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4 11: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0 01:44
就整个清朝历史而言,乾隆朝权臣,钮祜禄·和珅的名声绝对不亚于清朝任何一位帝王。这位出身满洲落魄武职世家、父母早亡的可怜娃儿,虽为后世熟知,很大程度上却得益于他的负面形象——巨贪,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堪称教科书一般的仕途生涯,官场升迁速度。
经过影视剧的演绎、野史传闻的杜撰,和珅的负面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但历史上真实的和珅,绝非一个只知道阿谀奉承、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的奸臣形象,能从一个蒙荫获得的三等轻车都尉的低级爵位,一步步走向臣子的顶端,几乎历任清朝所有显要官职,无论是实权官职、虚衔官职还是臣子爵位,和珅都做到了极致状态。这一切,绝非简单地得益于乾隆皇帝的宠信和仰赖。
抛开我们必须谴责的贪腐行为,钮祜禄·和珅的为官之道,绝对是值得学习的所在。
对于钮祜禄·和珅的出身和背景,《清史稿·列传一百六》有着明确记载: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藉,为文生员。乾隆三十四年,承袭三等轻车都尉。
“少贫无藉”就是对和珅出身的最好说明,但好在其父钮祜禄·常保有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父母早亡、家境贫瘠的和珅蒙荫获得了爵位的世袭,于乾隆三十七年成为三等侍卫,品秩正五品,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干部。
如果说和珅的仕途升迁有着借祖上东风的便利,但也仅此而已,进入仕途以后,从一个正五品的三等侍卫开始,和珅开始了自己开挂的人生。
从乾隆三十七年的正五品,到乾隆四十一年的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国史馆副总裁、赏一品朝冠、赐紫禁城骑马等等,仅仅五年的时间,和珅就成为正二品实权、正一品名誉品秩的*,圣眷正隆、如日中天。
自乾隆四十一年开始,和珅更为开挂的仕途生涯才算开始,乾隆五十一年,和珅任文华殿大学士,监管吏部、户部;嘉庆三年,晋一等公。
文华殿大学士虽不是“三殿三阁”大学士的顶端,但居诸殿阁大学士之首的保和殿大学士自富察·傅恒以后,终满清一朝,再无设立。也就是说,担任文华殿大学士的和珅已经做到了大学士的顶端。
对于和珅在清朝朝堂之上所达到的高度,并不能用简单的品秩高低来划分,抛去一个“超品级”公爵不说,单就和珅把持朝政、权势凌驾于嘉庆皇帝之上的至高地位,就说明了一切。
那么,和珅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仕途的顶端,在皇权高度集中的乾隆朝实现权倾朝野的至高地位呢?
01 抓住绝对领导的饥渴点,针对性进步
和珅到底何时真正获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眼相加?
首先,应该肯定历史上和珅的英俊长相,史载和珅乃系一副“男人身,女人相”,绝对美男子的长相。清朝为官,外观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加分项,和珅能够在众多侍卫中间,因为一场契合时宜的“救场”翻译,成功引起乾隆皇帝的注意,固然有其扎实学问的原因,但是对和珅长相的欣赏,也绝对不容忽略。
一张好看的脸,让和珅有了被乾隆皇帝青睐的机会,但真正让乾隆皇帝绝对对和珅委以重任的原因,却并不在于此。
和珅从仪仗队侍从转任户部管库大臣的乾隆三十八年,大清王朝已经度过了鼎盛时期,此时的大清、此时的国库,已经是另外一幅模样: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皇帝已经完成了四次南巡;乾隆三十八年,清朝已经完成了六次大型战事,国库的严重消耗、亏空和乾隆皇帝、大清王朝日渐增长的开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乃系当前乾隆皇帝必须面对的主要矛盾。
和珅正是看到了乾隆皇帝这位“绝对领导”的饥渴点,在担任管库大臣期间,认真学习财务管理、理财知识,为乾隆皇帝和大清王朝的诸多巨大开销的支持,提供了理论性和操作性基础。
也就是说,和珅看到了乾隆皇帝缺钱的“饥渴点”,就针对“理财、敛财、生财”方面进行了着意学习和进步,这才是和珅逐步获得乾隆皇帝青睐的主要原因。
乾隆四十一年,正是因为在管库大臣任上的优异表现,和珅被擢升为户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民政部和财政部的联合副*,得到了“专项才能”发挥的舞台。
02 创建职场圈子,以绝对领导为唯一服务对象
有了基本才能的基础,和珅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得到了更大更高的表现舞台,但对于和珅而言,乾隆四十一年以后的仕途走向,才是其真正需要刻意经营的关键时期。
拥有了乾隆皇帝的赏识,拥有了实实在在的权力,和珅开始了职场圈子的搭建。
“一大原则,三个基本方针”
一大原则:乾隆皇帝是职场圈子的唯一服务对象,一切从乾隆皇帝的需求出发,想尽办法满足乾隆皇帝在施政过程中的所有追求。
三个基本方针:1、疯狂敛财,充分保证乾隆皇帝所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开销
和珅在嘉庆四年被论罪抄家,抄出来的巨额财富,并不都是贪污受贿所得,更多的收益来源于其高超的“理财能力”,来源于和珅“钱生钱”的指导思想。在乾隆皇帝对和珅的众多赏赐中,当铺、钱庄的赏赐次数屡屡鉴于清朝历史文献的记载。
乾隆五十五年,和珅费尽心思也无法满足乾隆皇帝的巨大开销时,他又“创见性”的创造了“议罪银”制度,*犯罪,可通过交纳一定的银两来免罪,而所收银两收入内务府库,供乾隆运用。
作为一代“盛世帝王”,《乾隆王朝》对于乾隆皇帝的演绎应该是充分尊重了历史史实,乾隆皇帝是不管国库有没有钱,国家财政收入几许,自己需要钱的时候,大清管家——和珅就必须拿出来。而和珅就是通过“生财有道”硬生生的满足了乾隆皇帝长达数十年的浩大开销,仅此一点,和珅能不被乾隆皇帝仰赖和委以重任吗?
