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居士——果戒法师 中国佛教净土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48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0:06

佛教在中国,信仰的人最多,误解的人也最多,多数人以为的佛教,就是那些供奉偶像的寺庙、那些为死人念经的僧尼、那些木鱼、那些钟磬、那些……代表佛教。所以,很多人也就认定佛教是消极的,是逃避现实的。其实,那些只是出家人的佛教,而且还是变质流俗了的佛教。佛教的根本精神,几乎已被这股流俗的浪涛所吞没。 �0�2 修学佛法的法门虽多,大体上说,可分三大类: �0�2第一是人天道; �0�2第二是解脱道; �0�2第三是菩萨道。 �0�2 学佛的宗旨,是在求取解脱道;学佛的著力点,却在于人天道。尤其是人道,乃是生死与解脱的最大关键。所以,学佛的人,不能离开了人天道而另求解脱道。 �0�2 解脱道的求取,也不等于佛果的圆成,解脱生死的人,要想成佛,必须将人天道与解脱道兼顾并重,这便称为菩萨道。 �0�2 从性质上说,人天道是偏重于福业的经营,比如布施、救济、放生、戒杀、社会公益等等;解脱道是偏重于慧业的修持,比如持戒、修禅、拜佛、念佛、听经、看经等等。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心中起心动念的区别:如有恋世的心、虽修慧业,仍是人天福报;如有出世的心,虽营福业,也归解脱之道。 �0�2 毫无疑问地,学佛的目的,不在人天道;也不仅在自求解脱,重要的是一切众生能得解脱,自求解脱是慧业,助他解脱是福业,福慧双修,便是菩萨道。可见,佛教的宗旨虽是出世的,佛教的方法却是入世的。因为自求解脱,是求解脱世间的种种苦恼,所谓出世,是出离世间的苦恼。救济众生,是为帮助众生解脱世间的种种苦恼,虽然出世,却不逃世。 佛教所谓的解脱,是重于心──精神的自在,不受五欲的烦恼束缚,便是心解脱,便可离欲界而生色、无色界,乃至出离生死。若能不受无明的习业及无知的束缚,便是慧解脱,便可超脱生死,乃至成佛。 因此,解脱了的人,固然不受生死的束缚,但也并不就是不受生死,为了度众生,他们仍须生死。不过,他们的生死,是出于自由意志(愿力)的自主,不同于一般凡夫的生死。 说到菩萨道,菩萨道的精神,是佛教的根本,菩萨道的修持者,则以在家的身份更为适宜。至少,在家人的生活范围,可比出家人更大更广,深入群众而接触群众,正是摄化群众的最佳方便。所以佛经中的菩萨,除了极少数外,都是现在家相。当然,现在家相的菩萨,并不即有男女性的差别,三界内的色界天,已经没有男女欲,何况是圣位的菩萨。菩萨多现在家相的原因,说明菩萨道的修持者,最适合在家人的身份。 �0�2 解脱道是可贵的,但不如菩萨道更加可贵。因为菩萨道的修持者,除了自求解脱,还要助人解脱;既是解脱道的求证(或已取得)者,也是人天道的实行者。从实质上说,菩萨虽现在家身,却比出家圣者更伟大。这也正是大乘佛教一向责斥小乘心行的基本原因。 �0�2 但是,在家人实践人天道的福业,是容易的,只要出钱出力,多做社会公益的慈善事业就行了。至于要求在家人能像莲花生于污泥而不为污泥所染──修持解脱道,那就比较难了。如果只行人天道而不修解脱道,那仅仅是人天道而非菩萨道,只能换取来世人天界中的福报,不能解脱生死,更不能自主生死。这也就是出家人比在家人更加尊贵与超胜的因素之一。 �0�2 根据这一要求,便可进一步的知道,同样的在家人,信佛与未信佛的人是不同的。未信佛的在家人,纵然他是最伟大的慈善家,那也仅可获得人间及六欲天的福报,福报享尽,仍要堕落三途──傍生、饿鬼、地狱中去受苦。 至于信了佛的在家人,纵然不能确实修持解脱道,也能对于解脱之道,生一向往之心,所以也必将进而修持解脱道。今生修不成,来生乃至许多许多的来生之后,必将有修成解脱道而得到解脱道的希望。