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6 12: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9:56
这个时代,我们对广度的热衷超过了对深度的关注,注重反应速度却在重要思考上浅尝辄止。
我们时常流连忘返在事物的浅层和表象,不想费力发掘凡事必有的底层逻辑。
我们被他人的意愿绑架而忙着应付,却不愿停下来思考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执着于忙碌杂事而筋疲力尽,却吝于规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这些问题总是让我们倍感扎心,这是因为忙忙碌碌的背后,我们的专注力在不断流逝。
那如何强化你的专注力肌肉呢?
米哈里•希斯提出了“心流”的体验,在这种心流状态下,人会呈现出沉浸的状态,专心手头的任务,忘记时间的流逝,享受当下的愉悦。
心流体验是我们提高专注力的重要方式。如果将心流体验剔除在生活之外,就会让我们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焦虑不定,精疲力竭,产生大量负面情绪。
据科学研究,人的注意力系统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注意力,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注意力。当我们清醒的时候,只有53%的时间专注于眼前事务,受自上而下的注意力系统控制;而其他47%的时间处于漫游状态,受控于自下而上的注意力系统。
自上而下的注意力系统,可以促使我们有意识地控制思考和计划,聚焦到手头的任务,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工作。
而自下而上的注意力系统让我们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立即被吸引,意识不知不觉自然运行,受感官刺激和预警线索所驱动。
自上而下的注意力系统促使我们更加专注,关注重要目标;自下而上的注意力系统帮我们在做一项工作时,还能兼顾另外发生的刺激因素和意外情况。
我们锻炼专注力,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多聚焦于手上的任务,更高效的运用时间和精力。试想一下,当你用80%或90%的时间专注于一项重要任务时,将会获得多么让人惊叹的成果。
乔布斯一直在控制产品数量,专注做好MAC、iPad和iPhone等少数产品,投入更多精力专注于创意和设计。简洁是他专注的第一性原理,他的专注成就了苹果这个伟大的公司。
全世界年纪最大的米其林三星厨师小野二郎被誉为“寿司之神”,他在超过55年的漫长时光里沉浸在寿司事业中,经营的小店被誉为值得一生去等待的店家。他对寿司注入的匠人精神和精绝技巧堪称世上第一。
专注力的培养需要恒心和毅力,首先需要破除以下观念:
我们平时被杂务缠身,似乎哪件事都放不下、离不开。 实际上,我们的待办事项很多都是“存活清单”,只是帮你应付生活、日常维护,而不能更有效帮你实现人生的目标。
所以,要培养专注力,首先就要破除事无巨细、凡事完美的观念,受你的精力和时间*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完美无缺,这就需要你大胆放弃,简化生活。
有时,同时做两件事情轻而易举,走路时听音乐,吃饭时聊天,边发短信边看电视等。但实际上,人类的大脑无法进行多线程处理。多任务处理并不是真的同时进行,只是大脑不断在这些事务之间打断和切换而已。
分心是自下而上注意力系统的重要体现。分心做多任务处理,在任务不兼容的情况往往效率和质量都不高。
据沃顿商学院教授凯西•莫吉内尔研究,在一天、一周或一个月,多样性会带来更强幸福感;但在短于一天的时间里,如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多样性意味着在更短时间需要处理更多事务,会让人倍感压力。
与其在同一时间做太多事,不如将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将心流状态用在最重要的事上。 假装自己可以多点聚焦、同时执行多项任务才是专注的大敌。
按照《精力管理》的研究,保持高精力状态无法靠马拉松式的动作完成,而是需要间歇性的冲刺跑,坚持劳逸结合、力求平衡。
我们不必成为一个完全自律的人,只需要培养一些带有自动触发功能的好习惯。
我们也不必时刻保持高强度的自控力,而是要找出一天中自控力最强的时间,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因为靠意志力加强自律、维持自控是有极限的,人们都需要释放、缓解、充电。
运动员在赛前多流汗,才能在赛场少流泪。同样,强大的专注力也可以进行训练,专注的时间也可以通过有意识训练得到延长。
