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06
我来回答
共1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2:48
百开头的成语:
百折不挠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百无一失 百无聊赖
百无禁忌 百闻不如一见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百岁之好 百思不得其解 百世之利 百鸟朝凤
百年之业 百年偕老 百年大计 百虑攒心 百炼成刚 百里挑一
万开头的成语:
万紫千红 万众一心 万象更新 万无一失 万死一生 万死不辞
万水千山 万寿无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事亨通 万事大吉
万世师表 万世不易 万人之敌 万人空巷 万全之策 万念俱灰
万目睽睽 万马齐喑 万马奔腾 万里长城 万籁俱寂 万劫不复
万箭攒心 万家灯火 万贯家财 万古流芳 万古长存 万古长春
万夫不当 万代千秋 万不失一 万不得已 万变不离其宗
编辑本段简介
风筝: 拼音 fēng zheng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编辑本段历史
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据古*载:“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 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
汉代——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
唐代——将被用于军事上的风筝,已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并于宫庭中出放风筝.
宋代——把放风筝做为锻炼身体的功能,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明代——以风筝载炸药,依“风筝碰”的原理,引爆风筝上的引火线,以达成杀伤敌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双纸控制风筝详图尺寸与解说。
日据时代——因军事的理由禁止放风筝,因为鲜艳的风筝可传递给敌方讯息,并提供飞机轰炸的目标。
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
1980年,风筝开始广受喜爱,除原来双线外,并演变成三线,四线的技术风筝或特技风筝。
编辑本段起源
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鲁班是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家、墨家创始人,也是鲁国人(一说宋国人),由此推断,风筝鼻祖”木鸢”的发源地,应是齐鲁一带。
木鸢产生于战争之中,用于战争之时,它随着我国丝织业和造纸的发明,不断演变、发展。相传,公元前203-202年,在楚汉相争对峙的最后阶段,汉兵先包围楚营,汉将张良借大雾迷蒙之机,从南山之隐放起丝制的大风鸢,并让*童子卧伏其上,吹奏楚歌,同时命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使楚营官兵思乡心切,不战而散,楚王项羽也自刎于乌江边。
至今留下张良“吹散楚王八千子弟兵”的传说。据《诚斋杂记》载:韩信准备谋反时“约陈稀从中起,乃作纸鸯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穿地人宫中”。《独异志》载: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围台城,简文缚纸鸢,飞空告急,搬取救兵解围。
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厉,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鸿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最初风筝常被利用为军事工具,用于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和通讯的手段。就如春秋时期,鲁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向(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又从其它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
美国也有放风筝的故事,当时的人们以为雷电与闪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惧,富兰格林则利用风筝,证明了雷电与闪光是空中放电的现象,而发明了避雷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4:06
百尺竿头 百年大计 百折不挠 百步穿杨 百炼成钢 百战百胜 百无一失
百无一是 百无禁忌 百年之好 百年不遇 百感交集 百发百中 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万人空巷 万古长青 万不得已 万家生佛 万古长存 万家灯火
万象更新 万马奔腾 万众一心 万无一失 万不死辞 万事亨通 万事大吉
十全十美 十之* 十室九空 十年寒窗 十指如椎 十万火急 十字街头
十拿九稳
没有了我找了很多个成语字典才找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5:40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万马奔腾 万水千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7:32
百折不挠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百无一失 百无聊赖
百无禁忌 百闻不如一见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百岁之好 百思不得其解 百世之利 百鸟朝凤
百年之业 百年偕老 百年大计 百虑攒心 百炼成刚 百里挑一
万紫千红 万众一心 万象更新 万无一失 万死一生 万死不辞
万水千山 万寿无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事亨通 万事大吉
万世师表 万世不易 万人之敌 万人空巷 万全之策 万念俱灰
万目睽睽 万马齐喑 万马奔腾 万里长城 万籁俱寂 万劫不复
万箭攒心 万家灯火 万贯家财 万古流芳 万古长存 万古长春
十恶不赦 十拿九稳 十全十美 十万火急
风筝: 拼音 fēng zheng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编辑本段历史
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据古*载:“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 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
汉代——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
唐代——将被用于军事上的风筝,已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并于宫庭中出放风筝.
