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空门缘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0 07: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6 07:40
在隋朝乃至隋唐时期,和尚的数量是严格受控的,否则当兵种田的男丁会缺乏,交粮纳税得不到保障。因此和尚并非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行,也就是普通人想当僧人如同报考国家公务员。
一日娇奢淫逸的隋炀帝做了个美梦,心情无比愉悦,便大发善心,派大理寺卿郑善果去洛阳选拔14名僧人。
而当时的郑善果正是大隋王朝著名的伯乐,素有“有知士之鉴”美称,来到洛阳更是不敢怠慢,极目视之所能,对踊跃参加剃度之人进行层层选拔,周密考量,以自己专业化素养成功地“孵化”一个又一个和尚。
时至午时,该收工了,郑善国伸了一下懒腰,感觉肚子咕噜咕噜响,着实感觉很饿。于是郑善果整理好衣冠,背着手径直离开了选拔僧人的考场。
刚走到门口,就看到有一个孩子守在那里迟迟不肯离开。郑善国走上前去,定睛一看,着实大吃一惊,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见过如此英俊的孩子,面庞通透,如满月挂苍穹,眉秀锦口,凝聚银河星光,俊俏里饱含禅貌。
“孩子,姓氏名谁,家氏何如?”
“颍州洛州长史陈氏之后,姓陈名祎。”(玄奘的原名)
郑善果听闻心中暗喜,此小儿乃名门之后,便又问道:“长时间守在考场门外,意欲出家否?”
“习进业微,不蒙比预”(我学习佛法的时间很短,功力尚浅,没有资格去考试)
因为当时出家有年龄*,郑善果听后十分震惊,说话得体有度,既表达出出家的愿望,又巧妙的绕过年龄的门槛儿。
其实此时玄奘的年龄仅有13岁,还没有达到出家年龄标准。
郑善果又问:“如若剃度出家,可知出家做为?”
“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我要把如来佛法继承下来,要将佛教发扬光大)
此话一出,非同凡响,郑善果对小玄奘的佛学修养极其赞赏,对他的相貌也极其喜爱,于是便给玄奘开了后门,准许他免试入围,玄奘此后变成了一位正式的出家和尚。
而此时,考试委员会却乱成了一锅蚂蚁,对此极其不满,他们认为整个洛阳只有14个金贵名额,而郑善果却偏偏把其中的一个名额给了小玄奘。
此时郑善果,却不以为意,用轻蔑的眼光注视着这群蠢货,解释道:“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此话信心十足,铿锵有力,令那些满腹牢*的人哑口无言,心想:算了,毕竟他是头儿。
就这样,玄奘便剃去三千烦恼丝,了却了凡尘步入佛门。13岁的年龄,小玄奘没有选择顽皮玩耍,而是将身心交给了佛祖,在浩瀚无边的佛学海洋中打坐、参悟、诵经。
童年的玄奘读诵了诸多经典,非儒家雅正之书不读,而童幼之党不交,精习佛学。很快,少年玄奘就在洛阳的佛学界里名声噪起,当然这与郑善果的慧眼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