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6 04:0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2:59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全国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的五千余万增加到一亿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亿五千万。
明末清初四十余年期间的频繁战争和频繁的瘟疫灾荒饥馑疾病使得再次遭受一次浩,康熙初年,全国社会已稳定,社会生产普遍恢复,人口也开展增长。
到时了乾时期人口更是暴增,原因是雍正皇帝施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以及江南地区双季稻的栽培和红薯、玉米、蚕豆、花生等高产农作物的推广。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时全国有38310万人,其中华南人口比重为71.4%,华北28.6%。
人口超过两千万的有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广东;不足两千万的有直隶、湖南、福建、山西、陕西、甘肃;不到1000万的有云南、贵州。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有太湖平原、长江流域、大运河沿线。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从商朝时期就有人口调查,在战国前期就有详细的人口统计,可惜文献资料没有流传下来,或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多不完全精确。但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16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人口资料多见于正史中记录的纳赋人口,但是由于为了逃避赋税等原因,有为数不少的人口并不见于正史的记录,而且有很多和尚道士奴婢部曲等也并不归于此类,造成统计上的偏差。在战乱当中,国家控制力下降,人口逃逸,所以往往人口数据需要加入估算才更接近于真实。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国语》记载,周宣王时也进行过人口调查。但真正详细的人口调查起源于战国初期,但当时的资料并没有流传下来。估计在战国后期的前230年,根据当时各国兵力及资料推算,中原各国人口总计30,000,000人。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当时已有了人头统计。这可以视为我国户籍登记制度的萌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口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2:59
根据《明史》记载,明朝的人口在明太祖时期约6054万人,之后会少一点,到了万历年间约6069万。所以根据《明史》记载,明朝的人口不超过7000万,由于当时外来物种红薯等的引进,所以人口是可以达到这么多的。当然了很多学者觉得这个人口数量不准确,太少了,也是估计计算人口肯定都是有误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