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帝制王朝国运都不过300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6 01: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30 02:26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六合、统华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制王朝,直至1912年清帝退位,中国共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帝制朝代,有包含汉、唐、宋、明清等7个国祚超过150年的帝制王朝。
这些帝制朝代都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强*弱地方的*集权化*制度,总体来说,都具备以下特点:
1. 独尊儒术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大且统一的思想力量。
2. 科举制度保证了国家人才的充足供应。
3. 血缘道统伦理形成的 社会 基层治理体系。
这使得华夏文明形态稳定而又精致,按道理来说,帝制朝代的国家应该非常稳定、国祚应该很长才对,但纵观每个朝代, 国祚基本不会超过三百年,这个是一个巧合呢?还是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在支配?下列是笔者整理的我国重要朝代的国祚,供读者参考:
表面上看,有这样一个逻辑:每朝开国,上个王朝的利益阶层全部被归零,国家的利益格局重新分配,新的官僚集团崛起, 社会 资源分配相对公平合理。统治阶级往往也会对前朝灭亡的原因进行总结,励精图治,国家逐步强盛,随后在温床中成长起来的帝王,治国理政能力渐衰,官僚体统逐步腐朽,道德正统逐步被既得利益集团裹挟,土地兼并严重,甚至民不聊生,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
事实上,官僚*、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等要素,对老百姓而言,只要不威胁到最基本的生存,基本不会造反。道理很简单,造反取得政权的成功率其实非常低,所以掉脑袋是大概率事件。 相反,如果老百姓最基本的生产无法保证时, 就会起来造反,因为横竖都是死。
综上,关于帝制朝代更替的周期问题,学者提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逻辑,那就我国古代气候冷暖更替基本上是每三百年一个循环,与朝代更迭周期大致吻合。 而农业文明的 社会 性质造成了它的全部生活资料都来源于农产品, 最重要的农产品是粮食,它的产量对气候的依赖度非常大,到寒冷期时,粮食会大幅减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饥荒,严重的话就会遍地流民、爆发农民起义。特别是在每个朝代后期,统治阶层的腐朽和土地兼并等问题,通常会对农民起义爆发和朝代更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 就从气候的角度讨论过王朝兴衰的话题。通过对过往5000多年的气候变化与王朝兴衰进行对比,他发现气候对 社会 发展存在着“冷抑暖扬”的文明韵律,具体来说就是寒冷时期,所处的 历史 阶段往往战乱不断、动荡不安,温暖时期所处的 历史 阶段往往国富民强, 社会 稳定。
此外,香港大学教授章典,詹志勇等教授在2004年曾撰文《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争、 社会 *和朝代变迁》说明唐末到清朝气候与朝代更替、全国*的关系,并总结到“气候变化确实在人类 社会 文明的发展中扮演了比我想象中更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我国 历史 上中原王朝经常和北方游牧民族打仗,但为什么秦朝和汉朝就能把游牧民族打得满地找牙,魏晋南北朝就打不过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魏晋南北朝的天气太冷了,年平均气温比以往低了两三度。气温越低,雨水少,多耕荒芜,粮食大量减产。而两军交战,粮食越多,战斗力越强。所以没有战胜游牧民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气候原因而导致了粮食极度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