1、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意味着不要焦虑过去和担心未来,而是在某个特定时段专注当下最重要的事务。当下意味着不是明天,也不是一小时以后,而是此时此刻。
活在当下,要把当前你关注的焦点列个优先顺序,舍弃此时此刻不重要的事情,完成一件划掉一件。
这种方式不是不管未来,而是把未来的可能的事列出清单,将该纳入日程表的、未来也许发生的各归各类,而不对专注当下造成干扰。
活在当下,就意味着你需要停下来、闭上眼睛,缓慢深呼吸一次,想想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2、一次只做一件事。
这是抑制思维漫游的最佳方法之一。虽然多任务处理会让人感到高效能、更兴奋,但这种错觉会让你沉湎于源源不断的干扰,严重减损你的效能,会让你更容易陷入忙乱、犯错、压力增加、再忙乱的恶性循环,反而会耗费更多时间。
一次只做一件事,意味着你需要集中时间而不是平均分配时间,把有限的时间集中处理重要的事情,有勇气拒绝不必要的事情,做到要事第一。
一次只做一件事,意味着你可把一天的事件按类别分段,一个时间段只做一件事或同类别的事,减少任务切换的效率损失。
一次只做一件事,意味着你需要确定自己至少半小时的番茄钟时间,让自己沉浸在手头任务上,避免一会看报告、一会刷网页、一会查资料、一会回邮件,减少思维和行动不断跳跃。
3、创造不间断的专注空间。
保持专注,要积极创造一个不被干扰的空间。
关闭手机、邮件的信息提醒设置,提前告知家人、同事你正在完成重要事务;
拒绝过于舒适的环境,不需要搭配可以斜卧的沙发、可口的饮料、丰盛的果盘,只需简单到一杯水、一盏灯、一支笔即可;
在敞开办公区域可以使用降噪耳机,实在无法专心时听一下大自然的舒缓音乐、白噪音或粉红噪音,可以改造一下工作区域,用绿植围起相对独立的小隔间;
进入高效状态后,随手记下偶尔涌入脑海的待办事项、灵光乍现的创意点子,等待完事后再处理;
充分利用早起不被干扰的独立时光,平时可将会议和沟通时间充分结合、将与人见面和外出办事相结合,创造一个不间断的空间。
4、增强积极主动的自主意识。
做一件事情,提前估算一下完成的时间预算,拟定出完成计划和达成的目标。拟出计划后,专心采取行动,保持延续具体的工作流程,保持精力的持续专注。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为避免出现走神或被干扰的情况,需要采取主动参与的意识,多动手、动脑,善于总结、思考,提高大脑的活跃度。
比如读书,就要带只笔,真正把自己当做书的“国王”,在书上划线标重点、扉页写体会、分析理论应用他处的案例,而不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这样大脑处理消化的速度才能跟上眼睛摄取的速度。
在读书前,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读完后看看问题是否得到解答,在总结下有哪些收获,能提炼出哪些思维模型,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
通过这种主动的投入和思考,专注力必然得到提高和锻炼。
5、强化投入的仪式感。
迅速进入专注状态往往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就是通过触发因素和固定程序,引导自身进入专注的状态。
打开番茄钟,停下来深呼吸,冥想1分钟,听轻音乐,看一会儿闲书,喝杯水,都可以作为专注前奏的准备工作。
每个人专注前的仪式各不相同,但都需要让自己感到最为放松、精力充沛,调整状态,为下一步拼尽全力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通过持续不断的*和摸索,你逐步会找到自己进入专注的最佳仪式,就能在开始重要任务前,随时开启沉浸模式,发挥出最佳的状态。
6、提前做好安排计划。
真正的高效能不是做得更快更多,更是一丝不苟将重要事情做得更好。
查理•芒格认为,在商界有两条古老的法则:一是找到一个基本原理,二是严格按照这个道理去行事。 还有人总结了一个成功公式:成功=核心算法*大量重复的动作。
提高专注力就是“严格按照这个道理去行事”和“大量重复的动作”。
做到专注需要为创造理想的条件,比如要制定精细的日程表,确定事项的优先级和意图,重新梳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项目,推迟和取消不必要的事项;还需要每天、每周都安排一些缓冲时间处理突发情况,避免从优先级高的事项抽离时间处理突发事件。
但专注并不是一直走直线,一条路走到黑,也要根据环境灵活改变,在新信息出现时主动做出调整,提高适应性和反脆弱能力。
的确,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跟着热点、风口走可以抓住短暂的机会,但在动态不确定中,我们需要更加专注于事物变化的底层规律。
锻炼专注力,会让你屏蔽干扰,聚焦精力,全心打造可迁移的核心技能,铸就成长发展的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