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静待花开”到底怎么操作?教科书式示范来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7 10: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9:11
作者 | 朱雪琴 幸福双翼资深导师
1
被误解的“静待花开”
随着科学育儿理念的普及,“静待花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之类的观念,被越来越多家长认可。
的确,接触过很多孩子之后,我越来越笃定: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孩子。
但随着这些理念的流行,有些家长容易进入一个误区——把“静待花开”理解为家长放手不管,让孩子随意发展。
事实上,面对孩子愿意“静待花开”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在等待过程中,家长用怎样的智慧和方法去引导和帮助孩子,才是关键。
《游戏力》一书的作者劳伦斯•科恩说过:轻推,帮孩子战胜焦虑。
科恩博士提出“轻推”的4个步骤,与幸福双翼“341肯定法”不谋而合:
1.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做到不评判。(肯定情绪)
2.把任务分解,陪孩子一起,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3.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辨认孩子的情绪临界点,既不让他逃离,也不让孩子被吓到(肯定情绪),可以暂停,但不能放弃。
4.当孩子跨越,及时给予反馈,让他知道自己已经有很大的进步(肯定做得好的地方),从而激励他接受接下来的挑战(肯定可以提升的地方),当然也允许孩子退行,多拥抱和鼓励。
这里的“轻推”是指:在孩子面临挑战、不知如何向前时,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用充满爱、接纳、理解及巧妙的方式,给到孩子恰到好处的支持和帮助。
唯有如此,孩子那朵独特的花朵,才可能在适合的时候灿烂开放。
之前我在带领一个周末的孩子课程时,遇见一个内敛、羞涩的女孩。
女孩在我和妈妈共同支持下的改变,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静待花开”,什么是恰到好处的“轻推”。
2
“这也算进步?”
女孩叫小洁。
第一次活动,是在爸爸的陪伴下过来。看到她有些紧张,我发出主动邀请:“你可以帮我摆一下凳子吗?”
面对我的邀请,她有些茫然,不知该怎么回应我。看着还没缓过劲儿的小洁,我说:“没关系,等你愿意的时候再来吧。”
爸爸离开后,独自面对新的环境,小洁更加拘谨。
小洁参与了大部分活动,老师让做什么活动就跟着做,但满脸紧张。
最后一个活动,她坐在后面,我邀请她参加时,她小声地说:“我不想参加。”
“你是有点累了,想休息一下吗?”我问。她点点头不说话。
我尊重她的节奏:“好的,那你就在这里看我们玩吧,等你想来的时候随时欢迎哦!”
课后,我和妈妈交流,妈妈反馈说她是一个慢热的孩子,比较内敛,和姐姐开朗的性格相反。
我说:“孩子性格属于内敛、慢热型,就需要更多时间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群体,我们一起给孩子更多时间。”
在我的建议下,妈妈对自己做了反思:“两个孩子性格完全不同,姐姐很开朗,以前无形中就拿她和姐姐比较,总觉得她要是也像姐姐一样就好了。现在我们知道,要尊重孩子不同的性格和节奏。”
第二次活动一开始,小洁依然坐在后面,我邀请她参与,她问:“我不想参加,可以吗?”眼神略带不安。
我摸着她的肩膀说:“可以的,等你愿意的时候告诉我哦。”绘画环节时,她在我的邀请下愉快地参与了。
课后妈妈问我小洁的参与情况,我如实反馈。
妈妈略带担心:“她总是不愿参与,一直这样下去怎么办呀?”
我分享了我的想法:
“对于小洁来说,融入新的群体需要更多时间。第一节课她虽然参与了活动,但这是她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结果。
从尊重和表达自己的角度来看,这次她能将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就是很重要的改变——她敢于尊重和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妈妈若有所思:“这么看来,她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一个进步啦?”
