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惠企政策落地的思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8 12: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18
昨天陪同市机关工委的一位领导去平阳一家企业帮助解决问题。先期这家企业作了一些准备,已经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梳理了一遍,总共是六个*兑现的问题。涉及科技系统的三个,分别是: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省级企业研究院补助、知识产权贯标认证。这六项归归类,也都属于*、市*出台的新动能二十一条*的范畴。记得,年初的时候,市里专门安排各单位下基层、下企业带着*口袋书去宣讲、解读,搞得轰轰烈烈。我去的是洞头,讲解宣读是情报所杨所长,参加的有十多家企业。记得当时,大家对新动力二十一条,充满了期待,讲的人神情激昂、听的人信心百倍。我们相信,那些达到即给的好*如能真正落实对温州企业的发展一定会发挥很好的作用。然而,通过这些走访,我发现,我当时的想法太天真了。*真正落实,并不象原来想象地那么简单。
三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指的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投入经费,可以按10%的比率,给予补贴。这本来是一件鼓励企业搞研发的好*。可因为经费等原因就是没有落实。原因分析四个方面:一、当初*制定的时候充分论证和征求意见的问题。因为如今的财政*是分灶吃饭的,除了城区几个区,县里财政直接对接省里的,税收也是如此,那么这笔钱就由各个县里出了。这样各县在执行这项*的时候就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财政情况,各县体量不同负担就不同,文成、泰顺、洞头体量小,*落地没有问题,其它多多少少都有些难度。如昨天走访的平阳县,77家,涉及经费约4000万。这也是一笔不小的经费。不知道当时在制定这项*时有没有周全地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在这方面国家层面已经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如今国家许多涉及企业、公民的*都是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才出台的,*先求稳,能落地、能执行,否则没有意义。执行不了的*丧失的是*的公信力。我觉得在这方面企业倒是蛮理解的,企业说:如果县无法执行,那么当初文件只发区,不发县,别和他们宣传解读。二、各级在执行过程中的畏难情绪。上面说到的,各县有的确实有实际困难。但我觉得,如果从科技发展、从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从产业培育的更高层面去看待,倒是可以努力的,也不是毫无办法。三、部门协调不够。比如,这个企业第二、第三个问题,省级企业研究院、知识产权贯标认证补助。当初科技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企业也很努力,拿来了全县第一个,可文件出台滞后,差一个月,后面的全都有补助,前面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反而不给补助。这道理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我觉得,部门要真正帮扶企业,不是只停留在口号上,更多地应该体现在做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上。公信力是建立在老百姓的口碑上的。
我不分管业务工作,我从个人的角度看*落实的问题。我还是觉得,我们这几年都在强调“营商环境”,企业帮扶,诸如:“三万行动”、千家万企、驻企服务员制度等等,活动年年搞,虽然有成效,但离企业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方面,最最根本的是要角色转换,*也好、部门、工作人员也罢,要从企业的角度去思考帮扶问题,把自己摆到企业里去。假如现在我在做企业,最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许多事情如果从结果、目标逆向推理所得出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服务企业不是一句口号,惠企*落地不让它只是一串吃不到的葡萄,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