信佛的在家人,纵然不能积极地经营人天福业,最低限度,也不致积极地造作三途的恶业。所以,同样是在家人,信佛的要比未信佛的,前途更有希望,也更有保障。 �0�2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多以为“居士”这个名称,是佛教称呼在家男女信徒的专有名词,其实不然。 �0�2 一个名副其实的在家居士,便是一位大乘的菩萨。虽然,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很难,�0�2可是,我们总不该因菩萨道的难行而就不行。虽然不能即生成就圣位的大乘菩萨,如若继续种下了大乘的善根,终究必将成为圣位的大乘菩萨。 �0�2 所以在家的居士们,不要气馁,在家人虽在解脱道的求取上比出家人相差一阶,然在菩萨道的实践上,却比出家人的条件优胜得多。 �0�2 我们知道,人天道的主要德目,是五戒十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为五项必戒的德目,故称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称为十善。)解脱道的主要德目是戒、定、慧的三学。菩萨道的主要德目,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六度包含了三学,三学又包含了五戒十善。所以,菩萨道才是佛教的根本道。 �0�2 在六度之中,以布施为首。可见,菩萨道的实践,是以布施为重心。因为要度众生,必须先要安慰众生,先使众生在物质上与精神上,得到了安慰,然后才能对你发生好感,接受你的化导,并也信任你的化导。 �0�2 布施,分有财施、法施(离苦的方法)、无畏施(给怯弱者鼓励)三种。财施属于物质的,法施与无畏施属于精神的。理想的布施工作,最好能三种并重,一般的众生在现实生活的驱迫之下,对于物质的要求救济,远比对于精神的要求寄托更为急切。在佛教,以布施的工作来说,居士要比僧尼更能做得彻底。因为根据律制,出家人是不该有财富也不会有财富的,既然没有财富的积蓄,对于物质的布施,就无法做到。即或今日的僧尼,未见有几人是把银钱一戒持得清净的,但是除了公有的寺产,也不致有太多的私产。 所以,出家人,只能以佛法布施,以无畏的精神鼓励,却不能利用物质来救济。虽在佛经中说,布施的功德,以佛法的布施最为殊胜,但在前面说过,接引众生的先决条件,应以物质第一,至于教化众生离苦得乐──走向解脱之道,是佛法的功能,这个功德虽大,却不是解除现实贫困的直接方法。 �0�2 至于居士,如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菩萨道的实行者,也便可以做到三施并重了:自己有财富,可用物质救济贫困,自己深通佛法的胜义,可以用来教化众生,安慰众生,鼓励众生。所以,真正的大乘精神,虽由出家的大菩萨乃至佛陀来摄化,一般凡夫的出家人则不能充分表达出来,唯有发大心的在家居士,才是菩萨道的理想实行者。 �0�2 大多数的正信居士,是在人天道与解脱道的交叉路口徘徊,既向往解脱道,却无法摆脱人天业。乃是在人天业中,慕求解脱之道。他们当然还是幸运的,也是可敬的,最低限度,他们必将走上解脱之道,乃至走上真菩萨道的。 �0�2 信心第一要紧,如不建立深切的信心,一切的问题,都是不必谈的。对佛教,首先要有正确的信仰,信仰的中心是佛法,佛法能使我们离苦得乐。皈依三宝之后,便能从三宝的启导之下,得到人生大道的指归: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0�2 不杀生(不杀动物,而非即是吃素)、不偷盗、不邪淫(不与夫妇之外的异*接)、不妄语、不饮酒。五戒本是三皈弟子的必修德目,皈依三宝与受持五戒,是一不是二,如果皈依了三宝而不受持五戒,好比只向学校登记注册,而不真去上课完成作业,那只是种善根而得不到现实的利益。五戒十善是人天道中的人天业,如果不能落实,那就连人天道中的人天果位都保不住,岂能解脱生死?