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的时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0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13
农业社会的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
“打春牛”——立春 “鞭打春牛”又称“鞭春”“打春”“打春牛”“打土牛”,是我国汉族和白族的立春主要习俗。公历2月4日或5日是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到来,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千百年来,农民耕田离不开牛,而春耕迟早对一年收成好坏又有重大影响,所以,立春这天鞭打春牛,互赠土牛、春盘以及各种迎春食物,表示春耕即将开始,提醒人们莫误农时。中国北方在立春日还有吃饼的习惯,称为“咬春”或“春饼”。
踏青扫墓的清明节 公历4月4日或5日是清明节,此时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机,所以,有的地方称清明节为踏青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在清明节扫墓祭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至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的娱乐活动比较多,有斗鸡、荡秋千、拔河、放风筝、采百草等等。古代清明节,还有插柳植树的活动。
立夏“秤人”见三新 公历5月5日或6日是立夏,立夏最引人注目的风俗,是“秤人”。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起一杆大秤,全家老少都要称一称体重,到立秋那天再称一次。这样就知道从立夏到立秋这段其间,体重变化的情况。立夏时一些时鲜果品上市,从前很多地区,家家户户要摆上樱桃、青梅等水果拜祭祖先神灵,叫做“立夏见三新”。自己则饮酒、吃蚕豆、馒头、芥菜、白笋、咸鸭蛋等等,这里面也包含有尝新的意思。
忌雨的夏至 公历6月21日或22日是夏至,这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昼最长夜最短。夏至和冬至一样,同是古老的节日之一。不过夏至比不上冬至隆重,主要因为夏天正是农忙季节。因此,农家很谨慎小心,忌讳也很多。夏至这天,把菊叶烧成灰,撒在小麦上,认为这样可以防治小麦病虫害。农民最怕在这天下雨,影响收成甚至带来水灾。因此,在夏至期间,不许骂脏话,也不要剃头。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反映了古代农民靠天吃饭无奈的心理状态。夏至的应时食品,有粽子、豌豆和面条。豌豆是凉性食品,吃了可以去暑,预防夏天生病。
冬至大如年 冬至节在公历12月21日或22日,我国地处北半球,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我国从殷周到秦朝,都以冬至为岁首,称作“过小年”。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宋朝以后,冬至是祭祀祖宗的日子。直到今天,民间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台湾省,冬至一直作为寻根祭祖的大节。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好多地方冬至要吃馄饨。西北一带吃饺子,在南方盛行吃汤圆,象征全家团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14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歌,主要对生产生活等方面有着很大作用,在地理领域对研究天气与气候也有着极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671892.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14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歌,主要对生产生活等方面有着很大作用,在地理领域对研究天气与气候也有着极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http://ke.baidu.com/view/671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