩,但是她头脑冷静,思维清晰,她所有的行动,无论对错,都是经过她自己的分析斟酌做出的。她的分析都是多么令人赞同呀!“哪一桩大事,开头的时候,不认为是在走极端?只有事成之后,芸芸众生才觉得似乎是可行的。”,“我每天的生活,绝不该跟前一天的相差无几”,“我的小于连正好相反,他就喜欢单*匹马,独自行动…”。看吧,哪怕是对于连的爱,她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爱的是什么。正是因为她这份思考的能力,所以在最开始的阶段,才会出现感情的反复,因为偶尔她会觉得于连或者爱情本身也不过如此,当然其中也包括她和于连身份的悬殊。只是遗憾,当这位聪明的小姐决定克服天大的困难,决心和于连一起生活的时候,被瑞纳夫人的一封信搞得一团糟糕。只是遗憾,于连将她看透,却不是真的爱她。
一些份量较重的声音继续致以这部伟大的作品:
美国教授费迪曼:《红与黑》是我平生最受益的书籍。
法国杰出小说家纪德: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高尔基:《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是一首“灵魂的哲学诗”。
《外国文学史》:《红与黑》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法国有专门研究司汤达和《红与黑》的学问——“司汤达学”和“红学”,还有专门研究该书的“司汤达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