宋代——把放风筝做为锻炼身体的功能,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明代——以风筝载炸药,依“风筝碰”的原理,引爆风筝上的引火线,以达成杀伤敌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双纸控制风筝详图尺寸与解说。
日据时代——因军事的理由禁止放风筝,因为鲜艳的风筝可传递给敌方讯息,并提供飞机轰炸的目标。
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
1980年,风筝开始广受喜爱,除原来双线外,并演变成三线,四线的技术风筝或特技风筝。
编辑本段起源
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鲁班是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家、墨家创始人,也是鲁国人(一说宋国人),由此推断,风筝鼻祖”木鸢”的发源地,应是齐鲁一带。
木鸢产生于战争之中,用于战争之时,它随着我国丝织业和造纸的发明,不断演变、发展。相传,公元前203-202年,在楚汉相争对峙的最后阶段,汉兵先包围楚营,汉将张良借大雾迷蒙之机,从南山之隐放起丝制的大风鸢,并让*童子卧伏其上,吹奏楚歌,同时命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使楚营官兵思乡心切,不战而散,楚王项羽也自刎于乌江边。
至今留下张良“吹散楚王八千子弟兵”的传说。据《诚斋杂记》载:韩信准备谋反时“约陈稀从中起,乃作纸鸯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穿地人宫中”。《独异志》载: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围台城,简文缚纸鸢,飞空告急,搬取救兵解围。
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厉,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鸿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最初风筝常被利用为军事工具,用于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和通讯的手段。就如春秋时期,鲁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向(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又从其它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
美国也有放风筝的故事,当时的人们以为雷电与闪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惧,富兰格林则利用风筝,证明了雷电与闪光是空中放电的现象,而发明了避雷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9:40
【百般刁难】用各种手段使对方下不了台。
【百步穿杨】百步之外射穿杨柳的叶子。形容*法高超。《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羽)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百般奉承】用尽各种方式,厚颜无耻地讨好人。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
【百弊丛生】各种弊端都产生出来了。
【百不获一】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百五回:“人品自会端正,文移自会清顺,晓畅,然着实是百不获一的。”参见“拔十得五”。
【百不失一】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箭术高超,或做事有充分把握。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明?凌?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他把算子一动,便晓得这人姓名,穷通寿夭,~。”
【百不一存】表示丧失殆尽。北周?宇文?《〈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南史?蔡廓传附蔡兴宗》:“时士庶危惧,衣冠咸欲远徙,后皆流离外难,百不一存。”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努力*得以提高。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宋?朱熹《答巩仲至书》:“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之势也。”
【百川归海】犹言万法归宗。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百辞莫辩】用任何言语都无可辩白。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百代过客】指时间永远流逝。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直逆旅也;光阴者,百代直过客也。”
【百代文宗】在久远的年代里能为文人楷模的人物。《晋书?陆机传》:“制曰:‘故足远超枚(枚乘)马(司马相如),……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百读不厌】形容诗文极好,无论读多少遍也不觉厌倦。宋?苏轼《送安?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堵皆作】众多房屋同时新建。《诗经?小雅?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百端待举】诸多事物等待兴办。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要点》:“经济建设是~,但须有缓急轻重之分。”
【百二河山】百二:指山河险峻且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之国。《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百发百中】每发必中。《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回见子牙,叩头在地:‘丞相妙计,~。’”又参见“百不失一”。
【百废待举】久置诸事等待兴办。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又参见“百端待举”。
【百废待兴】见“百废待举”。
【百废俱兴】久已荒废之事,霎时兴办。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
【百感交集】形容感触良多,心情复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思绪万千。”
【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风神各异之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界景象繁荣。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又参见“百家争鸣”。
【百花生日】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清?秦味芸《月令粹编》卷五:“《陶朱公书》:‘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清?吴趼人《情变》第八回:“每年二月十二日,相传是~。”
【百卉千葩】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明?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仲冬佳节景堪褒,百卉千葩逞艳妖。”又参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指各种流派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互为推进。也指因意见不同的争论。《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开放,呈现出一个~的局面。”
【百举百全】形容得心应手,每事必成,且好。《三国志?魏志?郭嘉传》:“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百孔千疮】百弊肆行,形势难以维继。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例:言不思己,行不顾人,蚁穴而不堵,必致百孔千疮,大难临头!
【百口莫辩】宋?刘过《建康狱中上吴居父》:“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又参见“百辞莫辩”。
【百里挑一】形容才华出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百里之才】只能治理百里之隅者。言即才能一般。《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百炼成钢】比喻经长期锻炼,身心俱强。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百了千当】事事有着落。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问:‘百了千当时如何?’师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川八穴,~,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
【百伶百俐】极聪明乖巧。明?马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女工针指,却也百伶百俐;只是心有些狠素。”
【百龄眉寿】祝人高寿之颂辞。唐?虞世南《琵琶赋》:“愿百龄兮眉寿,重千金之巧笑。”
【百年不遇】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见或少有的机会。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不是要开大会吗?~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
【百年大计】指关系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清?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百年难遇】见“百年不遇”。
【百年树人】形容育才之艰。《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百年偕老】参见“白头相守”和“白头偕老”。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俺衙内大财大礼,娶将你来,指望百年偕老,你只是不肯随顺,可是为何?”
