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治家篇:柔弱胜刚强,圆融胜偏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4 20: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8 05:11
2022.06.20 周一 晴 D170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70
《菜根谭》治家篇
31 柔弱胜刚强,圆融胜偏执
原文: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能及圆融。
译文:永远都是柔软的舌头还在而坚硬的牙齿却已经脱落,可见刚强终究胜不过柔弱;往往门板腐烂了,而经常转动的门轴却从未被蛀蚀,如此看来偏颇固执怎么也及不上左右逢源、宛转圆通。
解读:“刚,往往性脆,脆则易折断;柔,则有韧的一面,则相对长久。”由此可见,一味执拗不知变通是无法长久的。这是道家老子“柔弱不争”思想的阐释,“柔弱不争”思想既来自于老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源于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体悟,意在引导人们以柔克刚,以独特的取胜之道和全身保家的生存处世之道有效调节个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
32 福来不必喜,祸来不必忧
原文: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
译文:上天要降灾祸在一个人身上时,一定会先给些许的福分滋长他的骄傲之心,所以福运来了不要高兴得太早,要看自身是否懂得接受。上天要降福运在一个人身上时,一定会先给些许的灾祸来使他警惕小心、稍做惩戒,所以灾祸来了也不要太过忧虑,要看自身是否会自救。
解读: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伯河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是因为缺少这么一群天敌。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渐繁衍壮大。
自古以来,数不清的先贤事迹也在为今人树立危机意识。吴王夫差被胜利冲昏头脑,当骄奢淫逸成为他的生活方式,当“遍江南独我尊,气凌空将湖海吞”被当作他的骄傲,他已无暇接纳伍子胥的进谏直言,早把“居安思危”抛到九霄云外。相反,勾践的屈辱求和,卑身事吴方使其破釜沉舟,反败为胜。即便后来回到越国,勾践依旧撤下锦绣被,睡在柴垛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口悬在床头的苦胆,用以铭记曾经的亡国之痛、石室之辱。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夫差、勾践的典故正是“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真谛的诠释。
33 贫贱难用情,富贵难好礼
原文:贫贱所难,不难在砥节,而难在用情;富贵所难,不难在推恩,而难在好礼。
译文:身处贫贱时难以做到的事,不是难在磨砺自己的节操,而是难在施予感情;身处富贵时难以做到的事,不是难在广施恩德,而是难在按礼行事。
解读:处在贫贱地位的人,保持节操、磨炼气节固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更难的是如何调度自己的感情,如何表达自己。
正像宗白华先生所说的那样:“深于情者,不仅对宇宙人生体会到至深的无名的哀感,扩而充之,可以成为耶稣、释迦的悲天悯人;就是快乐的体验也是深入肺腑,惊心动魄;浅俗薄情的人,不仅不能深哀,且不知所谓真乐。”做到这一点需要阔达的气度。处贫贱不易,*这种气度更难。身为富贵的人及时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相对容易一些,比广施恩惠艰难的是怎么能够尊重施惠对象,这需要的也是一种气度,一种并不把自己的富贵当成可以炫耀资本的豁达气度。
34 瑰奇多惹祸,寻常享民福
原文:异宝奇琛,俱是必争之器;瑰节琦行,多冒不祥之名。总不若寻常历履,易简行藏,可以完天地浑噩之真,享民物和平之福。
译文:奇珍异宝,都是惹起人们纷争的器物;瑰奇不寻常的品行节操,多数会招来不好的名声。总比不上平常的经历与平和简单的行止,可以使人保全天地赋予的浑厚纯朴的本质,享受民物和平的福气。
解读:晋国想要攻打虞国,担心虢国会救虞国,如果攻打虢国的话,虞国又会去救虢国。晋献公为此烦恼,大夫献计说:“虞国的国君性情贪婪,酷爱宝物。您可以把好马与璧玉送给他,向他借路去攻打虢国。”晋国使者到虞国拜见虞君,献上宝物,阐明要借道的意思。宫之奇劝诫虞君说:“唇亡齿寒,虢国和虞国互相依赖,虢国灭亡了,我们也就会处于危险之中了。”虞国国君看到宝物十分喜爱,于是不听从宫之奇的劝诫。晋国消灭虢国之后,果然返回来攻打虞国,把虞国也消灭了。虞国国君把晋国送的宝马与璧玉都还给了晋国。虞国的国君因为贪图珍奇异宝,最终使自己的国家被消灭。
宋太宗拒绝州郡献奇禽异兽。他说:“国家之祥瑞在于宇内安宁,民风淳朴,珍奇异兽,何益于事。”他曾把管库所藏外国进贡之香料宝货,设公卖局出售民间。他甚至把大内藏库中金银器皿都令销熔以作他用。有人说:“其中有精巧者,可留作后用。”他说:“你等以奇巧为贵,我以慈俭为宝。”喜欢奇珍异宝容易为自己惹来争端,使自己的品行节操瑰奇怪异,很容易为自己招来祸患。所以与其惊奇喜异,不如保持纯朴平常更能使人享受长久的和平与福气。
35 眼前田地宽,身后惠泽长
原文: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
译文:人应该把眼前待人处事的态度放得宽厚些,只有如此才不会致使身边的人发出不平的牢*;对于死后遗留给子孙与后人的恩泽,则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些,这样才会使子孙后代永远怀念。
解读:严公想在城中营建一座大宅,草图大致已规划完成,唯独隔邻的民宅有根梁柱突出,使得严公的新宅不够方正。隔壁民宅的主人是对卖酸酒的夫妇,这栋房子是他们世代的祖产。相府的工头曾出高价,请屋主出让屋舍,不料遭到屋主悍然拒绝。工头非常生气,将此事禀告严公。严公说:“不碍事,你先盖房子的其他三面。”
开工后,严公命府中每日所需的酸酒都向隔壁的主人购买,并且每次事先付款。这对夫妻平日生意清淡,生活拮据,每天的收入不足糊口,严公知道后,便为他们介绍买主,从此生意好转,不久就因人手不足而招募工人,生意愈做愈大,屋内到处堆放米谷、豆类,石缸的数目也成倍数增加,屋内的空间自然益显狭窄。
这对夫妇感激严公的恩德,对自己当初悍然的拒绝感到惭愧,于是自动写下契据将屋舍献给严公,严公用城中其他的屋舍与他交换,由于屋主换得一间较大的屋舍,非常高兴,不多久就搬家了。
民宅的主人没有向令人生畏的权势屈服,唯独软化于恩德的施与,正是“使人无不平之叹,使人有不匮之思”的精妙之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