我说:“当然呀,尊重自己、表达自己,是安全感增强的表现之一。”
3
慢热孩子变形计
第三次课的热身活动,小洁依然不愿意参与,但带着笑容看得很认真,表情放松很多。
有一个助教在我的建议下,主动与小洁互动,小洁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休息时,我主动跟她聊天:“一会儿我们一起玩吧,你试试看,说不定你会觉得很好玩呢?”她笑着点点头。
“反应大挑战”环节,助教拉着小洁一起加入活动,小洁有些羞涩但不再拒绝。
后面的活动,总能看到小洁的身影,她安静不多话,却已经和义工妈妈成为贴心的好朋友了。
课后,妈妈开心地告诉我:
“昨天回来我问她感觉怎么样,她说交到一个阿姨大朋友,很开心。
我又问她是真的觉得不好玩还是不好意思参加?她说:‘是我不好意思,其实我也很想玩’。
我觉得她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找外界的借口,也是进步。”
妈妈做到了“静待花开”的第一步:放下标准,带着欣赏与肯定的眼光,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孩子反馈。
活动结束后,妈妈在“静待花开”上更进一步:当孩子面临挑战畏缩不前时,通过用启发式提问和把挑战拆分的方式,帮助孩子往前迈进一小步。
以前小洁写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会习惯性找爸爸妈妈或姐姐帮忙,如果第一时间没得到回应,就会生很久的闷气。
这天晚上,小洁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但妈妈正在忙着做饭,爸爸还没回家,姐姐在写作业。
没人第一时间帮助自己,小洁有些不开心。
妈妈边做饭边问旁边有点蔫儿的小洁:“妈妈暂时没办法帮你,你除了等别人帮忙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小洁沮丧地说:“我不知道。”
妈妈提醒她:“还记得上次活动时,老师教你们画过一个选择轮,你可以试试看能不能找到三种以上的办法呀!”
小洁拿出纸和笔,画了一个圆圈,并把圆圈分成好几份,开始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问题。
过了一会儿小洁兴奋地过来找妈妈:“妈妈,我想到办法了!”
妈妈立马肯定她:“哇!你真是一个有办法的孩子,快跟妈妈说说你都想到什么办法了。”
小洁一反常态地大声说:
“我可以先写其他会写的作业;
我也可以等姐姐写完作业之后,再请她帮忙;
我可以先休息一下再去写,可能我就知道怎么做了;
我也可以做下运动和游戏,老师说多玩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呢!”
妈妈停下手里的家务,接过小洁画的选择轮,认真地看了又看,满心欢喜给小洁一个大大的拥抱:“哇!你的小脑袋里藏着这么多办法啊!”
小洁一扫刚刚的沮丧,享受地跟妈妈拥抱在一起。
妈妈跟我分享这件事时,非常激动:
“要知道她一直都是比较被动的状态,面对困难也是被动地等着别人帮忙,即便不开心也不肯表达出来。
没想到这次我的提问和启发,能调动她的积极性,当她自己行动起来想办法时,她其实很享受、很自豪。
我跟她开心拥抱时,她兴奋地抱着我跳来跳去,恍惚间我还以为我抱的是活泼的姐姐呢!”
那之后,我跟小洁妈妈有过几次沟通,总体来说,小洁比之前活动开朗、自信主动很多。
从第一次见面时茫然,到第二次羞涩地说“我不想参加”,到结交到好朋友,再到主动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慢热的小洁在我和妈妈的接纳、理解、邀请、启发式提问下,一点点打开自己,从被动到主动。
孩子的蜕变过程,也是妈妈逐步学会放下标准、懂得肯定与欣赏、尝试启发引导的过程。
静待花开,需要的不仅仅是等待,等待背后还需要家长——
学会理解孩子;
懂得孩子行为背后的根源;
并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给以恰到好处的支持和引导。
静待,从来不是一个什么都放任不管的被动状态。
而是一个父母静下心来,*自己教育智慧和方法的主动过程。
图片 / 视觉中国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