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7 04: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5:44
土壤(Soil)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陆地表面”说明土壤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则是土壤这一物质客体的基本必要组成分;“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说的是土壤的基本特性,即具有肥力;“未固结层”指其物理状态之疏松多孔,明显有别于坚硬固结的岩石等.
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后再经成土作用形成的阶段性产物,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变得疏松多孔,部分矿物彻底分解成为可溶性物质.生物的活动不仅加快了岩石风化进程,而且为土壤积累有机物质创造了条件,于是具有一定生物活性、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壤诞生了.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这一概念涉及到土壤学的各个分支.狭义的土壤肥力的概念是指土壤供给植物必需养分的能力.
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表明,土壤养分和水分对评价土壤肥力是重要的,但不能全面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肥力因素至少应包括养分、水分、空气和温度四个方面,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协调状态.
根据肥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将之分为自然肥力(natural fertility)和人为肥力(anthropogenic fertility).自然肥力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土壤所具有的肥力.也就是土壤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纯粹的自然肥力只有在原始林地和未开垦的荒地上才能见到.由耕作、施肥、灌排、改土等人为因素作用形成的土壤肥力称为人为肥力.人为肥力是在自然土壤经过开垦耕种以后,在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创造出来的.
农业土壤(又称为耕作土壤、耕种土壤),既具有自然肥力,又具有人为肥力,就其发生而论可以区分,但极难分出各自的权重.在农业生产上,土壤肥力受到环境条件、土壤管理技术水平以及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特点等的*并不能完全表现出来.我们把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映土壤生产能力的那部分肥力称为土壤有效肥力(effective fertility),又称为经济肥力(economic fertility),受环境条件和科技水平*暂不能被植物利用的那部分肥力称为潜在肥力(potential fertility),土壤潜在肥力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肥力.
土壤的植物生产性能还可以用土壤生产力(soil proctivity) 即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加以描述.土壤生产力高低除受到土壤肥力的影响外,还受到环境条件及植物本身因素的影响.土壤肥力仅仅是土壤生产力的基础之一,要提高土壤生产力,既要重视土壤肥力的研究,也要研究土壤—植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凡能够直接提供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称为肥料(fertilizer).肥料又可分成有机肥料(organic manure)和化学肥料(chemical fertilizer),前者养分释放速度较慢,但肥效较长且兼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相当于医学上的“中药”;而后者养分释放速度快,但肥效时间短,植物可直接吸收,相当于医学上的“西药”.肥料可以直接施用于植物体,如叶面喷施、根饲等;更多的则是将肥料施入土壤后被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肥料则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因而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著名的育种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Norman E .Borlaug 在全面分析了二十世纪全球农业发展的各相关因素之后断言,全世界产量增加的一半是来自肥料的施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也表明,在提高单产方面,肥料对增产的贡献额为40%~60%.我国农业部门认为中国的这一比例在40%左右,从现代科学储备和生产条件出发可以预见,未来农业中,肥料在提高产量与品质方面仍继续会发挥积极作用.
在我国,占所有耕地60%以上的中低产田中,普遍存在着养分贫瘠问题.绝大多数耕地都缺氮,二分之一的耕地缺磷,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耕地缺钾,还有相当大比例的耕地同时还存在中、微量元素缺乏问题.在我国未来的农业中,化肥的总用量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尽管我国氮肥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化肥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但单位面积上的施肥量仍低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有限的耕地与沉重的人口压力,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施用化肥仍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