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0:09
1.柿角斑病 柿角斑病在我国南北分布都很广,南方各省都有发生,造成柿树早期落叶和落果,影响产量和树势。除危害柿外,还能危害黑枣(君迁子)。
(1)症状 角斑病为害柿树叶片及果蒂。叶片受害,初期在正面出现黄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呈浅黑色。因受叶脉*,病斑最后呈多角形,密生黑色绒状小点,有明显的黑色边缘。病斑背面黑褐色,也有黑色边缘及小点,但不如正面明显,也较少。果蒂病斑发生在蒂的四角,深褐色,病斑两面都可产生黑色绒状小点。角斑病严重时,可造成采收前一个月提前大量落叶,随后落果,而病蒂则大多数仍残留树上。
(2)病原(Cercospora kaki Ell.et Ev.),病原(见图2-115)属于半知菌亚门。病斑上出现的黑色绒状小粒点,即病菌子座。其上丛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上着生1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棍棒状。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30℃左右。
图2-115 柿角斑病菌
1.分生孢子梗及其基部菌丝块 2.分生孢子及其萌发
(3)发病规律 角斑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蒂及病叶中越冬。挂在树上的病蒂则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和传播中心,病蒂能残存在树上2~3年,病菌在病蒂内可以存活3年以上。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分生孢子从气孔侵入,潜育期25~38天。当年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亦可进行再侵染。柿角斑病发病的早晚和病情的轻重与雨季的早晚和雨量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降雨早、雨日多、雨量大,有利于分生孢的产生和侵入,发病早而严重。幼叶不易受侵染,老叶易受侵染;在同一枝条上,顶部叶不易受侵染而下部叶易受侵染。渠道边栽培的树或树冠下部及内膛的叶片,由于相对湿度较高,一般发病早而严重;病蒂多的树发病早而严重;靠近君迁子树的柿树发病也较重。
(4)防治方法 ①清除挂在树上的病蒂,这是减少病菌来源的主要措施。②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促使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低湿的果园,应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降低果园湿度。君迁子的蒂特别多,为避免其带病侵染柿树,应尽量避免在柿林中混栽君迁子。③药剂防治。关键是掌握好喷药时间,即落花后20~30天,过早过晚都不好。药剂可用1∶3~5∶300~600的波尔多液喷1~2次,也可喷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2.柿圆斑病 柿圆斑病(见图2-116)俗称柿子烘,南方的四川、重庆、浙江等省、直辖市都有发生。受害柿树早期落叶,果实提早变红、变软、脱落,影响产量和树势。
(1)症状 圆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柿蒂。病叶初期产生浅褐色圆形小斑,后变为深褐色。病叶逐渐变红,病斑周围产生黄绿色晕环。叶上病斑一般有100~200个。后期病斑背面出现黑色小点。病叶5~7天内可变红脱落,随之果实也变红、变软,相继脱落。柿蒂病斑圆形、褐色。
(2)病原(M ycosphaerella nawae Hiura et Ikata),属于子囊菌亚门(见图2-116)。病斑背面出现的黑色小粒点即为病菌的子囊果,初期埋生在叶表皮下,以后顶端突破表皮。子囊果球形或洋梨形,子囊丛生于子囊果底部,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纺锤形。菌丝的发育适温为20~25℃。
(3)发病规律 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果在病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在病叶上继续发育。5月下旬子囊壳、子囊成熟,形成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由气孔侵入叶片,经80~90天的潜育期,8月底至9月初叶片初现病斑,以后病斑剧增,10月开始大量落叶。该病菌不产生分生孢子,没有再侵染现象。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土壤贫瘠,树势衰弱者易受病菌侵染,受害也重。
图2-116 柿圆斑病
1.子囊果 2.病叶 3.子囊 4.子囊孢子
(4)防治方法 ①秋后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以大大减少侵染来源。②药剂防治。柿树落花后(6月上中旬),即子囊孢子大量飞散以前,喷布1∶5∶400~600波尔多液保护叶片,可以大大减轻病情。一般地区,集中喷药一次即可。在重病地区,若能在半月后再喷1~2次,效果将更好。药剂除波尔多液外,也可喷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图2-117 柿绵蚧
1.雌成虫 2.雌成虫腹下卵粒 3.若虫 4.被害状
3.其他病害(见表6)
表6 柿其他病害
表6 柿其他病害(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