【百年之柄】长久之权柄。《后汉书?班彪传》:“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百年之好】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妇。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四回:“忙了几时,到了重阳吉期,小峰同红蕖成了百年之好:”又参见“*之好”。
【百年之后】死的讳称。《曹操集?卷二?军谯令》:“为存者立庙,使视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俺女儿百年之后,可往俺刘家坟里埋也,去他张家坟里埋?”鲁讯《“题未定”草?五》:“您~,安葬何处?”
【百念皆灰】心灰意冷。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八回:“我如今~,只求归见老母。”例:心到喜处只顾乐,百念皆灰莫回头?
【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古时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宋?李?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那些玉?中的长春露酒也都由站在身边侍候的宫女接过去倾入一只绘着~的大瓷缸中。”
【百巧千穷】指有才能之人境遇反而不好。宋?陈师道《早起》诗:“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例:事事皆然,勤能补拙,拙则巧;百巧千穷,巧终穷。
【百舌之声】多口多舌(如水中鸭,嘎嘎不止)。《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
【百舍重茧】远道而行的艰苦。《战国策?宋策》:“公输盘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盘。”
【百身何赎】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南朝?梁?刘令娴《祭夫徐敬业文》:“一见无期,~。”
【百身莫赎】见“百身何赎”。明?袁宏道《去吴七牍?乞改稿一》:“旷官之罪,职~矣。”
【百世不磨】犹言名垂青史。《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唐?韩愈《送穷文》:“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百世师】品学皆优堪百代之表率。《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宋?苏轼《东坡后集?卷十五?潮州韩文公庙碑》:“匹夫而为~,一言而为天下法。”
【百兽率舞】各种野兽,相率起舞。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尚书?舜典》:“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蔡东藩、许廑父《*通俗演义》第三四回:“大礼告成,伺候各官,循例三呼,国乐以外,杂以军乐,仿佛有凤凰来仪,~景象。”
【百思不得其解】久思而不得解答。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百思不解】见“百思不得其解”。
【百思莫解】见“百思不得其解”。
【百岁千秋】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久远。《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明?康海《王兰卿》第三折:“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则不如另寻个身计。”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犹言:邻居好,是块宝。《南史?吕僧珍传》:“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宋?辛弃疾《新居上梁文》:“~,人生孰若安居之乐?”
【百万雄师】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宋?张载《庆州大顺城记》:“百万雄师,莫可以前。”*《七律?人民*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茫,~过大江。”
【百闻不如一见】眼睛比耳官更能寻找真理。《荀子?儒效》:“闻之不若见之。”《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
【百无禁忌】无所忌讳。清?范寅《越谚?名物?风俗》“百无禁忌,诸邪回避。”鲁迅《小说旧闻钞?封神传衍义》:“则知太公封神,古有此说。今人于门户每书姜太公在此,~,亦非无所本矣。”
【百无聊赖】精神空虚,无所寄托。汉?蔡琰《悲愤》诗:“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百无一成】一事无成。清?曾国藩《圣哲画象记》:“志学不早……驽缓多病,百无一成。”
【百无一能】(饭桶一个)什么都不会。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宋江道:‘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百无一失】见“百不失一”。
【百无一是】每事必错。
【百无一用】毫无用处。清?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月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获多不如存优。《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百业萧条】社会的衰败。
【百依百顺】一切都顺从别人。明?凌?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安公子是那女孩儿一般~的人。”
【百衣百随】见“百依百顺”。
【百战百胜】每战必胜,所向无敌。《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宋?苏轼《留侯论》:“项籍唯不能忍,是以~而轻用其锋。”
【百战不殆】久经沙场而不殒身。形容善于用兵。《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金史?刘炳传》:“自古名将料敌制胜,训练士兵,故可使赴汤蹈火,~。”
【百折不回】意志坚强,倍受挫折而毫不动摇。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百折不挠】见“百折不回”。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还不致完全破产。三国?魏?曹?《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万变不离其宗
形式上变化很多,但本质或目的不变
万不得已
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
万不失一
同“万无一失”。绝无差错
万夫不当
见“万夫不当之勇”
万夫不当之勇
万人不能抵御。形容极其勇健
万古长春
见“万古长青”
万古长青
亦作“万古长春”。永远像春天的草木一样欣欣向荣
万古流芳
亦作“万古留芳”。芳,香。指好名声。谓好名声永远流传
万古留芳
见“万古流芳”
万古千秋
形容经历的时间极久
万壑千岩
形容峰峦、山谷极多。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万户千门
①指众多人家。②形容屋宇深广
万家灯火
家家都点上灯。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
万箭攒心
像万枝箭攒集在心头。形容悲痛到极点
万劫不复
见“万劫不复”
万劫不复
亦作“万劫不复”。谓永远不能恢复
万口一词
见“万口一辞”
万口一辞
犹言异口同声。形容所有的人都是一个说法
万苦千辛
极言辛苦之甚
万里长城