�0�2 持戒、布施,是重于福德的培养。若得佛法的正知正见,如理奉行佛法的话,那就必须从闻法入手。看经,也是闻法之一,但是,经义博大精深,亲近善知识,“往诣塔寺,专心听法”的点化讲授,仍是必须。这是居士进寺院的最大目的。�0�2 这是对于真谛的体会或领悟,这是从闻法的精进实践而得的一种实证经验。佛陀时代,每对俗人说一次法,便有很多人,由闻法而见谛,证得初果,那就是慧具足的典型。一个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该照着俗人的生活轨范去生活,而且要比没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更积极、更和谐、更美满、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唯有如此,才能使得自己愉快,使得他人敬仰,并使他人乐意来接受自己的影响。 俗人生活便是建设和乐的家庭。对父母要尽孝,对子女要慈爱。敬与养,教与育,做到自己最大的可能,才算尽了父母与子女的责任。夫妇,是家庭的重心,彼此之间,一定要坚守贞操,要敬爱对方,要体贴对方。夫妇间的感情融洽了,纵然是贫苦的生活,仍是一个可爱的家庭。�0�2 家庭和乐,主要是建立在夫妇之间的感情上。家庭的幸福,主要是赖于经济收支的平衡。居士,应当从事各种正当的职业,来谋求生活的所需,除了屠业(包括渔业及荤菜馆等)、盗业(包括赌业及走私等)、淫业(包括酒家、舞场、妓院等),其他的或农、或工、或经商、或公教,都是可以选择的。经济的作用是在促成生活的幸福,是在达成道德的目的。 先把家庭经济的基础巩固了以后,除了家庭正常生活的所需,如果仍有余力的话,就该用于家庭以外的福德──供养三宝及公益慈善等的事业中去了。所以《杂阿含经》中也说,居士的财产,应该分作三种用途:一是供养父母;一是养育妻子儿女乃至周济亲属、朋友、仆从等;一是供养沙门、婆罗门(三宝即在其中)。�0�2一个居士,应该时常亲近三宝。但如不顾家庭的事务,放弃了对于父*女及夫妇的责任,专来亲近三宝,那不是佛所希望的事。除非已经尽了对于家庭的责任。一个居士,应该无条件地供养三宝。但如克扣了父母的所需,减少了子女的营养,节省了丈夫或妻子的生活费,降低了仆人的工资等等,拿来供养三宝,那也不是佛所希望的事。除非得到了对方的许可,或者是出自各人的甘心情愿。�0�2 一个居士不能由于信佛而破坏了家庭的和睦,应该由于信了佛的缘故,而使家庭更加和乐起来。否则的话,你的家人,因为不满你的不顾家庭而只顾三宝,他们不但对你起反感,也连带著对佛教起反感。这样一来,你本为了恭敬三宝,却使你的亲人变成了三宝的反对者,这是非常不幸的事。居士是理想的菩萨道的实行者,菩萨是以救度众生为要务。如今,你把自己的亲人,拒之于三宝的千里以外,还谈什么救度众生呢?�0�2 有人说,人类是社会的动物,所以,凡是人的生活,便不能脱离社会。所谓社会的定义,应该是“有组织的团体”。所以,我们最大的社会,可以包括全体人类,最小的社会,可以小到仅仅是二人以上的结合。�0�2 因此,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社会是家庭的扩大。家庭,可以少到仅仅是夫妇两人的结合,社会可以大到全人类的组织,乃至在未来的太空世纪,可将星际的人类也概括在内。所以,社会的含义是不受空间及时间所*的。�0�2 从佛教的立场说,一个在家的居士,他所活动的范围,可比一个出家的僧侣深广得多,他所隶属的社会,也比出家的僧侣,繁复得多。所以,和居士谈社会及生活,是必须的。一个居士,在家庭中,有着很多的身分:对父母而言,是儿女;对儿女而言,是父母;对弟妹而言,是兄姊;对兄姊而言,是弟妹;对配偶而言,是夫妻;对父母的父母,对儿女的儿女,乃至对亲属的亲属等等,皆会成为各各不同的身份。由一个家庭扩大而成为一个家族,再扩大至家族以外的社会:对老师而言,是弟子;对弟子而言,是老师;对长官而言,是属下;对属下而言,是长官;对*而言,是人民;对团体而言,是团员、党员、社员、会员;尚有朋友的朋友,关系人的关系人等等,都是形成社会形态的因素。