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5 00: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1:21
心理史学的提出,和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S.弗洛伊德及他的精神分析学说有直接的联系。弗氏等认为,运用该学说的无意识理论、释梦理论、人格学说和性的理论等进行历史研究,有助于开拓历史认识的视野。1910年,弗洛伊德撰有《莱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这是一部体现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人物传记。一些人认为,这是西方心理学和历史学的完美结合,是心理史学一次成功的尝试。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在普及精神分析理论,而不是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史学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心理史学开始摆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使心理史学开始具有完备的现代史学的意义。1957年,美国历史学会*威廉·兰格在看到社会史、经济史、科学史和心态史等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呼吁加强心理史学的研究。新一代的心理史学家强调,心理史学不是在历史资料里面发现心理学的概念,而应当从心理分析学的角度来考察这些史料。1958年,美国学者E.H埃里克森的专著《青年路德:一个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出版,他在进行心理分析时,高度重视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被公认为是心理史学的奠基之作,成为心理史学问世的标志。他还认为,心理史学的实质,是用精神分析学说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活动。这种认识,反映了西方心理史学的主流观点。60年代以来,心理史学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1965年,在埃里克森、李夫顿等人的努力下,心理史学方法研究小组成立。1972年,心理史学协会在纽约成立。1973年,《心理史学杂志》和《心理史学评论》等专业学术刊物创刊。在美国,约有1/3的大学开设心理史学的课程。影响所及,借助精神分析学说撰写历史人物传记蔚然成风,也成为心理史学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
美国《心理史学评论》(The Psychohistory Review)系其主要的发表重镇,为目前重要的心理学学术刊物。“心理史学”在华语社会中因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Issac Asimov)的科幻小说,及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的故事得以普及,但真正认识这门学说的人并不多。
心理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社会群体的心理史,如种族歧视、法西斯主义等;在童年史和家庭史研究中,对人的童年时代和家庭生活进行心理分析。
P.洛温伯格的《解开往昔之迷》(1985)详尽探讨了“纳粹青年追随者的心理历史渊源”,认为那一代人在其性格形成的决定性时期的遭遇,特别是童年早期的遭遇,他们在童年时期心理形成和*社会化方面的共同经历,导致了他们成年时期性格上所有的畸变。
近年的心理史学研究中,更加重视使用非精神分析方法。一些研究者还强调,对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个体或群体的心理解释,只是诸多分析历史人物中的一种,或者仅是其他解释的补充,并不是要取代其他的解释。这些认识,反映了心理史学发展中的一些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