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6 02: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8:09
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
原文(节选):
《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释义: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扩展资料: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开明、风调雨顺,但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宋仁宗庆历五年(一零四五),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