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许鲁斋谓儒者以治生为先之说,亦误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8 19: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1:18
问“文中子是如何人?”先生曰:“文中子庶几具体而微,惜其早死!”问:“如何却有《续经》之非?”曰:“《续经》亦未可尽非。”请问。良久,曰:“更觉良工心独苦。”“许鲁斋谓儒者以治生为先之说,亦误人。”
——《传习录·陆澄录》
不少心学爱好者对《传习录》这句“许鲁齐谓儒者以治生为先之说,亦误人”感到疑惑。有人问:“一个人以谋生为先,为什么就不对了?”对此,笔者认为必须联系上文去理解。
文中子、许鲁斋是什么人?
文中子,即王通(584-617),字仲淹,道号文中子,隋朝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
许鲁斋,即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金末元初怀庆路河内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解 释
王通由于对朝廷失去信心而辞官归乡,之后确立了续述《六经》的计划,决心以古代隐逸贤才为榜样,以著述和教学来为弘扬儒学作贡献。他用了九年的时间著成《续六经》(亦称《王氏六经》),包括《续诗》、《续书》、《礼论》、《乐经》、《易赞》、《元经》等,共80卷。王通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对整理及发展儒家经典有贡献,也有人说王通沽名钓誉、刻意模仿先贤。
王阳明肯定王通的续经工作是用心良苦、花费心血的,还为王通过早去世感到惋惜。
如果王通以谋生为先,大可在朝廷为官,只是他的志向是复兴王道,所以对朝廷失去信心之后,就“退而求诸野”,转而把理想寄托于续经和讲学上。因此,王阳明才说“儒者以治生为先之说”也有误导人的时候,并非完全否定这句话,更不是说人可以不顾生计地一心求学,而是对具体的事作评论。
这个问题也提示我们,理解古人的某句话,不能脱离相关话题;阅读古代经典,需要灵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