大约在乾隆三十年以后,大清王朝逐渐由盛转衰,但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美梦中的乾隆皇帝却始终以“盛世帝王”自居。
对于乾隆皇帝的美梦,作为臣子的和珅非但不能叫醒,还要想尽办法让乾隆皇帝享受这盛世带来的美名。
乾隆四十五年之前的和珅,大力惩治贪腐,在数次贪腐案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乾隆四十六年,和珅在*苏四十三起义的过程中,并非如影视剧中的刻意抹黑,起到了掣肘的负面影响,而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作为封建王朝盛世的主要标志,《四库全书》的成书对于乾隆皇帝的影响,可想而知。而作为《四库全书》的正总裁官,和珅的功绩更是不容小觑。
在乾隆日益昏聩的老年,越来越听不进忠言,又好大喜功,自诩十全老人,认为自己能够及的上祖父康熙、父亲雍正,而和珅就用此来麻醉乾隆。
总之,和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手段,让乾隆皇帝安安稳稳、舒舒服服的躺在功劳簿上坐享“盛世帝王”之美名。
3、结党营私的同时,压制和制衡其余朝臣势力,充分保证乾隆皇帝对于朝政大权的绝对掌握,确保乾隆皇帝的皇权稳固。
乾隆四十九年以后,也朝堂之上掌握了实权的和珅已经成为当时“乾隆朝四大势力”之一,和以阿桂为首的武官派、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以钱沣为首的反对派分庭抗礼、相互压制和制衡。
自古以来,明君对于党争的态度,除了在必要时期进行有效打压以外,更主要的是利用党争,利用朝臣权力的平衡,达到皇权的高度集中,稳固皇权。
作为乾隆皇帝的嫡系,和珅同其余三大势力的对抗并不仅仅是“结党营私”,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让乾隆皇帝始终掌握主动权,逐一灭掉冒头的朝臣,以达到权力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终极目的。
03 在乾隆和嘉庆之间,和珅的英明抉择
对于和珅的最终结局,好多人都会有如此疑问:既然和珅如此工于心机、善体上意,为何就没看出来乾隆皇帝对于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为何不提早巴结和拉拢皇十五子爱新觉罗·永琰呢?
就算是乾隆皇帝秘密立储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在永琰继位成为嘉庆皇帝以后,为何也不向嘉庆皇帝靠拢,反而一条道跑到黑,最终走向了灭亡呢?
其实,这正是和珅用以延续生命,用以自保的无奈选择。
在乾隆朝权倾朝野,其党羽势力遍布朝野各个职能部门、京外地方*,如果和珅临时改变阵营,势必会损伤到“贪官派”的根本利益,和珅会被“群而攻之”的几率将会大幅度提升。
对于和珅而言,其贵不可言的超高地位、权倾朝野的巨大权势,均来自于乾隆皇帝,他唯一的主子和服务对象,也是乾隆皇帝。也就是说,在乾隆皇帝驾崩之前,和珅是绝对不能改换阵营,转投向嘉庆皇帝怀抱的!对于六十多年,掌控一切的乾隆皇帝而言,即使是行将就木,也是不允许人背叛的!
也就是说,和珅只能一条道跑到黑,否则就是死路的提前到来,别无选择。
或许,和珅就是乾隆皇帝“富养”的一个关键人物,是给嘉庆皇帝留下的“一个礼物”,更是对自己几十年挥霍无度的弥补。
钮祜禄·和珅,命运合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