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俗语说:“寒从脚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1 14:5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23:50
人的双脚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少,如果受凉,微血管要痉挛,进一步使血液循环量减少。
冬季双脚站在地面上,会散发大量的体温,使脚的温度降低,从而增剧微血管痉挛,供血受阻又进一步降低双足的温度。这样不仅导致冻疮,而且影响内脏,成年人还会引起胃痛、下腹痛、月经不调、阳萎、腰痛、腿痛等疾病。
另外,一旦脚部受寒后可以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微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慢,身体抵抗力削弱,于是潜伏在鼻咽部位和新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就乘机大量繁殖,使人伤风感冒、发生气管炎等疾病。
寒从脚起:自助“足疗”
老一辈人就有“寒从脚下起”、“人老脚先衰”一说。天气变冷,只要你动一动,便可享受“足疗”带来的好处。
热水泡脚 缓解疲劳
足部是人体经络分布最丰富的部位之一,同时也是全身神经数目最为丰富的地方。在热水浸泡的过程中,水温对足部穴位的温热刺激,可以使气血流行顺畅、脏腑精气充盈,同时血管扩张,组织养料供应充分,代谢废物清理彻底,受热的大脑代谢也十分活跃,也可能分泌一些令人愉快的物质。除了可以缓解疲劳外,热水泡脚对其他某些不适或疾病状态也有着较好的改善作用,例如:
紧张 热水沐足可以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
头痛 沐足在舒张外周血管的同时,也舒张大脑的血管,加上交感神经的放松,大部分头痛会得到缓解。
失眠 大部分失眠与精神紧张、脑动脉硬化导致大脑缺氧密切相关,沐足可以使之得以改善而有助于睡眠。
双腿运动性疾患 如膝关节退行性变、腓肠肌损伤、足关节扭伤、跟骨炎(足跟痛)等,只要不是急性期,都可以通过沐足促进损伤康复。
足部皮肤、汗腺的疾患 如脚癣、脚臭、脚干裂、冻疮、脚汗过多等,经常沐足可促进好转或痊愈。
高血压病 沐足时全身血管扩张,同时精神放松,从而达到降压效果。
其他 另外,沐足对感冒、颈椎病、鼻炎、支气管炎、神经官能症、下肢浮肿麻木、四肢不温、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四肢厥冷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经、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泡脚须知
水温并非越烫越好,按摩并非越重越好 过烫的水除了可能会导致烫伤外,还会导致全身血管过度扩张,引发一些重要器官(大脑、心脏)的缺血。另外,身体从热水中获得过多的热量需要通过大量出汗散发,可能引起虚脱。因此水温以适中为宜。
按摩时也并非越大力越好,因为过大的力度可能会引起疼痛和韧带、关节的损伤。另外,力度过大会使足部的穴位受到强烈的刺激,有时会产生虚脱等不适或不良反应。
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足浴 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足浴后注意补水 沐足、按摩过程中及后半小时内应饮用温开水300~500毫升,以补充沐足期间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对于儿童、高血压患者、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中风后遗症患者,应有专人护理,防止损伤皮肤。如果足浴中使用的药物引起了皮肤过敏,应该立即停止足浴,必要时可以到医院治疗。
禁忌证要注意 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活动期,严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低血压,皮肤破损或皮肤感染,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都应禁止沐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23:51
“寒头暖足”胜吃药
“寒头暖足”是古代医家泻实补虚的治疗准则,也是一条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
先说“寒头”。一般情况下人的头部总以相对地保持寒凉为好,这样才有利于健康。人们工作紧张忙碌之时,用冷水洗一洗脸,能起到清醒头脑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效果。长年坚持用冷水洗脸还能预防感冒。具体做法是先打上一盆冷水,事先吸足一口气,将整个脸部浸泡入水中,能坚持 多久就坚持多久,可以反复进行几次;再将双手浸泡入水中数分钟,然后再用毛巾蘸水清洗脸部。这样做既可以润肤明目,又可醒脑提神,还可驱寒,更可预防感冒。
再说“暖足”。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因而有“寒从脚起”之说。因此,足部保暖很重要。有的人常用炉火烤足,这样容易导致足部皮肤皲裂。最好的暖足方法是用热水烫足。做法是先用脸盆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再准备一个热水瓶,然后双足入盆浸泡,水温宜高一些,但必须忍受得了,并以不伤足为原则。每次濯足最好在20分钟以上,水温低了就从热水瓶中倒入一些高温的水,使水温始终保持热烫。
坚持用热水洗足可以驱散寒气,温暖全身;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及时消除疲劳;早上运动之后用热水洗足可以健脑强身,夜晚就寝以前用热水濯足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用热水烫足还有利于治疗脚癣。
http://www.39.net/health/djbj/ysyd/74735.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23:51
因为冷空气密度大,比热空气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23:52
北京卫视养生堂决定健康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