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2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6:31
因为《北京折叠》获得了雨果奖的“中短篇小说奖”而将其纳入待阅读书单。阅读总体感受:小说很简短,大概两个小时可以读完。下面仅从个人的角度,谈谈对这部作品的认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就主题而言,《北京折叠》反映的是很传统的主题,聚焦不同的社会阶层;虽然主题传统,但作品对生活的观察却是细致入微的。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将社会分成了不同的空间,采用了折叠这个比喻来形容不同阶层之间的可能性流动。布局的精巧在于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均代表了某个阶层的某类人群。某种程度上,《北京折叠》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达到了文学作品包罗万象的社会功能。
从内容上看,《北京折叠》这部作品的主线基于以下几点:
从第三空间爬到第二空间的老刀,是北京这座城市的垃圾工,一个月一万左右工资。
在第二空间的硕士秦天,实习工资月薪十万左右,爱上了一个在第一空间的姑娘依言。在他眼里,姑娘清雅绝伦。因为姑娘的父母不让她接触第二空间的人,秦天变努力想要通过联合国的青年项目,成为第一空间的人。(同为硕士,秦天同学实习月薪10万,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处于第一空间的依言和吴闻,依言依靠吴闻立足,依言代表的是年轻貌美,放弃爱情依靠婚姻赢得社会地位的女性形象,吴闻则代表了成功的黑心商界大亨。
作品对不同空间生活的揭露通过秦天的同学张显展开。张显和老刀的聊天内容为读者揭露了以下事实:
1.第一空间的人看第三空间:张显问老刀第三空间的生活如何,说他也想去第三空间住一段。他听人说,如果将来想往上爬,有过第三空间的管理经验是很有用的(暗指传说中的下基层锻炼吧);
2.何为社会的第一空间:这里完全没有高楼,只是围绕着一座花园有零星分布的小楼,楼与楼之间的联系气若游丝,几乎看不出它们是一体。走到地下,才看到相连的通道,随处可见的机器人。城市服务业占到了GDP85%以上(一直没明白这部作品的科幻性在哪里,可能是预见了未来的机器人时代?)
3.如何从第三空间出发最后在第一空间立足:参考安定了的老葛。老葛:老刀的半个老乡。他从小也在第三空间长大,父母都给人送货。十五岁的时候考上了军校,后来一直当兵,文化兵,研究雷达,能吃苦,技术又做得不错,赶上机遇又好,居然升到了雷达部门主管,大校*。家里没背景不可能再升于是申请转业,到了第一空间一个支持性部门,专给*企业做后勤保障,组织会议出行,安排各种场面。虽然是蓝领的活儿,但因为涉及的都是政要,又要协调管理,就一直住在第一空间。(可能有助于大家理解:为嘛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考公务员)。但是,老葛的经验还是告诉了大家:穿越空间是很困难的,即使在第一空间生活,也不代表你真正属于这个阶层。
4.穿越空间的方法有多种,老葛和依言为读者提供了两种可能性:老葛与依言形成鲜明对比,老葛通过自己的努力留在了第一空间,依言则是靠着年迈的老公留了下来。因此,草根出身的老葛对老刀更有同理心,带老刀参加了折叠城市五十年的庆典。这说明:只有经历过,才会更懂得;痛苦过,才会更慈悲。
5.何为城市折叠:作品通过老刀展开了对第三空间人员命运的折射。引文如下:
回想老刀这四十八小时的全部经历,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晚老葛说过的话。他觉得自己似乎接近了些许*,因而见到命运的轮廓。可是那轮廓太远,太冷静,太遥不可及。他不知道了解一切有什么意义,如果只是看清楚一些事情,却不能改变,又有什么意义。他连看都还无法看清,命运对他就像偶尔显出形状的云朵,倏忽之间又看不到了。他知道自己仍然是数字。在5128万这个数字中,他只是最普通的一个。如果偏生是那128万中的一个,还会被四舍五入,就像从来没存在过,连尘土都不算。他抓住地上的草。(每个普通人都是卑微渺小的个体,这是个人认为最能体现郝景芳文笔辛辣老练的一段引文)
再谈谈郝景芳对跨越社会阶层的态度,从文章主要内容来看,她的态度相对悲观,例如:老刀回到第一空间后,正看到澜澜和阿贝为了生活和包租婆争吵,在老刀的心里,澜澜与阿贝的形象与安安静静整理裙摆的依言形成再次对比。最后,老刀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从垃圾堆抱回的小女孩糖糖身上,他希望有一天,糖糖会长成依言那样有人疼爱的淑女。总体来看,老刀的价值观明显受到了第一空间的影响,而读者无法判断也无需判断,他的观念究竟是对是错。毕竟,每个人都自己的选择,也都需为个人选择承担必要的风险。
最后,从作品结构来看,《北京折叠》的结构是很严谨的。选取一处加以证明:文章结尾反映老刀的价值观已发生动摇,这与文章开篇形成呼应,毕竟作品开篇已经很直截了当地预见了老刀的结局:
人穿越不同空间后,回到原空间时必将承受巨大痛苦。
以上看法,一人之言,不成体系,仅供参考。原创,禁止copy~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6:31
我是在《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当天去看的这篇,情节特别简单,北京是一个可以翻转的城市,有三个等级森严的世界,一个第三空间的人帮第二空间的人给第一空间的人送东西,映射现实中的*差异和人性悖论。
简单评价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还算比较有意思但不够让人信服的世界观设定下的平淡故事,世界观设定是一大亮点但也是让很多人吐槽的地方,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所以不够有信服力,听说作者在扩写这个故事,希望下一个版本在故事性上有大提升。好像想讲一个深刻的道理,但是这道理诉说的方式太过浅显显得很不高级,在一个影评里看过一句话叫“批判已被认定的批判”,用在这里挺合适。
虽然个人并不是特别喜欢,不过觉得这部小说非常适合改编电影。
首先其中描写的北京翻转的城市图景绝对能成为特效亮点,虽然不知道国内有没有技术能做出来。看《奇异博士》的时候,整个城市各种翻转的就不禁惊呼《北京折叠》啊,都提前把特效场景做出来了。
其次剧情体量上也比较适合一部电影。现在传说中在制作的项目《三体》格局太大(虽然第一部并不大),而且以现在的技术根本难以影视化,给谁也难拍好,《乡村教师》体量太小,完全不足以撑起一部电影,不知道编剧要怎么改编(非常不希望这部拍,因为实在太喜欢了怕被毁)。《北京折叠》就很合适,
从内容来说可能让人联想到《全面回忆》《时间规划局》《雪国列车》一类的作品,都还算成功的电影改编,相对浅显的现实揭露在小说里可能显得无聊到电影中一般就够用了。
我猜有人已经买下相关的影视版权了吧,略略期待一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6:32
因为《北京折叠》获得了雨果奖的“中短篇小说奖”而将其纳入待阅读书单。阅读总体感受:小说很简短,大概两个小时可以读完。下面仅从个人的角度,谈谈对这部作品的认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