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老师的演讲也就这么一回事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4 08: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5 06:07
时间:2018年9月9日❤️
坐标:珠海喜来登酒店
很荣幸的感受了樊登老师的一场知识盛宴。解读了“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
听樊登读书会已经两年,第一次见到樊登老师,和印象中的一样。一个智慧的,幽默的,有亲和力的樊老师。
他穿着读书会的黑色T恤,黑底上映衬着“读书点亮生活”六个白色的字发着耀眼的光,一条休闲裤,和一双耐克鞋,很接地气儿的装扮。
关于内容的干货,不在此赘述。只是他的演讲让我惊呆了,PPT,没有!逻辑,看似混乱!
不过我居然没打瞌睡的听完了,为什么呢,就三点。
之前有一句话叫做:无ppt不演讲,可能只因为自己不太会做ppt,而且曾经罗胖的跨年晚会的ppt曾经亮瞎我的双眼,心里期待着樊老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
可是,整场二个半小时的分享,只有这个一成不变的背景板。
可是,可是,可是,他的演讲并没有因此而失色,反而听得更专注。
我在思考,如果他的演讲有ppt呢?会不会更加出彩。
如果有ppt,可能我会去拍照。
但试想一下,拍过的很多课程的ppt,回家真的看过吗?
所以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的思想足够吸引人的时候,没有ppt,或许是一件好事。当然,前提是,你必须传递给他人有价值的思想,而这个,可以通过读书去获得。
比ppt更重要的是传递有价值的思想。
在学了不少的演讲结构后,我努力的分析樊老师的逻辑结构,但没找出来。
樊老师知识面太广,思维太过活跃,他的思维一会儿从这个发散到另一个地方,半天没有跳回来。
但是这不并不足以影响我对他思绪飘走的那部分内容的关注,反而有更多想象和延展的空间。
并且二个半小时的演讲,没打瞌睡,没走神。
愿意是什么呢?因为他特别的会讲故事。
正好今天又听了“故事经济学”这本书。我才发现讲故事的确是太重要了。
电影大家都喜欢看是吧,广告里面也不少精品,都是因为有故事。
一些好莱坞的大片,都是去创造一些曲折经历的故事,故事也不是平铺直叙,有转折有冲突,扣人心悬,而能用语言把故事讲出电影一样的曲折和画面感,更需要深厚的功底。
而樊登老师就具备了这种强大的讲故事的能力。即使没有ppt,他讲的内容也深深刻画在脑海里。
他整场演讲里大概包括了几十个故事。
例如他讲到关于创业的人的执着,描述他们那股蛮劲。讲到他的一个朋友,特别喜欢发明,他们的项目是做厨房用品的,发明了一个锅,销量不好,为了打开市场,朋友兴冲冲告诉他说,又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就是考虑到盲人朋友的需求,让盲人也可以用这个锅,多人性化啊,特意在锅上增加了盲文。
樊登老师很无语,也不是特别针对盲人专用的锅,试想下,哪个正常人还会去买一个有盲文的锅呢。
他还说道,另外一个朋友发明了一个可以自动给汽车罩上遮光罩的设备,就是把那大圆盘放在车顶上,按钮一按,那些遮光布就哗啦一下从大圆盘里里旋转出来,把车罩上了。不用了又一按,那些布又哗啦哗啦的收进大圆盘里了。樊登老师一边说,还一边手舞足蹈的比划着,好像他的眼前真的有辆车。
那个画面感,就好像是有人在我面前用着一部设备,有嗡嗡的声音,有生动的语言,有肢体动作。
可是樊登老师觉得他认为在家有车库,在外晒会就晒会,淋雨就淋会儿,谁会去用那玩意啊。
但部分创业者对自己项目偏执的样子,深深的刻画在我脑海里。
生动的故事比逻辑更重要。
心流,是樊登老师讲过的另外一本书。
什么是心流?就好像我们时常一群人聚会吃饭,不好好聊天,各自玩着手机,饭菜的美味,没感觉,朋友聊天的快乐,也没感受到。
陪孩子玩的时候,突然想到有个领导的电话还没回,或者等会还有衣服没洗,陪孩子玩得也不投入。
心流就是你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去体会和孩子一起互动陪伴的快乐,感受到爱。
心流就是你全部思绪就在你眼前那碗面里,感受美味,感受美好的生活。
心流就是此刻用心的码字,沉浸在回忆樊登老师演讲里,并没有刻意的构思,文字如行云流水般的溢出。
樊登老师说,很多人演讲紧张或不在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太在乎自己讲得好不好,在乎自己的内容能不能被观众喜欢。
当我们过度关注外在表现的时候,表现反而不好。稿子的内容不是全部靠背的,而是要把自己的情绪和感情,都投入到你的内容中去。
当我们关注着自己的呈现,就没法达到心流的状态了。
樊登老师说,我今天感觉到自己在心流里,一点也不累。
达到心流状态比背稿更重要。
即使没有ppt,即使没有很好的逻辑,但有思想,有故事,再进入到心流的状态表现出来,二个半小时的演讲,无一人不是聚精会神。
看上去轻松诙谐的聊天式演讲,其实也是不断练习重复的成果。
成功的演讲,只要这三点:
有价值的思想+生动的故事+进入心流状态
用心读书,让我们的思想更有价值。
用心感受生活,记录点点滴滴的故事。
用心察觉当下,向内求,找到心流。
这样的演讲才是最打动人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