一个居士,就是生活在如此繁复的社会关系之中。一个理想的菩萨道的实行者,便很乐意生活在如此繁复的社会关系之中。因为,有了关系,才有接触的机会,有了接触的机会,才能引导他们归向解脱之道的唯一处所──佛、法、僧三宝。�0�2 但是,要度众生,单凭一股宗教狂热的情绪是不中用的。宗教的狂热,固然能使人们生出赴汤蹈火的勇气,去宣传、去辩论、去冲锋、去陷阵、去战斗、去牺牲,但那决不能持久,也决不能产生深远的良好影响。 佛教,是以服务社会为菩萨道的表征。佛在往昔的无数生中,以种种身份、种种形态、种种方式,深入种种的族类群中,每每能居王的地位。所谓王,就是领袖,那些领袖的地位,不是仗武力打得来的,全是以服务大众的道德价值所感召而致的。因为,唯有真正能为大众谋幸福的人,才是最够资格做大众领袖的人,才是最能赢得众望所归,并心悦诚服的人,否则,那不是王,而是贼、而是盗、而是匪、而是枭!�0�2 因此,一个合格的居士,虽然不必在任何场合都要以领袖的姿态出现,至少,他该是受到任何场合所欢迎的人,乃至是能受到任何场合所尊敬的人。可惜不幸的很,据我所知,有些居士,当他们信佛学佛之后,竟与他们的社会关系疏远了、冷淡了、隔阂了,甚至被人视为孤独、冷漠、不近情理的怪物了。 当然,这是由于他们的慕道心切,他们一心向往解脱之道的出世生活,所以跟他们的社会关系,渐渐地脱节了,接不上了。纵然是出了家的人,对于名利物欲,固然要冷,但对于社会公益,仍当要热。事实上,在佛教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证大果位的人,对于社会大众,无一不是热烘烘的。这种热,就是悲心──菩提心的流露。信佛学佛,是为发菩提心,信佛学佛之后的居士,反而放下了菩提心,岂不成了背道而驰?最低限度,一个居士,不该是惹人讨厌的对象。要不然,那就是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乃至是亏辱了职守!既然不尽职守,仍然享受职守上的待遇或权利便是一种债务,便是一种罪行,便是一种因果!那绝不是一个居士的本色。有生活的义务,即使出了家的人,也不能例外。一个佛教徒的本色,应该是多尽义务,少享权利,才能获得众生的爱戴。�0�2 因此,佛为统摄一切团体的要求,说了四种德目,称为四摄法。“摄”是统摄和摄受,也就是领导或化导的意思。所谓四摄法,就是领袖人物所不可缺少的四种处世方法,切实地做好了四摄法的工作,便能感化群众,也能领导群众了。�0�2 四摄法的名称,就是:�0�2 第一、布施�0�2 布施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佛教凡是涉及社会人群的德目,无不注重布施,凡是有关居士的德目,无不鼓励布施,所以在《优婆塞戒经》中,虽列六度,但却特别注重布施一度的反复阐扬。因为唯有布施,才能使得社会的*得到适当的调节,也唯有布施,最能表达佛教的慈悲精神。一般人,误会了布施的原义,以为“施主”的名称,是居士对于寺庙所专用的。事实上,为三宝出钱,最好称为恭敬供养,为贫病孤苦的赈济,才是名副其实的布施。居士以财物布施,可以称为施主,僧尼以佛法布施,何尝又不是施主?说也难怪,末世的僧尼,多数只知劝请居士们给寺院出钱,积极举办佛教公益事业的鼓励,却很少做到法布施,不能宣扬佛陀的教育,不能续佛慧命,这是今后中国佛教的一大课题!�0�2 当然,布施是一种福业。福业的对象分为八类,称为八福田,那就是:佛、圣人(是大小乘未登佛位的圣者,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和尚(亲教师)、阿阇黎(轨范师──是教读师、依止师、戒师、皈依师等)、僧宝、父、母、病人。在这八种福田之中,居士在家应当首重父母,其次是佛、是圣人等,不供养父母而来供养三宝,那不是佛所希望的。但是《梵网经》中又说:“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这就是鼓励大家多做慈济事业。