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溯源】陵阳丶凌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6 10: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7:49
陵阳 凌阳
宋•程公许《张伯修令君赋诗同韵称庆》诗:"采石勋名须世济,陵阳今昔几人豪。" 明•华阳散人《鸳鸯针》第二回::“煮字难充续命烟,陵阳石里泪难镌。" 清•蒲松龄《怀如水》诗:"既无陵阳心,又惭孙阳顾。" 又《同安邱李文贻泛大明湖》:"挥髯共洒陵阳泪,此日相看最可怜。" 又《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之玉向何处哭也?" 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一四回:"石里连城璧,陵阳献且三。" 清•王时翔《五彩结同心•秋夜感赋》词:"青毡翠袖如重认,有旧日、陵阳泪污。"
以诗文中出现的"陵阳"指的是谁呢?查诸类辞书,均不得其解。
原来,这个 "陵阳" 就是指春秋时楚国三次献玉给楚王而两次被楚王砍断双脚那位 "卞和"。
相传,春称时楚国楚厉王时,有个姓和的人在楚国的楚山上捡得一块玉石,献给楚厉王。厉王叫相玉的人辨别,相玉的人说这是块没有价值的石头。厉王以为和氏欺骗他,便以欺君之罪砍断了他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和氏又抱着这块石头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相玉的人辨别,相玉的人仍说是一块石头,武王再以欺君之罪砍断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抱着这块石头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泪水哭干了,流出了鲜血。文王听说后,被他的诚心所打动,派理玉的人提炼此石头,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因名此玉为 "和氏玉" 或 "和氏璧"。
"和氏玉" 这一名称在诗文变换非常复杂,由于和氏一称 "卞和",均称此玉为 "卞玉",又因和氏乃楚国人,故又称 "楚玉"、"楚璧",楚一称 "荆",故又称作 "荆玉" 等等,如此甚众,不能一一举出。到战国时楚王将此玉赠送给赵国的赵惠文王,故又称 "赵璧"。后来秦国的昭王愿用十五座城来和赵王交换这块玉,故又称 "连城玉",成语 "价值连城"、"连城价"、"完璧归赵" 都是从秦赵两国用城换璧这事引发出来的。
和氏三献玉的这个故事最早记载于战国时的《韩非子•和氏》篇,书中称其人为"和氏",又见载西汉末刘向的《新序•〈杂事〉五》中,而刘向称其人为 "卞和"。
但诗文中又何以 "陵阳" 称之呢?原来楚文王在和氏献的这块玉石里提炼出美玉后,感其三献玉两次遭刑而他仍然献玉的这一忠信,封他为陵阳侯。可是和氏不受封而去。这个记载出后汉末人蔡邕所写的《琴操》一书,其中有记云:"荆 (楚国,周初立国于荆山一带,周人称之为荆蛮,故楚又称为荆) 王封和为陵阳侯,和辞不就而去。乃作怨歌曰:`……进宝得刑,足离分兮。去封立信,守休芸兮。断者不续,岂不怨兮。"
正因蔡邕的这条记载,后世径以 "陵阳" 为卞和其人的代称。《中国古代孤本小说集•〈炎凉岸〉第九回》:"眼前日月虚相过,未必陵阳晚拜侯。" 文中所言 "陵阳晚拜侯" 就是说的和氏被封侯这件事。
但诗文中引用,"陵阳" 又引作 "凌阳" 者,元•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呀!你不道经史习如流,青紫不须忧,怎不将连城璧丹墀奏,博一个取凌阳万户侯,今日个啾啾。" 明•汤显祖《送蕲水胡启贲之通州》诗:“金马门前频见君,似是凌阳叹荆玉"。古时 "凌" "陵" 二字互通用,如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有天地之间意",二文中 "凌" 均有作 "陵" 者,即其著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