①指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侵略所修缮的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的古长城。参见“长城”。②比喻不可逾越的障碍。③比喻国家所依赖的战将
万里长征
形容非常远的征程。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陈毅《送沈张诸君赴延安》诗:“万里长征不计程,指津自有北辰星。”后用以比喻所从事的长期的、艰巨的事业
万里鹏程
犹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万里迢迢
形容路程很遥远
万缕千丝
①千根丝,万根线。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②现多比喻两者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或感情、思绪纷繁。喻两者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或感情、思绪纷繁
万马奔腾
①无数匹马奔跑跳跃。②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进展迅速等情状
万马齐喑
亦作“万马齐瘖”。喑,哑。众马都沉寂无声。语本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后用以比喻人们都沉默,不敢发表意见
万马齐瘖
见“万马齐喑”
万目睽睽
犹众目睽睽。众人都在注视着
万年无疆
见“万世无疆”
万念俱灰
一切念头、打算都破灭了。形容失意或遭打击、挫折后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万签插架
谓书籍之多。语出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万世无疆
形容年代久远
万世一时
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难得
万事大吉
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孔明)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因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万寿无疆
千秋万世,永远生存。祝福、祝愿之语。旧时常用以祝颂帝王
万水千山
形容路途遥远险阻
万死一生
犹言九死一生。极言生命的危险。语出《汉书·司马迁传》:“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万无一失
形容绝对不会出差错。语本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万象更新
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万象森罗
纷然罗列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万绪千头
形容事物繁杂纷乱,头绪很多
万应灵药
各种病都能治的灵药。比喻任何事情都可以适用的好方法
万语千言
形容说的话很多
万众一心
谓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万紫千红
①形容百花齐放,色彩绚丽。多指繁盛的春色。②比喻事物的丰富多彩、欣欣向荣
十恶不赦 十恶五逆 十二金钗 十二金牌 十二万分 十发十中 十风五雨 十夫桡椎
十夫楺椎 十光五色 十寒一暴 十浆五馈 十拷九棒 十口相传 十里长亭 十里洋场
十米九糠 十眠九坐 十面埋伏 十目所视 十目所视, 十拏九稳 十拿九稳 十年窗下
十年读书 十年寒窗 十年九不遇 十年磨剑 十年生聚 十年生聚, 十年树木, 十亲九故
十亲九眷 十全十美 十人九慕 十日并出 十日一水, 十日之饮 十生九死 十十五五
十世单传 十室九空 十室九匮
参考资料:http://www.51windows.net/pages/cy/chengyu.12814.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2:04
百战百胜 万花齐放 万紫千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4:46
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7:44
十全十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0:30
百依百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4:18
十万火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8:22
成语词目 释义 出处 人气
万变不离其宗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 《荀子·儒效》:“千举万变,其道一也。”《庄子·天下》:“.. 578
万不得已 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417
万夫不当之勇 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 元·施君美《幽闺记·罔害璠良》:“此子六韬三略皆能,有万夫.. 476
万古长存 万古:千秋万代。指某种好的精神或品.. 元·无名氏《谢金梧》第四折:“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 447
万古长青 万古:千秋万代。千秋万代都象松柏一.. 元·无名氏《谢金梧》第四折:“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 683
万古流芳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头责秦子羽云。”刘孝标.. 397
万古千秋 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僧问:‘如何是五老峰前句.. 451
万贯家财 形容家产极丰。 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万贯家财,在赵江梅家作.. 416
万壑千岩 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 438
万壑争流 壑:深沟,借指溪流。许多溪水竞相奔..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 791
万家灯火 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 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万家灯火吹箫路,五夜星辰赌酒天.. 460
万家生佛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453
万箭攒心 攒:聚集。象万枝箭聚在心上。形容万..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八回:“琼英知了这个消息,如万.. 414
万劫不复 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 444
万口一谈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 430
万籁俱寂 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509
万籁无声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405
万里长城 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 672
万里长征 征:远行。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极摇.. 唐·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