供养三宝当然要紧,救济贫病于死生的边缘者,尤其要紧。平时,除了父母,当以供养三宝为第一,遇到特殊情况,若有余力,当以济困扶贫为第一。这是居士们必须明白的事。�0�2 第二、爱语�0�2 所谓爱语,不是谈恋爱,也不是阿谀谄媚,而是用和悦的态度,来与他人共同谈论,这是由于悲心的自然流露。因为,菩萨看众生,没有一个不是自己的至亲骨肉,没有一个不是大善知识,没有一个不是未来的佛。所以,只有敬之爱之而唯恐不及。这里佛教所说的爱语,不仅是谈话的技巧而已,而是一种真诚恳切、和蔼融洽、感人肺腑的谈话。这就是得到了佛化实益之后的一种受用,一种智慧,一种修养。比如,对于苦难者的慰问,对于失败者的鼓励,对于成功者的赞美,对于顽劣者的劝勉(必要时也可以用呵斥来达成劝勉的目的)等等。一种和悦而恳切的谈话,总是受人欢迎的,这种谈话,便能促成社会的和乐、进步、安宁。我们知道,最善于调解纠纷的人,也必是最适宜做领袖的人,至少也是最能受人欢迎的人。万一遇到不可理喻的人,那也只好由著他去,不必勉强。�0�2 第三、利行�0�2 所谓利行,是指对团体公益的谋求和促进,用现代名词来说,就是为社会服务。现代民选的*,竞选时也都是说为了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乡里等等。实际上也的确应该如此,我们在任何一个团体,均可体验得到:凡是最能为团体利益著想,并且最能帮助大家解决困难的人,必然也是众望所归的人。一个伟大的领袖,必然有他对于社会所付出的贡献──服务。�0�2 第四、同事�0�2 所谓同事,是将自己融入于他所处的社会,将自己变为社会所公有的人,随著社会的需要而改变自己,而变成社会所需要的一个人。释迦世尊在菩萨阶段的随类应化,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都是同事的最佳典型。但是,将自己融入社会,并不等于随著社会的感染而消失了自己,随波逐流。融入社会的目的,是为领导社会,感化社会。 总之,四摄法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德目,小至一家,大至全人类,能有多大程度的实践,必有多大程度的效果。一个居士,应当随份随力地去做,才不致被教外的人误以为佛教徒是消极的逃世者,才能进一步地化导社会而净化我们的社会,实现人间净土。�0�2 但是,在一个居士的日常生活之中,必须每日抽出最低限度的时间,来将身心全部交给自己的信仰,如能定时定数,那是最好,至少每天不得少过两次用来修持: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拜佛、静坐、诵经、念佛(如环境嘈杂,观想默念即可)、忏悔(内心真觉悟,至诚真悔过,以及对于三宝恩德的感仰),选定一两种,作为日常的恒课,但于忏悔一项,不能缺少,唯有在不断地觉悟之中,才能不断地改往修来,才能不断地迈向成佛之道;唯有天天都是生活在“把错误的想法转成正确的想法”的境界中,才能把自己变换成有气质的人,才是最有新希望最有新发现的人。古人的宗教经验,往往也是从忏悔(觉悟就是真忏悔)之中得来的。忏悔不一定要仪式,跪著,坐著,站著,均无不可。不过,凡在功课之时,必须放下万缘,愿力相续,一心念佛,纵然少到每次仅仅数分钟,行持久了,日子长了,必有效验可观,至少,对于人生的境界,必将开朗豁达。这也就是解脱道的实践工夫。�0�2 居士吃素,那是很好的,但你一定要得到家人充分的谅解;如果希望在每月的六斋日,受持八关戒斋,那你至少要预先征得你丈夫或妻子的同意。否则,因为学佛,而使家庭失去和乐,那是不应当的。�0�2 总之,一个居士,应当是一位菩萨道的实行者,首先要变换自己的气质,再来佛化家庭,然后佛化社会。居士当拥护三宝,切不可毁谤三宝,奉事师长,依教奉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0:07

心戒法师 原名果戒法师,是个赤峰人。不是五台山的比丘果戒,不要搞错了。现在已经确定他是个邪师。网上可以搜到很多揭露他的不法行为帖子,他的*大多数都是抄袭剽窃的,很会伪装。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果戒法师刊登在中国佛教网的,完全是抄袭慧律法师的《找回内心的平静》,最早的网络转载见于2006年5月23日
果戒法师《怎样做合格的居士》是 抄袭圣严法师的《怎样做一个居士》

他的书《佛法让人生更美好》第三册完全是剽窃各种高僧大德的,这个行为明显是盗窃行为,是犯偷盗戒的,列举如下。这本书邪师心戒和弟子让很多人助印,请大家警惕了,一定不要上当。

1、佛渡有缘人是什么意思 原文:妙泽居士《佛学的真实面目》

2、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原文:净空法师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三十)

3、菩提心是修行的根本 原文:昌臻法师《菩提心的重要和怎样实践菩提愿心》

4、如何才是真正的修行 原文:土登相切桑布《如何才是真正的修行》

5、什么是迷信地学佛 原文:网络贴《一个被掩盖了数千年的惊天秘密!!!》

6、修行就是修正自己 原文:达真堪布《观察他人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

7、学佛的根本重在落实 原文:李炳南居士文章《学佛重在力行》

8、按八正道修行,心里才能清净 原文:妙善《成佛之道》

9、正确选择依止师,才能真实受益 原文:太桥旦曾堪布《女众弟子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依止上师》

智慧是怎么开的? 原文:净空法师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152卷)【或名分别尽。】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国外留学有用吗 花钱出国留学有用吗 !这叫什么号 百万医疗赔付后是否可以续保 前一年理赔过医疗险还能续保吗? 医疗住院险理赔后还能购买吗? 女生多大后可以不在长身高? 如何不用软件把手机投屏到电脑上手机屏幕怎样投放到电脑上 战时拒绝、故意延误军事订货罪既遂的处罚? 战时故意延误军事订货罪处罚标准 佛弟子学儒道会不会破三皈戒?(五台山比丘果戒) 关于法,报,化,三身解释一下 五台山果戒法师简介? 五台山比丘果戒法师在哪个寺院修行 哪位大神读过吴子兵法?对现代人有何指导意义?试析之。 浙江各地市经济排名? 在嘉兴地区,平湖、嘉善、海盐,哪个地方的经济更发达 有谁知道,浙江省各市的人口及GDP,人均GDP 嘉兴在浙江省城市综合实力排名 跪求浙江12个地区的gdp和人均gdp,急急急! 同样是5000亿元城市,嘉兴、绍兴角逐,哪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更强? 嘉兴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为什么嘉兴gdp却一直很低? 嘉兴市和湖州市哪个发展的好一点?哪个更发达? 嘉兴2020总人数口是多少? 在嘉兴地区,嘉善与桐乡,哪个的经济更好 嘉兴gdp2021年总量是多少? 浙江省各县市人均GDP排行(最新资料)? 嘉兴下辖哪几个市县区?各市县区的人数与2011年GDP分别是多少? 嘉兴的人均GDP有多少? 白水晶碎石正确消磁方法?求懂的人解答,谢谢! 脸部皮脂膜受损怎么修复 皮脂膜受损应该如何修复呢? 谁知道果戒法师:佛弟子应如何看待爱情婚姻? 皮脂膜损坏怎么办 佛教,梦里听到像男人声音在喊我姓名,听着可清楚了, 皮脂膜受损怎么修复? 如何修复皮脂膜? 皮肤的皮脂膜受损可以修复好吗? 怎样修复皮脂膜(也是角质层 表皮层) 皮脂膜,角质层受损怎么办 红酒怎么鉴别真假? 皮脂膜受损还能恢复吗 皮肤受损,如何修复皮肤屏障? 角质层和皮脂膜严重受损可以修复吗? 怎样鉴别真假干红葡萄酒? 皮脂膜受损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判断原瓶进口红酒的真假? 怎样辨别红酒的真假? 怎样辨别红酒的真假? 如何辨别红酒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